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妝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可持續發展和健康理念,有機化妝品正在成為全球美妝圈當之無愧的吸金選手。無論什么美妝產品,似乎只要貼上“有機”的標簽就能身價翻倍。
有機個護市場的發展極為迅速。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在2018年發布的研究報告,未來7年,全球有機個人護理市場將以9.5%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持續成長,2025年該市場的規模將擴大至251億美元。
不過,有機化妝品中所標榜的“有機”究竟是什么?個護產品中的“有機”標簽是否已經被濫用了?
根據休斯頓大學法律中心副教授Sarah J. Morath近日在時尚法律媒體The Fashion Law發表的文章,在有機化妝品大行其道的美國市場,“有機”標簽已經被濫用甚至誤用了。
在美國,被廣泛認可的有機標簽是美國農業局(USDA)的“USDA Organic”,擁有“USDA Organic”標識的食品即是有機食品,但“USDA Organic”這一標簽在非食物類商品上得到了大量不當使用。
1990年,美國通過了有機食品生產法案(Organic Food Production Act),在法案的推動下,美國農業部設計了國家有機計劃(NOP),只有符合多項嚴格規定的食物才能擁有“USDA Organic”標簽。具體來說,NOP有一個列出有機作物、有機農藥等的批準列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含有95%以上NOP認證有機成分的農產品才能被認為是有機產品,并獲得“USDA Organic”標簽。
如今,越來越多消費者食品不只在乎食品是否有機,也開始關注非食物類商品是否是有機產品,在不少消費者看來,美容個護產品一旦貼上了“有機”標簽,就意味著它比其他非有機產品更加健康。
但對于美容個護產品而言,“有機”產品并不能完全和健康劃等號。個護產品中如果含有NOP認證的農業品,便能得到USDA Organic標簽,但這些個護產品中的非農業成分并不受NOP標準約束。當一款有機個護產品中實際的有機成分極少或并未發揮主要效用時,“有機”標簽便成為一種噱頭。
另外,美國的化妝品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監管。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并未推出針對“有機”概念的法規,但許多化妝品品牌仍舊在包裝上貼上“有機”標簽,這不僅會造成消費者的混淆,甚至屬于違法。
2019年10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就對Truly Organic品牌罰款176萬美元,原因是其進行虛假廣告。Truly Organic稱自家的沐浴露、乳液等產品是“有機認證”、“USDA有機認證”和“真正有機”,但Truly Organic的產品中除了部分原料可能是有機成分,其他原料既不受NOP認證也不是有機來源。
在美國以外,歐洲是有機化妝品最主要的產地和市場,權威的有機化妝品認證機構是COSMOS和NATURE,它們有著更嚴格、規范的有機化妝品認證標準/
在中國,雖然有機化妝品也擁有大批受眾,但本土美妝品牌卻很難吃上這波紅利,這是因為我國目前尚沒有政府認可的有機化妝品。
2012年中國取消了化妝品有機認證,2015年《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則將“有機”、“純天然”“0添加”等詞語列入化妝品標簽標示禁用語。目前,我國《有機產品認證目錄》中只有食品、酒類、纖維和服裝,暫時還不包括化妝品。
不過,中國消費者對有機化妝品的需求正不斷提升,行業內人士也有強烈愿望發展有機化妝品,盡管目前我國缺少有機化妝品的認證標準和程序,但未來有機化妝品認證標準有可能在中國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