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收購的代理商們,如今活得還好嗎|代理之殤⑥


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聞強
“婚姻四年,終于到頭,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祝愿各自安好。”新疆怡亞通嘉樂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伍東日前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段感言,意指怡亞通即將從公司撤資,雖然怡亞通方面尚未就此事發布相關公告,但雙方“分手”已經是板上釘釘。
早在2009年,杭州新花海商貿有限公司便引入了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的投資,成為國內第一個接觸資本的化妝品代理商。而后,包括專注供應鏈的怡亞通、從蠟燭起家的青島金王,乃至中信美尚基金,都開啟了對國內區域代理商的收購整合。轟轟烈烈的資本運作中,有人就此做大做強,成為“一方諸侯”,也有人明爭暗斗,黯然離場。
三大資方的2020:撤退、虧損、停滯不前
2015年-2018年的三年間,是怡亞通、青島金王、中信美尚基金并購國內代理公司的巔峰期。
彼時,怡亞通的發展戰略是在國內成立380個深度供應鏈分銷平臺,通過對供應鏈分銷、供應鏈物流、互聯網金融及傳媒產業上下游及相關產業等具有成長潛力的企業進行控股投資,以推動怡亞通協同發展。
在此背景下,怡亞通于2016年的8月設立了80億元規模的供應鏈產業投資基金,定向作為怡亞通供應鏈產業整合之用。包括上文所提到的新疆怡亞通嘉樂供應鏈有限公司以及福州鑫展鴻貿易有限公司都是這一階段的產物。
△ 怡亞通收購的部分重要美妝代理企業
青島金王則自2013年至2016年7月共發起了18起涉及美妝渠道的并購,投資總金額達到了13.51億元。其中,在2016年7月中上旬,青島金王在8天內完成6起并購,創下化妝品行業的收購紀錄。包括福建弘方化妝品有限公司、甘肅弘方化妝品有限公司、廈門旭美化妝品有限公司、甘肅博文弘方日化有限公司、湖北弘方化妝品有限公司、臨沂博美家化有限公司。按照青島金王董事長陳索斌的想法,青島金王的最終目標是要全國范圍內構建起一個“眾妝供應鏈”,鏈接超萬家實體化妝品店。
中信美尚基金雖然較怡亞通、青島金王起步稍晚,但并購速度極快。2016年8月,以德陽美美為首的5家四川代理商公司在中信資本的助力下,成立了四川美尚宏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先后于2017年3月、4月并購了專業線代理商四川雅韻慧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西藏排名第二的代理商西藏鼎益商貿有限公司和排名第三的拉薩唯美資商貿有限公司。按照規劃,美尚宏美將籌備赴韓國上市。
這些轟轟烈烈的并購案一開始給資方帶來立竿見影的利益。以青島金王為例,其2017年的青島金王2017年營業收入47.1億元,同比增長98.65%;凈利潤4.31億元,同比增長132.46%。
不過,短暫的規模效應下,資本方和代理商實際上面臨著如何協調運作的問題。在2020年,疫情影響業績的大背景下,這種問題也被放大,并導致了雙方合作的分崩離析。
怡亞通受限于自身營收壓力,主動從此前控股的代理公司中撤資,其中不乏新疆怡亞通嘉樂供應鏈有限公司、廈門興聯匯都實業有限公司這樣的龍頭代理企業。
△ 怡亞通2020年至今撤資的部分美妝代理企業
而青島金王則被曝出諸多控股公司大幅虧損的消息,一張從青島金王內部群流出的截圖顯示,其在湖北、浙江、湖南、四川等地的代理商虧損近2億元,公司股票市值20億元,相比2018年蒸發掉100億元。
中信美尚基金對于代理商的并購則早已偃旗息鼓,美尚宏美的上市計劃也未見有任何進展。
三大資方,在并購代理商、行成全國性的美妝供應鏈上,都遭遇了滑鐵盧。
代理商:有人起朱樓?有人樓塌了?
2018年,韓后集團董事長王國安在美尚宏美一周年慶典上說,“哪怕在追求第一的路上,也好過沒有追求第一的想法”。正如美尚宏美等大多數引入資本的代理商,一開始都是奔著做大做強的目標去的,只是結果不盡相同。
作為第一個擁抱資本的代理商,杭州新花海創始人阮瑞德的初衷是,“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是最危險的,環境好的時候企業能夠快速發展,貸款、網點都不是問題,但環境如果忽然變差,就像近幾年的‘零售寒冬’,很多企業都會陷入銷售疲軟、庫存積壓、資金斷鏈的惡性循環,這也是促使我下定決心合資成立新花海的原因。”
資本對于新花海能接下30多個國內外知名品牌而言功不可沒,當然,除了發展資金與抗風險能力,引進外資也為新花海帶來了全新的經營理念與更加規范的管理模式。對于租金、庫存等方面的管理不再停留于淺薄的層面,更為精細的數據化管理讓新花海變得更加高效,而更直觀的數據表明,合資為新花海帶來了至少50%的業績增長。如今,新花海已手握歐萊雅、資生堂、強生、漢高、黑人、妮維雅等品牌的代理權,2017財年銷售額近8億。
事實上,在擁抱資本的大潮中,有諸如怡亞通大澤、杭州新花海這樣順勢崛起的企業,當然也有不幸被迫離場的代理商。而近期接連被怡亞通撤資的代理商們,兜兜轉轉了幾年時光,似是瞬間回到了從前。
福州鑫展鴻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致仙在怡亞通入股公司時,曾接受《化妝品報》的采訪,“首先是內部管理,包括發貨流程、費用報銷等方面變得更加規范,倉庫管理上,效率的提升幫助降低人力成本。其次是更充足的發展資金,包括品類延伸、包場甚至并購等鑫展鴻想要發展的方向都能夠得到更充足的資金支持。”
在競爭加劇的2016年,這被視作極其正確的選擇。
如今,面臨怡亞通的撤資離場,王致仙也直言,感慨良多。“引入資本的考慮還是擴張,我們不是為了變現。雙方沒有對錯,只是合拍不合拍。”
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所謂的“合拍”問題其實還是雙方在經營理念上面出現了偏差。很多早期和怡亞通合作的企業,在經營上是相當自由的。直到怡亞通轉變策略收緊銀根,很多矛盾才凸現出來。
“當下,相比糧油副食、電器母嬰等類目,在怡亞通體系內,化妝品是相對不掙錢的品類。因此,財務在給廠家回款上面更加謹慎。怡亞通對于各個公司代理的各美妝品牌設置了較為嚴格的周轉率,這意味著,對于周轉不良的品牌,代理商們不再能夠通過打款訂貨的方式,拿到更優惠的政策支持。這種做法無疑制約了代理商的經營決策。”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磨合四年,面對最終還是“分手”的結果。王致仙說,“當下,留給自己的是一個管理更規范的企業,同時也有一個相較怡亞通時期更靈活的企業,比如我們可以上午想好某項決策,下午就開始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