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重壓之下,小玩家何去何從丨漲后余生⑦


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范歡
化妝品原材料正經歷大規模漲價。根據最新監測數據,從2021年9月下旬開始,國內有機硅DMC行情已經大漲66%,進入10月后,有機硅DMC市場報價高達63000元/噸。除此之外,乙二醇、丙二醇、尿素等化妝品常用原料的價格上調幅度也相對較大,分別上調了30.92%、24.86%和22.14%。
原材料漲價,不同企業“體感”不同。對于產業中下游的中小微企業來說,原材料成本占其成本的大頭,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經營成本上升,企業難以在短時間內予以消化,擠壓了利潤空間。
在原材料飛漲和限電的雙重壓力下,中小企業如何才能渡過難關?面對挑戰的中小企業又將何去何從?
中小廠家遭兩面夾擊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反映工業企業生產成本狀況的PPIRM(工業品購進價格指數)同比漲幅持續高于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且二者差距持續拉大。前8個月PPIRM累計同比上升8.2%,PPI累計同比上升6.2%,反映出企業成本壓力持續增加,盈利能力隨之承壓。
記者了解到,由于市場份額有限,處于產業鏈中下游的中小企業在原材料采購和終端產品售價方面的議價能力不強,導致在上游漲價、下游難提價的兩面夾擊下舉步維艱。
“成本的上漲并不能完全傳導至下游客戶,且客戶對于漲價也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廣州一化妝品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與客戶的提價拉鋸戰進行得非常艱難,即使提了價,平均漲幅也不超過10%,因此更多的成本壓力還要靠自身來消化。
“原材料再漲下去,我們的產品將不得不提價,但可能導致失去訂單,而繼續生產,也將面臨虧損。”記者了解到,不少中小廠家正面臨著這種“進退失據”的局面,資金規模有限、鎖定原材料價格能力較差的中小企業,更是直呼“不敢接單”。
“現在的難處是很多訂單均于上半年簽訂,價格也是按當時的材料市場價而定。到現在材料價格已上漲多次,我們不能找客戶加錢,中間的差價只能自己背。”上述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市場需求本身有回落,企業接單量減少,另一方面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太快,也讓企業接單變得更加謹慎。
市場競爭激烈,需求疲軟,生產企業本就不敢隨便提升價格,特別是一些以散單為主的小企業只能讓出自身利潤來保證正常生產。因此,在被動接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同時,大部分中小企業無法將成本壓力轉嫁,經營業績必然削弱,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產品漲價或是應對成本上漲的權宜之計
成本持續上漲的壓力,已經傳導到下游。
記者了解到,10月份以來已有多家化妝品企業因原材料價格上漲而陸續發出漲價通知。廣州市洛黛詩化妝品有限公司發布調價通知函表示:“由于雙控限電、限產、原材料暴漲甚至斷貨,給我司的生產成本造成了巨大壓力。為了可持續發展,確保產品質量不變,公司將對所有產品價格進行合理上浮調整。”
臨沂章華日化方面也表示,公司所有商品價格在原基礎上上浮了10%-20%,并于10月25日起執行上調價格。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不少企業發函調漲是長時間以來的壓力集中爆發。“上游原料端和基礎化工品漲勢未停,逐級傳導下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不少企業靠調整產品價格來分散壓力。”
也有品牌方擔心漲價會失去一些客戶,想漲價但又不敢輕易提價。專注于精油研發生產的化妝品企業圣菲之美(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鄒春芳表示,目前還沒準備調整終端產品價格。“不能把所有的原材料價格上漲轉嫁到消費者,我們擔心市場會接受不了。本來疫情對終端店就有影響,客戶到店率降低,所以價格不能貿然調整。”
實際上,產品價格體系的設計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不僅包含上游成本,還包含渠道、營銷推廣的成本。產品漲價或是應對原材料漲價和短缺的權宜之計。
菲朗生物科技(湖北)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周濤告訴記者,雖然成本價格上漲對公司生產造成一定的影響,但目前暫時不會上調產品終端價格。“應對成本上漲壓力,我們更希望可以通過開發新品、升級產品,帶動消費升級,由此來慢慢消化一些成本。”
多措并舉對沖成本漲價影響
隨著國內經濟恢復,同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態勢延續,工業品價格保持高位仍會持續一段時間。這也意味著,產業鏈中下游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壓力短期內可能難以得到有效緩解。
誠然,原材料上漲和供應問題已經成為短期難以改變的趨勢,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問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自身無力改變其所處產業鏈上下游的供需格局,但可以修煉“內力”,采取積極措施降本增效以渡過眼前難關。
中小企業在面對風險時的調整會更為靈活,在此時應洞察原材料和產品的價格趨勢,對市場供需、價格變化進行預測預警,結合自身需要適時、適當購進貨物,穩定原材料的庫存,減少短期劇烈波動帶來的影響,同時也要減少不必要的庫存和損耗成本。
記者了解到,為了規避風險,許多工廠打算儲備更多的原料庫存。廣州優品美妝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已準備油脂、防腐劑體系、增稠劑、添加劑、酸類等充足庫存,確保成本不會再上升,再加上原有穩定的原料企業供應鏈,因此能保證自己的原料供給。
另外,不少中小企業正尋求技術創新和可替代原料。
在周濤看來,菲朗公司不同于其他化妝品企業的優勢便在于,牢牢掌握著上游原料、技術研發優勢。“公司產品的主要原材料來自靈芝、鐵皮石斛、紫草等植物的提取物,菲朗擁有萬畝種植基地,為化妝品研發提供了最直接天然的原材料。材料價格上漲短期內并不會大幅壓縮我們的利潤。”
無論是產品漲價、還是囤貨等做法,都是應對原材料漲價或短缺的權宜之計。在疫情、原料上漲與限電限產“三座大山”下,運營機制不夠完善、抗風險能力較弱、缺乏抵御上游漲價能力的小企業將加速被淘汰,因此企業需要調整生產狀態,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提升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提升內部消化成本壓力的能力。
從原料到工廠到品牌再到代理商、終端門店,成本層層傳遞。價格傳導之下,頭部企業直面原料漲勢不得不漲,而中小企業和品牌議價能力較弱,更需要提升內部抗風險能力,通過更靈活的運營戰略調整抵御原料漲價的壓力。
用戶評論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