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管是人還是貨,進出都很難。” 張琳琳是一位資深日韓代購 。這兩個月,她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隨著日本與韓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日韓代購們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過去,職業代購的兩大采購方式為,自己飛去日本、韓國,人肉代購物品背回國內;或者由日韓買手當地采購后郵寄回國。如今的人肉代購們,除因感染風險增大,不敢出境外,更面臨各國防疫措施加嚴,出入境受重重限制。
3月,日本政府的防疫措施再度升級。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的報道,日本政府將在3月9日至3月底期間,暫停日本駐中韓兩國使館已發簽證的效力,并要求從中韓入境日本的人員在指定地點隔離14天。
韓國雖未禁止中國人員入境,僅在2月初曾規定有湖北旅行史的人員入境需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但在國內,廣東、北京、上海等省市已宣布要求有韓國、日本、意大利、伊朗四國旅行史的人員入境需實行14天的隔離觀察。
這意味著,進出中日韓三國,將在出境和入境時各隔離半個月。
“有些代購在日本宣布暫停中國簽證效力以前,便已經到達日本,這些人在近期還是能夠采購貨品運回國內,只是需要自行隔離14天。”張琳琳對界面新聞說,“但這樣的情況非常少,更多的是請機場柜臺幫忙運貨。”
但眼下能夠順利運回國內的貨品也大幅減少。
2月中,日本兩大航空公司全日空(ANA)和日本航空(JAL)開始不斷減少以中國為中心的海外航線航班。全日空的中國大陸航線,現在減少為新型冠狀病毒發生前的約四分之一;日本航空也減為疫情發生前的約3成的水平。
張琳琳目前暫停了大部分代購業務,觀望疫情的變化。而沒有太多資源的小規模代購們,便只能依靠郵寄方式發貨了。
江萱是一名日本留學生,在空余時間會做代購來賺零用錢。“疫情來了真的計劃趕不上變化,直飛的航班被取消,而轉機航班被取消的風險也很大,只能走日本直郵,通過清關公司發順豐快遞。”她對界面新聞表示,
除了成本要高出不少,大部分快遞公司都對包裹的體積有限制,這也導致一部分貨品不能發。同時,即使日本發貨了,以目前的貨運速度來說,到達國內的時間也被大幅拉長。
2月初,在中國疫情肆虐、口罩斷貨時,有許多顧客向江萱下了大量訂單購買日本口罩。彼時日本口罩還未斷貨,她成功采購到了一批貨品。然而,江萱2月3日發出的快遞,3月1號才到達國內目的地,這也導致部分顧客向她抱怨或取消訂單。
目前,由于航班取消太多,國際物流不通暢,江萱已經基本暫停了給國內客戶代購,轉而幫害怕、或不方便出門的日本客人代買東西。
中國代購的采購困難,也部分通過日韓免稅店近期業績的劇烈下滑體現出來。
日韓免稅業發達,免稅店的高額返點讓許多代購成為大顧客。據悉,韓國樂天和新羅免稅店對顧客都有約10%的返點優惠,此外免稅業一般會向帶顧客前來購物的旅行社提供20%的傭金,因此對不少代購來說掛靠旅行社可獲得超過30%的返點,再加上免稅店本身的折扣優惠,商品價格僅為百貨渠道的一半左右。
如今,隨著中國顧客、代購的大幅減少。數據分析公司GlobalData預計韓國免稅市場將在疫情中損失至少55億美元,在2020年實現169億元銷售額,和2019年的銷售額相比下降了11%。
該公司分析師補充稱,損失55億美元是他們在2月中旬得出的預測結果,但隨著韓國疫情越來越嚴重,他們預測韓國免稅市場的損失還會擴大。此外,GlobalData還預測亞太免稅市場將損失83億美元。
對國內代購行業來說,疫情的出現讓原本愈發收緊的代購行業變得更為艱難。
近兩年,我國對代購的打擊力度逐漸加大,2019年1月,電商法新規正式實施,要求從事電商行業的個人代購必須取得營業資質并依法納稅,門檻增高,個人代購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此前界面新聞曾報道過,海外代購受限,日本花王、高絲的上半年業績下滑顯著,而大阪室內百貨店的免稅品銷售也出現急劇減少,一些店鋪1月銷售額甚至下滑了2-3成。面對新電商法帶來的業績的影響,日本公司試圖通過推高端新品、加強跨境電商渠道運營等方式改善業績。
對于消費者而言,購買渠道的選擇無疑越多越好,但對于代購卻是一種打擊。而此次新冠肺炎的疫情,更是進一步壓縮了他們的生存空間。
如今,張琳琳的朋友圈仍每天更新產品,但是目前銷售的多為此前的庫存,而日韓產品的介紹里,通常也會附上一句,“直郵到貨量不多,也不知道下一批貨什么時候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