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胡奇
經濟是一個生產加消費的閉環,任何經濟周期成立的核心要素,永遠只會是需求。然而,這場疫情在國內外爆發的時間差卻徹底打亂了外貿企業的工作規劃,在二月份還在盡快復工努力趕訂單的外貿企業,遭遇了三月迅速爆發的國外疫情,面臨著客戶訂單取消或延遲的二次打擊。
國內產能恢復后境外需求卻銳減,是外貿企業當前的尷尬處境。3月7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國內出口額為2.04萬億元,同比去年下降了15.9%,出口價格同比下跌1.3%。而鑒于3月份海外疫情對外貿訂單的沖擊,中金公司預測,2020年我國出口額可能同比大幅下跌18%。
在如此情境下,國內化妝品外貿企業同樣難以幸免,對于那些希望走出國門,或是正在走出國門的中國化妝品企業來說,出口貿易的至暗時刻已經來臨了。
從復工難到出口難
打滿全場并不是一句玩笑話,2月份,國內擁有出口業務的原料包材供應商、OEM工廠、品牌方面臨著疫情風險和訂單延遲的雙重壓力,運營困難來源于員工、物流等內部因素。而在3月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企業有序復工之時,國外疫情突然爆發,歐美部分國家宣布封城、閉市,經濟停擺導致大量外貿訂單被擱置或取消。
一位溫州外貿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3月中旬國外疫情開始大爆發,導致很多外貿企業出現了訂單短缺,除了做醫藥防護品的企業,大量其他外貿類的企業開始放假、裁員,導致又有一批工人現在沒有工作。”員工剛剛復工,訂單卻大幅縮減,調薪、裁員、休假成了很多外貿企業的無奈之舉。
廣東蕾琪化妝品有限公司海外業務同樣受到不小的影響,蕾琪品牌方告訴記者:“疫情極大影響了我們海外的自營業務,當地市場已經停市。另外,一些OEM訂單也基本暫停了,我們目前只能爭取把之前客戶訂購的產品在海運還能走的時間內盡快運輸出去。”
“訂單不是已經取消,就是在取消的路上。”一原料貿易商調侃道。而他的公司3月的海外訂單同比驟降了50%。
與國內2月情況類似,國外疫情如今正處于高爆發期,除生活必需品和醫療防護用品外,其他產品需求大大縮減,購買力自然也大打折扣,直接導致國內外貿訂單削減。
而雪上加霜的是,封城乃至封國等措施,帶來的是航班消減、碼頭關停,導致國際物流成本上漲、通道封閉,這也是外貿企業難以逾越的障礙。
出口轉內銷的機遇與風險
在出口業務受阻之時,眾多外貿企業將目光轉移到國內,出口轉內銷是否能成為外貿企業的救命稻草?
蕾琪品牌方表示:“在海外疫情影響下,公司主要進行兩方面的調整,一方面轉型做消毒殺菌類、口罩類產品;另一方面是擴大內銷,加強直播渠道投入,提振國內銷量。”
蕾琪品牌方認為,國內市場不可避免也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實體渠道,所以在銷售上,在新媒體、直播等渠道實現突破的機會要更高。
淘寶直播數據顯示,2月淘寶直播新開播商家環比增幅719%,看淘寶直播的用戶增幅153%,有100種線下職業開始在淘寶直播上“云開工”。嘗試各種線上帶貨方式和新媒體營銷,不僅對短期銷售有好處,也會為未來新的銷售方式和渠道拓展奠定基礎。
值得慶幸的是,以蕾琪為代表的大部分國內化妝品企業海外業務占比較低,雖然訂單出現縮減,但并未傷及筋骨,在國內市場的底蘊能夠成為抵御風險的有力后盾。但對于國內業務不夠成熟的外貿企業而言,出口轉內銷的難度并不小。
上述溫州外貿企業負責人也認為,盲目轉內銷也并不一定能真正解決問題。“出口轉內銷的直接結果是國內產品供給暴增,為生存壓低價格,搶占的是內銷廠商的市場。另外,國內市場當前的消費前景還不明朗,是否能夠消化如此龐大的產能也還要打一個問號。”
在國外疫情形勢尚未明朗之前,都是國內化妝品外貿企業的承壓期。對此,國家及各地方政府均推出了針對外貿企業的幫扶政策,財政部和交通運輸部出臺政策,宣布自3月1日零時起至6月30日24時止,免征進出口貨物港口建設費。商務部則聯合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為企業在經營出口業務過程中因進口商的商業、政治等風險遭受損失而承保。
地方政府也開始發力,近日,溫州市商務局聯合多家銀行投放30億元,減免結算費用,延長還款期限,對資金周轉困難的外貿企業提供支持。寧波市政府則與電商平臺拼多多簽訂協議,推動外向型產能轉向內需市場。未來一年內,將有超過15000家寧波企業的貨品在電商平臺出售,預計帶動企業在該平臺的年銷售額超過800億元。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體頭上,就是一座山。對當前的化妝品外貿行業而言,活下去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