疫情下的跨境電商:中小型賣家淪為重災區丨抗疫?


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王嬡
盡管疫情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部分城市也慢慢解除了“封城”警報,但這似乎并沒有影響到人們的春節假期仍在繼續延長。
交通阻斷、返工率低,在這樣的狀態下,跨境電商行業無疑是備受煎熬。原本指望著春節能有一波銷售回暖,可誰曾想“暖”是沒見著,“冷”倒是真的冰凍三尺。
誰能度過寒冬?
在此次疫情還未被列入“國際公共衛生事件”前,就源源不斷有聲音冒出:“航班停飛,跨境物流會被終止”;“中小賣家供應不足,公司會被拖垮”等等。
事實證明,這些擔憂并不是空穴來風。就在數日前,由于公司資金周轉困難,一家只有50名員工、主營亞馬遜業務的企業無奈宣布倒閉。這樣的現象不在少數,北京一家跨境企業的運營坦言:“公司目前還未到崗開工,但現階段物流難解決、訂單又激增、客戶也輪流催。我們如同熱鍋上的螞蟻,走不出,退不了。”
結合兩家跨境公司的現狀,不難發現,疫情的突然爆發導致了企業內外嚴重受損。直白的說,資金、物流及供應鏈是支撐企業生存的三根頂梁柱。
備貨不足,斷貨一觸即發
根據雨果網發布的一份關于跨境賣家現狀的調查顯示,有77%以上的賣家面臨著存貨不足的問題。在這些賣家中,有51%的賣家已經斷貨,其余49%的賣家庫存只能維持10-20天。
對于跨境電商中的中小型賣家來說,此次疫情的出現及延展無疑是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由于中小型賣家自身基底較為薄弱,平時囤貨少,加上供應渠道不穩定,因此在面對緊急情況時,難以做到及時補貨,致使“吃老本掛眼科”的現象比比皆是。
物流受阻,成交量下降
據相關數據顯示,一些跨境平臺的交易量現已下降了近六成。而影響平臺交易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物流問題。
首先,國際航班的取消及緊缺。由于前期疫情大規模的爆發,造成“國際公共衛生事件”。國內外大多數飛機現已作為醫療物資的運送航班,因此平臺很難訂到用來運輸商品的貨機,加上進出口商品的海關把控加嚴,商品進入國內的時間延長,銷售則無法保障。
其次,國內交通封閉、快遞員復工率低。由于全國大規模的道路封鎖,快遞物流無法正常運營。消費者收到商品的時間加長,購買欲望下降,致使平臺交易額下滑。
現金流入減少,資金鏈斷裂
受疫情影響,跨境電商企業的現金流壓力日益明顯。據雨果網1月31日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53%的賣家表示退貨率有所增加,退貨商品以服裝、輕紡類產品為主。另有數據表明,僅有31%的跨境電商現金流能支撐3個月以上,其余商家一損即有可能失去整片江山。
這其中,兩種原因導致跨境“玩家”的資金鏈受損。其一,小型賣家的銷售品類相對單一,由于疫情沖擊下的短期退貨率提升,致使銷售現金的流入出現下滑。其二,部分賣家無貨可賣,銷售現金流入極低,甚至無銷售收入。因此在此期間,資金實力不雄厚的企業及賣家很難做出相對應的調整。
對此以上現象,洋碼頭全球采銷總監楊晟韜表示:“中小型跨境企業,深受資金和供應鏈的限制。小企業的商品渠道不穩、囤貨不足、無貨可賣的現象比比皆是,資金斷鏈、企業營收降低,最終只能收工關門。早年前,國內整體跨境行業發展處于順勢,如今遇到疫情瓶頸,才是真正看各個企業‘內功’的時候。”
庫存式銷售”向“寄售代銷”模式的轉移
寒冬若能結束,新的模式將會慢慢浮現。
從供應鏈角度來看,首先是消費趨勢的變化。在疫情出現之前,跨境電商的整體模式依舊處于sku的全類目銷售。其中,美妝類目的消費交易額一直穩居榜首,健康類目則處于平穩狀態。
那么疫情發生后,美妝產品和健康產品的交易趨勢是否會發生變化?對此,記者聯系到國內某家跨境供應企業,其采銷部總監阿文(化名)介紹,“根據目前數據來看,美妝類商品的線上交易量在疫情期間并無大幅度下滑,反而呈現出緩慢的增長勢態。值得一提的是,護膚及彩妝類化妝品的銷量在情人節當天增長了251%,這個結果的確令人意外,疫情期間,足不出戶的消費者依然在意對‘美’的追求。”
據目前的平臺數據來看,消費者對于化妝品的需求依舊保持上升狀態,同時“健康類”的占比數額逐漸加大。現階段雖未呈現出明顯趨勢,但經過此次疫情后,跨境供應鏈的方向會更加精準,消費者將加大對“大健康”這一話題的關注,而在化妝品的選擇上,也將更向“健康護膚”靠攏。
其次,供應鏈或將從線下重資產模式向輕資產模式轉移。這其中,主要以線上運營供應鏈為主,過去跨境電商行業更多以“倉庫庫存”作為基礎,而未來,整體銷售模式或轉向“寄售代銷”的形式。
過去供應鏈的模式是平臺在各國各城市建立儲貨倉庫。然而隨著疫情的爆發,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集中在健康類產品,其他商品的交易額連連下降。受整體形勢影響,平臺后期將積壓大量庫存,商品價值降低,最終走向甩貨階段。大平臺或許能“吃貨”,小型企業卻沒法吞下這口“巨糧”,因此將自己的商品放進倉庫寄售,待倉庫出貨后再其賣家付款。
這樣看來,如果疫情仍舊蔓延,那么跨境電商中的銷售模式則不得不從主流的B2C模式向S2B(服務于中小企業的供應鏈平臺)模式的轉移。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疫情或在3月中旬得到有效改善。面對挑戰,弱者坐以待斃,強者把握機遇。等到疫情結束的那天,跨境產業或許又是一片百花爭榮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