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擴散,對日本的旅游、零售、餐飲產業的影響也日漸顯現。
據日本各大百貨巨頭昨日最新披露的2月銷售數據,由于中國游客銳減、百貨縮短開店時間以及日本當地消費者信心下跌,日本五大百貨巨頭的銷售額全都出現了大幅下滑。
數據顯示,大丸松坂屋百貨銷售額下跌21.8%,高島屋下跌11.7%,三越伊勢丹百貨下跌15.3%,旗下擁有阪急阪神百貨的H2O控股銷售額下跌14.3%,西武百貨下跌6.5%。
中國疫情爆發正值春節,原本中國春節是日本各大百貨的銷售旺季,這很大程度上對日本各大百貨的免稅銷售額產生了沖擊。與2019年春節時期相比,今年大丸松坂屋免稅商品銷售額同比下跌75%,高島屋和三越伊勢丹也同比下滑了69%和63%。其中受到影響最大的是那些原本海外游客青睞的高端商品。
免稅商品銷售額下跌的同時,日本本土的商品銷售也逐步隨著疫情在日本擴散而下滑。事實上,原本日本的百貨巨頭就面臨銷售不景氣的問題——特別是在2019年10月日本消費稅上調至10%以后,不少百貨商店的銷售額就已經出現下滑狀況。如今日本本土消費者線下購物的頻次更低了。
日本一百貨店負責人對NHK說,“減少外出、控制購物的氛圍令人害怕,消費者不安的心情沒有得到緩解。”以大丸松坂屋為例,原本線下柜臺中化妝品柜臺銷售額相當可觀,但如今在店鋪試用試色的顧客越來越少,大丸松坂屋的化妝品銷售額一度下跌44.5%。
此外,為了控制疫情蔓延,日本各大百貨逐步開始采取部分暫時停業或縮短營業時間的方式,比如大丸松坂屋百貨在日本的16家門店臨時閉店4天,三月伊勢丹和高島屋都緊急宣布縮短營業,未來也將對百貨業產生一段時間的影響。“3月的銷售額可能會進一步下滑,”西武百貨負責人說。
實體百貨受到重創,便利店連鎖卻時隔2個月重新出現增長。據日本連鎖商業協會不久前發表的數據,今年1月,日本全國的便利店連鎖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0.4%,共計8353億日元,一個重要原因是疫情之下個人防護需求猛增,日本國內外消費者在便利店購買的口罩、消毒和衛生用品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