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福利网站/麻豆三级视频/国产色在线 com/午夜影院操

位置:
首頁
資訊

原料漲價潮洶涌 化妝品上游市場變天了丨漲后余生①

肖紅
記者 · 2022-04-13
灰色犀牛撞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肖紅

去年4月份前后,受到疫情影響,由消毒洗手液需求的劇增帶動的“卡波姆熱”,引發了卡波姆原料超100%的漲幅,也由此拉開近兩年化妝品原料的瘋狂漲價潮。

2020年10月,廣州化工交易中心發布的一份“化工大宗九月漲幅榜”引發了行業“大地震”。在該榜單中,化妝品常用的丙二醇、甘油、乙醇、三乙醇胺四大化工原料,9月末的價格相比9月初分別上漲了27.27%、7.89%、5.44%和4.00%。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這場大地震的震感到如今仍余威尚存,而且愈演愈烈。

牛年兩次漲價潮 原料市場彌漫惜售情緒

實際上,除疫情等特殊情況外,化妝品原料通常會在一二季度調低價格沖銷量,三季度后根據業績上調價格追求更高的利益。因此,去年十月的漲價也被認為是周期性漲價,但令人猝不及防的是,今年的漲價潮卻伴隨早春而來。

2021年3月4日,話題#多種工業原料漲價#沖上微博熱搜,宣告了牛年的第一波漲價。據生意社數據監測顯示,2021年2月,大宗商品價格漲跌榜中,化妝品常用原料,如乙二醇、乙醇、1,4-丁二醇都迎來了今年的第一波漲價,其中1,4-丁二醇的價格在一個月內翻了一番,每噸上漲了16025元,以117.83%的漲幅位列整個化工原料漲跌榜第一名。

除此之外,有機硅、鈦白粉等基礎原料價格也應聲上漲。

3月中旬,陶氏、集泰股份接連宣布,上調有機硅產品價格,不同產品漲幅為5%-15%,漲價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原料瘋漲,以及環境成本和物流成本的上漲。

據了解,有機硅廣泛應用于化妝品全品類中,包括膏、霜、乳、香水、洗發水、護發素、指甲油和防曬油等產品,起到改善膚感、消泡、提升頭發光澤等作用,是彩妝、護膚品和洗護用品中十分常用的原料之一。本報記者梳理發現,僅從2021年年初到3月份,第一季度有機硅的價格已經上調八次,從21000元/噸漲至超過28000元,漲幅超過三成。

4月,鈦白粉也迎來兇猛漲價。特諾鈦白粉公司宣布,自2021年4月1日起,銷往亞太地區的所有TiONA二氧化鈦產品價格每噸增加200美元(約合人民幣1293元/噸)。科慕、石原等鈦白粉公司也紛紛宣布于4月1日起,鈦白粉價格上調200美元/噸(約合人民幣1293元/噸)。

2021年5月份,伴隨著國內主要文化紙企業和貿易商發布多張漲價函,國內紙張價格上漲,隨之而來的是化妝品包裝所引起的化妝品價格上漲。

這場從2020年疫情就開始蔓延的“原料漲價潮”,在2021年“金九銀十”迎來了高潮。

從三季度起,巴斯夫、杜邦、陶氏等化工企業就陸續發函甚至多次發函,宣布四季度漲價事宜。部分產品最高上漲6000元/噸,漲幅高達30%,某些企業甚至宣布加收天然氣附加費等費用。

2021年10月1日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多家化工原料“大廠”似乎不約而同地選擇在10月1日提價。

如巴斯夫從10月1日起Lupranate MDI產品的價格上調0.12美元/磅(約合人民幣1717元/噸);上調其聚氨酯業務的售價0.11美元/磅(約和人民幣1566元/噸);在北美將二甲基氨基丙胺(DMAPA) 的價格提高0.15美元/磅。

陶氏自10月1日起,對有機硅高性能建筑業務主要產品實施價格提升,調整的漲幅為10%。

杜邦也從10月1日起上調亞太地區部分產品價格,涉及產品包括長碳鏈尼龍、特種高溫尼龍、醇溶尼龍、熱塑性彈性體等多款產品,最高上漲達5800元/噸。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數百家化工企業對于原料產品售價進行了調漲,且近期仍陸續有企業繼續漲價。其中,乙二醇、丙二醇、尿素等原材料的10月價格比9月均有20%-30%的漲幅,而有機硅DMC的10月價格比9月上漲了64.7%。

據了解,丙二醇是化妝品行業常用的基礎原料,化妝品行業普遍采用的是進口丙二醇。丙二醇是護膚品中最常用的保濕潤滑原料,價格上漲必然引起相關產品價格的調整。而化妝品的尿素是一種有效的保濕成分。對肌膚來說,尿素具有保濕以及柔軟角質的功效,所以也能夠防止角質層阻塞毛細孔,有利于改善粉刺的問題。常常用于面膜、護膚水、膏霜、護手霜等產品中保濕成分的添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連而至的原料漲價浪潮的影響下,原料市場也開始彌漫惜售情緒。

中核鈦白證券部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因為供貨緊張,中小客戶基本上拿不到貨,公司只給月均采購在1000噸以上的大客戶供貨。

有機硅方面也同樣如此。據悉,有些大廠已經封盤報價,開始限量接單,下游備貨不足,庫存期嚴重偏低,供需條件緊張。

原材料因何漲價

去年到今年洶涌而來的一波又一波原料漲價潮,究竟因何而起?

1.疫情

自疫情爆發以來,日化產品的多種原料價格一直在漲,由于市場中對防疫物品的原料投入比例大幅增加,用于化妝品的原料投入有所減少,供不應求導致了價格的持續增長。而此次大宗類原料漲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國際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對于一些依賴進口原料的化妝品廠商來說,集裝箱價格暴漲、運輸航班多次熔斷、海關進口把控愈發嚴格、進貨周期變長等問題令使用進口原料的成本升高。

同時,2021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造成海外交通運輸方面的緊缺,從而導致物流成本上升,使原料的流通成本大大提升,進口化妝品價格漲幅格外明顯。中國海關總署發布今年1-5月的進口化妝品數據,進口數量為18.7萬噸,同比增長6.6%;進口金額為99.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9億元),同比增長了43.9%。從前五個月的數據來看,今年進口化妝品的價格漲幅尤為明顯,從去年前五個月的3.9萬美元/噸,漲到了5.3萬美元/噸,漲幅達到了36%。

2.能耗雙控

化妝品行業今年內迎來的第二次大規模原料漲價潮,主要原因為“金九銀十”遇上“雙限雙控”。受能耗雙控影響,化工品價格上漲速度進一步提高,化妝品原料作為化工下游產業,價格也呈現一定程度的漲幅。

2021年9月1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能耗雙控制度更加健全,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2021年9月29日,國家發改委就印發的《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做出解讀,全國多地將采取限電限產(即“雙限”)政策來限制當地高能耗企業的生產活動,其中,多個行業受到波及,從而引發全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眾所周知,九月十月本是生產旺季。但從九月開始,多省份開始實行“限電拉閘”——在多地下發的能耗“雙控”政策文件要求制造企業們錯峰用電、限時生產。此舉令包括原料制造商、化妝品代加工廠(OEM/ODM)在內的生產企業們不得不在有限的時間內加大投產,加劇了其生產壓力。

另外,隨著《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的發布,涉及的各省份已經接連開始整改行動,嚴格執行相關能耗雙控政策,部分省份化工細分行業開工率大幅下降。

本報記者梳理發現,國慶節后山東、廣東兩個化工大省已啟動新一輪限電停產措施,采用“開四停三”“開二停五”的生產模式;云南省由于“雙控”目標完成情況嚴重不達標,在工業硅、黃磷產業方面已被限制減產90%;江蘇省則降低了20%的純堿企業開工率;而吉林地區更是宣布不定期、不定時、無計劃、無通知停限電至2022年3月,限電即將常態化……隨著“雙限雙控”的管控趨于嚴格,全國已有約一萬家化工企業受到影響,且持續時間難以預計。

同時,伴隨著全球原油、天然氣、煤炭價格的大幅上漲,國內能源化工產品價格繼續上行。電價市場化也將長期推升高能耗相關工業品的生產成本。

“漲價—缺貨—再漲價”的多米諾效應

毋庸置疑,上游原料告急,給整個化妝品產業鏈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原料漲價的大潮持續蔓延到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狂歡節的前夜,但在停電限產、成本上漲等因素下,原料漲價給已經提前簽好訂單的代工廠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不少訂單量滿了的ODM/OEM企業表示“正在渡劫”。“目前主要表活、油脂類、增稠劑等化妝品主要原料價格對比常規行情上漲40%以上,塑料米與紙張、瓦楞等包裝材料比常規行情上漲20%以上,目前看來,不少原材料價格會繼續上漲,企業面臨著物料采購供應、人工與材料成本上升、同質化的行業競爭等難題。”廣州某代工企業的負責人如是說。

有聲音認為,由于原料、人工等成本上漲,今年雙11是個難關,非常考驗化妝品品牌。不過,也有聲音認為,上游的波動對今年雙11的終端價格影響不會不大。“在此之前訂單、投放、玩法都已經確定了,市場折扣不會有太多變化,從公開數據來看,部分國際化妝品品牌的打折力度甚至超過去年。”

無論如何,在疫情、原料上漲與限電的三座大山下,中小型上游企業是這波漲價潮中最先受到沖擊的一批,大部分企業需要調整生產狀態,整個化妝品供應鏈生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游客1629807114
等598人看過此文章
評論

用戶評論 (0)

查看更多

相關資訊 MORE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