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福利网站/麻豆三级视频/国产色在线 com/午夜影院操

位置:
首頁
資訊

一“箱”難求:海運價格上漲下的跨境貿易困境丨漲后余生②

吳若瑜
記者 · 2021-12-15
集裝箱成了稀缺資源。

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吳若瑜

今年4月以來,海運價格一路瘋漲,亞洲至美國西海岸的運價一度超過20000美元,引得不少商家紛紛減少出口甚至暫停相關業務,化妝品行業中涉及外貿出口的企業日子也不好過。

前不久,化妝品行業各上市企業披露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因航運、港口運輸困難,海運費價格上漲,導致供應鏈出現問題,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第三季度的營收。其中,上海家化表示,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6.2億元,同比下降了3.4%,其中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海外業務在第三季度同比下降超過10%。

海運價格的不穩定,以及原料價格上漲、“雙限雙控”政策的實行,已成為化妝品進出口貿易企業的經營難題。

價格瘋漲的海運

今年全球集裝箱海運價格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暴漲。據悉,11月1日,亞洲和美國航線價格進行了今年以來的第21次調整,在此航線往來的五大船運企業集體調高了GRI(綜合費率上漲附加費),即40英尺標準集裝箱的總運價將超過1萬美元/箱。

同時,多家國際物流公司宣布自11月7日起,上調東南亞航線的運費。

即便價格持續調高,供應鏈吃緊的問題也沒有任何緩和的跡象,部分地區開始以對滯留集裝箱收費的手段推動市場流動。據公開報道,目前滯留在洛杉磯港口的集裝箱已經達到了20萬個。當地時間11月1日,美國洛杉磯和長灘兩個港口開始對滯留港口9天及以上,或鐵路運輸且滯留港口3天及以上的集裝箱,收取100美元/箱的費用,且每天以100美元/箱遞增。

海運供應關聯頗多,進出口貿易的化妝品企業也難逃海運價格的瘋漲帶來的影響。

某代工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公司原本海外業務占比很少,今年因為海運價格高漲等因素基本不做(海外業務)了。

深圳市蘭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許昌告訴記者:“海外市場沒辦法做了,平時送至美國港口的價格是1千-2千美元,今年已經漲到了2萬-3萬美元。”記者了解到,該公司2020年防疫產品的出口占總業務量的60%。

1.jpg

2.jpg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海運價格有回調的跡象。截至11月12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為3232.37點,環比上期11月05日的3284.93點,下跌了1.6%。觀察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圖表,可以發現運價有回落的信號。

雖然近期海運價格有所回調,但總體上維持在高位區間。某廣州化妝品代工企業的負責人認為,目前海運價格回落不明顯,企業自身并沒有多少感知,具體價格變動還要看后續狀況。

進退兩難的生意

高昂海運價格帶來的不僅是進出口企業成本的提高,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化妝品行業上下游企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對生產企業來說,原料、供應鏈穩定程度是企業生產的重要一環。原料企業科思股份曾在第三季度財報中表示,由于原材料和海運價格的上漲,一定程度影響了三季度的毛利率。

廣州一上游代工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很多客戶的訂單都是提前確定的,那時價格并未瘋漲。如今受海運影響,一些化妝品基礎大料不斷漲價,企業承擔的壓力很大。特別是冬季來臨之際,企業對甘油的需求量非常高、用量也大。記者了解到,甘油的價格因海運漲價已經從往年的40元/公斤漲到了今年的120元/公斤。

湖北研妝實業有限公司也于10月16日面向代理商和合作門店發布《洗衣液預期漲價通告》,記者采訪到研妝實業有限公司OEM事業總經理、廠長、高級工程師汪峰,他表示,漲價跟海運漲價和供貨周期都有很大關系。

而上游面臨的壓力會傳導至品牌方,甚至消費者身上。日化巨頭寶潔在10月份就曾宣布:“因運費和原材料成本上升超預期,將提高部分家庭日用品價格,包括美容類產品、口腔類產品和剃須護理等。”

本土品牌企業珀萊雅在Q3業績說明會上也提到,跨境代理清貨影響了毛利率水平。可以說,從上游至終端消費者,海運價格變動產生的威力都在一一顯現。

海運價格瘋漲至此,帶來的不止是港口擁堵,集裝箱航線準班率下降,甚至還有一“箱”難求的困境。由于全球物流鏈受阻導致集裝箱供給失衡,大量集裝箱滯留海外難以回流,導致了我國及東南亞國家出口貨物難以及時出運。

由于船舶需要依靠港口停靠,若港口擁堵,就只能在港外等待,船舶的實際運行時長也會延長。據物流技術與應用報道,疫情前各船司準班率可以達到80%左右,而在2021年上半年已經跌至20%。

“有貨有箱子的靠不了岸,岸上的人卻一箱難求。”這句話真實地描述海運進退兩難的局面。

廣州牙博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永會表示,“海運影響到了供貨效率,我們不好控制供貨周期,平均要延長8-10天左右。所以需要我們提前做好計劃,考慮好供貨周期的變動。”

至此,海運價格帶來的貿易困境還在持續,短期內對化妝品企業來說,只能咬牙堅持,或尋求其他方式弱化海外業務帶來的影響。但記者也在采訪中發現,大多數本土企業并未將海外業務劃歸經營重點,海運費用抬高對國內市場影響有限。相反,國內限電和原料漲價引起的連鎖反應成為本土企業必須承受的重擊。

有觀點預測,隨著全球航運物流供應鏈體系的穩定,運價將于2022年下半年恢復平穩,屆時化妝品外貿業務方能逐步回歸常態。

游客1629807114 LZX
等1828人看過此文章
評論

用戶評論 (0)

查看更多

相關資訊 MORE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