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義雄:放眼全球,走出低價競爭的泥沼丨探訪中國力量?


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李娜
繁星點點,寒蟲喓喓。2018化妝品報年會的冬至夜宴已經結束,料峭的北風驅逐了散場的行人,幾個年輕人的議論打破了冬夜的寧靜,其中一個高聲說道:“上美這幾年可以啊,人一個75后,把許多60后都打趴下了,你就得服氣。”
他們口中的75后是上美集團全球CEO呂義雄。就在半個小時前,身穿MOSCHINO玫紅色衛衣的呂義雄在東湖賓館長江廳的走廊里接受了《化妝品報》記者的采訪,他的心情不似窗外寒風凜冽,倒是跟這一身春意盎然的服裝十分的契合。
△上美集團全球CEO呂義雄
一年前,上美集團旗下韓束和一葉子品牌分別躋身中國品牌G20榜單前四,呂義雄也沒有像現在這樣輕松,而今年 “(上美)沒怎么增長”的情況下,呂義雄也看不出絲毫的沉重,頗有幾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味道。
放眼全球,展開新一輪布局
“跟去年比,今年(上美)整體表現相對平穩。”面對這兩年火熱的社交營銷,擅長傳統貿易的上美略顯創新不夠。不過,也正是這一波的沖擊,讓呂義雄開始意識到,從大貿易端轉向消費者管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我們要構建一個以消費者數據庫為核心的新體系,從明年開始,這種經營思路的轉變會慢慢展現出來。”
呂義雄所說的向“消費者管理”的轉變,不僅體現在后知后覺的社交營銷思路上,還包括產品的升級換代和進口品牌的引進上。他告訴記者,上美今年更多在做一些搭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
其一是全方位的品牌升級。包括韓束、一葉子等傳統品牌的產品,將從國內標準向國際標準靠攏。呂義雄告訴記者,今年最讓他開心的事,是四年前在日本的布局已初具規模。在日本近乎嚴苛的標準下,日本團隊打造出了越來越專注細節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幾十位日本本土員工組成的團隊,從研發到生產及經營機構已經成型,他們打造的產品從定位到觸感再到膚感,都能體現出對消費者體驗細微變化的洞察。”
比如,2019年1月1日,在國際標準下研發的韓束高機能系列新品將正式上市。計劃1月17號進駐全國3800家屈臣氏;4月17號,進駐全國5000家化妝品店。2019年整體鋪貨8000家網點,同時進駐百貨渠道。
其二是新的品牌架構的完善。除了做好韓束、一葉子、紅色小象、花迷這些主力品牌之外,2019年,上美將順應進口品的市場需求,將cosmetea、Ms.Su、TORORO、千木研、ANSALVE等六大進口品牌引進中國市場,預計于2019年年內完成。
呂義雄告訴記者,這是六個不同定位的品牌。其中,Ms.Su主打法式浪漫風格,針對少女肌,產品線更為齊全;TORORO的定位為深海煥顏力護膚品牌,攪局“海洋系”護膚市場;asnami定位中高端母嬰渠道,與紅色小象的消費群體形成互補;cosmetea則是以茶文化為源的品牌;千木研定位植物系的進口藥妝,彌補了上美集團在進口藥妝板塊的缺失。
新一輪的布局像極了四年前,只是不知道,哪一個品牌會成為下一個一葉子。
站在食物鏈頂端,直面渠道痛點
四年前,全渠道概念的崛起讓中國的本土品牌迎來了新一輪大發展的契機。面對新的商機,本土品牌自然是缺少經驗的。在助力越來越多的企業躋身10億甚至20億級俱樂部的同時,全渠道的發展也埋下了價格戰的禍端。莫說是同一個品牌,即便是同一品牌的不同系列在同時供貨兩個渠道時,都會出現價格戰的問題。其中,以百強渠道和地方代理商之間的利益沖突尤為突出。
為了阻止這種自相殘殺的局面,呂義雄告訴記者,上美針對這百強和CS(除百強外的化妝品店渠道)這兩個渠道做出以下調整。
第一,韓束和一葉子新上的新品將不再對百強渠道直供,而是由當地的代理商供貨。
第二,2019年,上美將拿出2-3個專供百強渠道的進口品牌,這些品牌將不再對CS渠道的代理商供貨,僅對百強供貨渠道,我們也會與代理商合作進口品牌,但是是不同于百強渠道的其他品牌。
“我們慢慢意識到,全渠道要做,也要合理地規避渠道之間的矛盾,這是身處食物鏈頂端的企業,必須考慮的事。”呂義雄表示。而上美采取的策略就是,利用四年前布局的進口品牌優勢,在渠道之間分品牌運作。
“未來,做百強的就不做CS,做CS的就不做百強。通過這一波的操作,我們希望百強渠道和CS渠道各自發揮彼此的優勢。”呂義雄表示。
會場的走廊的確不是一個合適的采訪場合,交流不停地被迫中斷,散場的嘉賓中不斷有人前來打招呼。呂義雄時而微笑點頭示意,時而站起來與人交流兩句。就在他站起來跟人講話的當口,被路過的珀萊雅集團董事長侯軍呈從背后一把抱住,半天沒聽到聲音的呂義雄一邊穩住重心,一邊著急地問,哪個哪個,侯軍呈一開口,呂義雄立刻恭敬地喊了聲:哦喲,大哥!
頭部品牌更應自覺維護行業生態
然而,更多時候,品牌之間的較量和廝殺,并沒有侯軍呈和呂義雄會面的這種親密和友好。
四年前,一個叫“一葉子”的品牌橫空出世,為上美集團贏得了20億的市場增量,也讓越來越多的品牌意識到面膜這個品類的巨大潛力。然而,一擁而上導致的是面膜價格的急劇縮水,面膜的價格戰也成為所有品類中打的最慘烈的一個。在頭部品牌之間,這種競爭尤為凸顯。
對此,呂義雄認為,價格是維持品牌價值的核心要素,價格亂了,這個品牌的價值就沒了。“作為國貨的頭部品牌,應該真正發揮榜樣的力量,起到標桿的作用,以一種更務實的態度去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實事求是地開展市場營銷,而非隨意破壞行業生態。”
就拿面膜品類來說,在他看來,“面膜的價格倍率會比護膚品更低,面膜的倍率大約是5-6倍,而護膚品倍率幾乎是10倍,現階段,沒有哪個頭部品牌的面膜倍率高于護膚品。”
盡管沒有辦法去規避惡性競爭,但呂義雄淡淡地說,這種惡性競爭的影響其實并不大——早在四年前,上美就從品牌布局上杜絕了對單一品牌和單一品類的依賴。
這種布局,恰恰就是被稱為框架型選手的呂義雄最擅長的操作。他還告訴記者,未來,上美旗下的每一個品牌都會成立公司,獨立運作,把風險降到最低。只是,面對群狼環伺的競爭格局,如何走出低價競爭的泥沼,是呂義雄一直在思考的難題。
采訪結束已是深夜,冬天的風,也多了幾分寒意。如何走出低價競爭的洼地,不應該只是呂義雄一個人頭疼的問題,它是所有國貨共同面臨的凜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