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為珍珠而發光


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李婧瑋
獲8項發明專利、研發成果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等多個獎項、作為國標起草人先后參與制定三項國家標準……這一系列成就都屬于歐詩漫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基礎研發部部長王菁,盡管從業時間僅有8年,但她憑借在珍珠基礎研究領域專一而深入的鉆研取得了諸多成果,也獲得了2019唯美工程師獎專家評委的高度認可,摘取了2019唯美工程師新銳匠星獎這一榮譽。
△歐詩漫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基礎研發部部長王菁
從機緣巧合到“為愛發電”
加入歐詩漫,是因為機緣巧合。
2013年,王菁從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畢業,獲得農業工程碩士學位,與大多數畢業生一樣,面臨著就業的問題。此時,王菁的就業道路本是十分明確的,那就是跟她的同學一樣進入食品公司,選擇一份與專業對口的工作。但機緣巧合下,她給歐詩漫投遞了簡歷,“當時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投遞的崗位也不是現在這個,是領導看到我研究生時期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做活性物提取,才讓我加入這個基礎研究部門,做珍珠的活性物提取”。
加入歐詩漫,就意味著王菁要與北上廣深這類大城市告別,來到湖州德清(歐詩漫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總部所在地)這樣一個小縣城,也意味她將踏入一個幾乎全新的領域。毫無疑問,王菁猶豫過。但此時,領導的一句話,讓她最終選擇加入歐詩漫。“領導當時對我說:‘你過來,我們就是要一起開發這個部門。’相當于我是跟隨這個部門一起從0到1去成長,這種跨越更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是一個非常大的機遇。”
王菁坦言,進入化妝品領域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最令她難以適應的就是作為研發鏈條中的上游部門,她研究出來的東西一定要穩定。“以前在學校的時候研究與生產是分家的,所以我一開始不懂,什么穩定?什么SOP?什么顏色會變化?”王菁說,“但后來我也逐漸認識到工作有一個規范的話,上下游的銜接就會更順暢。”
從畢業加入歐詩漫算起,王菁已在此工作了8年,而之所以留在歐詩漫,則是因為她本人以及整個企業對珍珠的情懷。
一方面,研究生時期,王菁曾做過香菇柄與蝦殼的活性物提取。而用作提取活性物的珍珠也都屬于殘次品,這其實延續了王菁一直以來的研究與理念,即提升農副產品的附加值,讓廢棄物再利用。另一方面,以“美如珍珠”為品牌slogan的歐詩漫也一直將珍珠的基礎研究視為重點項目,致力于研發珍珠護膚美膚品。價值觀的統一與身處核心部門成為歐詩漫對王菁最重要的吸引力。
對王菁來說,這八年時間讓她實現了從接受任務,被動工作,到“為愛發電”,主動讓珍珠研究“發光”的轉變。她坦誠地說:“我現在已經是‘三十而立’的階段,其實之前30年都是在摸索人生,但現在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標與動力,就是要用自己的力量把珍珠基礎研究這件事承接起來。”
從碾磨粉碎到活性物提取
據了解,珍珠藥用在中國已有2000余年歷史。三國時的醫書《名醫別錄》、唐代的《海藥本草》、宋代的《開寶本草》、明代的《本草綱目》、清代的《雷公藥性賦》等19種醫藥古籍,都對珍珠的療效有明確的記載。但截至20世紀90年代,珍珠的主要使用方法仍是將其研磨粉碎,用以口服或外敷。而珍珠粉本身不溶于水的特性,為其應用到護膚品當中帶來了困難。
王菁所在的基礎研究部,歸根結底是為整個公司提供原料與機理信息通路的數據,也就是提供原料與原理的部門。因此,如何實現珍珠有效成分的可溶,將其應用到配方當中,便成為王菁與其團隊的重要任務。
珍珠含有90%以上的文石型碳酸鈣,約8%的有機質,2%的水分,蛋白質僅占其中的1.3%。王菁介紹道:“我們一開始關注的是碳酸鈣,但后來我們把眼光聚焦到蛋白質當中。經鑒定,珍珠中的蛋白差不多有100多種,但分子質量都非常大,無法有效滲透皮膚,于是我們又進行了多種蛋白酶定向酶切工作,經過7年的努力獲得了多種活性多肽組分。”而這一成果不僅獲得了多項重量級榮譽,也成功運用在歐詩漫的明星產品之中,比如“小白燈”中就有它的身影。
除此之外,在王菁與其團隊的努力之下,歐詩漫還完善了珍珠亞微米生產質量和效率、以及護膚功效機理機制研究,這兩項工作更有利于珍珠多肽提純工作的開展。
王菁告訴記者,由于國際上許多研究者都對珍珠抱有偏見,認為珍珠并沒有護膚功效,所以他們在這方面的研究落后于國內。但由于國內對珍珠的研究逐漸證明了在美白、抗衰與修復方面的功效是非常顯著的,一些國外研究者也開始布局該領域的知識產權。能通過自己的研究顛覆國際上普遍認為珍珠沒有效的觀念,也給王菁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據王菁透露,為搶占先機,目前她的團隊已經轉戰研究蚌殼、蚌肉等珍珠的同源物,并已初具成效。她自信地告訴記者:“我們發現不管是蚌肉還是蚌殼,它們的潛力都比我們想象的大得多。”
在未來,王菁與她的團隊仍會繼續深入研究珍珠,力求將其研究透徹,而研究重點將放在珍珠抗衰原理上。另外,珍珠不僅只是化妝品原料,也是一味藥材,王菁希望能夠找到其藥用原理,真正為珍珠的內養外護提供數據支持。
從埋頭研究到成就大我
申報唯美工程師獎時,王菁在科研口號那一欄填上了這樣一句話:“爭做珍珠深加工技術行業的排頭兵!”事實上,王菁在做的并不只是伏案研究,她越來越關注行業間的交流,試圖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
“化妝品這個行業是一個多學科融合的領域,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要去接受更多的信息,也許其他工程師、學者的研究能激發靈感,促使你查漏補缺,做更多的事情。”但在王菁看來,現在整體而言業內信息公開略有不足,如果能在不違背公司利益的情況下,將所有信息公開分享,將是一個有利于行業發展的改變。
而在這一點上,歐詩漫便做了一個表率。王菁告訴記者:“我們領導就說,既然我們的珍珠粉、珍珠多肽有效,你可以把這些原料分享給整個行業。”她笑稱自己是歐詩漫的“分享大使”,在公司的支持與引導下,她不再只是埋頭自己的工作,而是開闊了視野與格局,積極參與到各種行業交流之中,共促行業整體提升。
△王菁參與CCTV-17農業農村頻道《科技鏈》欄目錄制
但需要強調的是,由于工程師的研究工作過于繁忙,能夠實現行業交流,團隊的共同努力則必不可少。“團隊的力量是很重要的,需要團隊成員的分工合作,我能出來進行交流,就是因為有整個團隊做我的后盾。”王菁稱。
倏忽之間,八年時光已過,而對于找到人生新目標的王菁來說,她的科研生涯剛迎來新的開端。但無論如何,她“繼續開發珍珠科技”的腳步都不會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