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湖北仙桃銀泰百貨正式復工的第一天,資生堂導購余婉君戴著口罩在柜臺進行直播,這是她自疫情發生以來的第五場直播。她的語速不算快,但有問必答,會照顧到每一條彈幕里提出的問題。
在這場直播里,余婉君介紹了10款護膚品單品與套裝,本來說好了點贊到三萬就抽獎,但人氣一直不夠,在直播快結束時,婉君把標準放低到了兩萬,抽了一位觀眾送15ml的精華中樣。下播時,一共收獲了782個觀看人數和2.1萬點贊。
這已經比婉君的第一場直播好多了——2月18日,她在仙桃家里第一次開播,由于準備倉促,沒有商品鏈接可供上架,做演示時也只能用手邊僅有的品牌商品,基本上等于給觀眾上了一堂三個小時的美妝護膚課。后續的幾場直播,也因為湖北當地的百貨無法開業、發貨,只能從銀泰的大本營杭州發貨。
如今,柜臺里的直播,每天都在百貨門店里上演著。也不僅僅只有柜姐在直播,直播在過去的兩個月中幾乎成為了線下商業體的一致選擇——商場導購用直播賣貨,餐館讓大廚通過直播教做菜,地產中介甚至用直播來介紹樣板房。
當線下商業偃旗息鼓,直播成了特殊時期維系消費者黏性的途徑。但當商業秩序慢慢恢復正常,直播是否會被留下、成為線下業態的固定節目?對柜姐們來說,當主播是一時現象還是未來常態?她們可以通過這個契機成為下一個“李佳琦”或者“薇婭”嗎?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數字化是大勢所趨,對任何線下的商業形態來說都是如此。在疫情的突發考面前,通過更多元的渠道觸及消費者、打破傳統線下零售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是百貨、購物中心必要的自救手段。
但是,由于立場不同,線下商場和電商平臺做直播的邏輯是完全不同的,柜臺不是MCN孵化機構,作為主播的柜姐更像是代表著商場和品牌信譽的前端符號,而非如李佳琦、薇婭一樣具有極強個人色彩的IP。
同時,把商場搬到線上來,對商品數字化的要求非常高。如果直播成為了商場未來的“基礎設施”之一,那么選擇什么樣的平臺與方式進行直播、該如何實現前端履約、物流、供應鏈的全線跑通,就成了線下商業體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全員微商,還是投奔大平臺?
每個線下商場做直播的方式都有所不同。
阿里巴巴旗下的銀泰百貨各個門店集體上線淘寶直播;北京西單大悅城、朝陽大悅城就依托于線上商城,在微信小程序里進行直播;南京中央商城新街口店、長沙王府井百貨選擇在抖音上進行直播,深圳萬象天地則通過其微博賬號在一直播平臺上直播。對于規模更小的地方百貨來說,微信社群、朋友圈運營輔以直播搞活動促銷的方式更為常見。
根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在2月發布的研究報告,百貨行業在“云購物”時期進行無接觸銷售的三大主要方法是直播帶貨、微信群營銷和小程序商城。
全員上云的背后當然有平臺的推動。抖音在3月6日宣布,將推出“宅家云逛街”計劃,用10億直播流量扶持計劃、小店入駐綠色通道等政策幫助線下門戶商店快速“上云”;
淘寶直播則在3月30日的年度戰略發布會上宣布,2月份的新開播線下商家環比增幅達到719%,未來將在全國范圍內打造100個“云市場”,幫助20萬個線下門店通過直播來“擁抱新經濟”。
是全員微信營銷,還是投奔大平臺?
做出選擇取決于兩點:商場在此之前是否有較好的數字化基礎,以及未來是否會把直播放進長期規劃里來。
銀泰百貨上直播的速度非常快。由于全國35個城市共計65家銀泰百貨都不得不在春節檔閉店歇業,銀泰百貨在2月7日在淘寶開啟導購直播,首批是杭州兩家銀泰百貨、50多個品牌的導購,隨后湖北門店的品牌導購也加入直播。截止目前,全國范圍內已有超過5000名銀泰導購成為主播,開始在直播間帶貨,日均開播超200場。
這樣的速度需要依靠過往的積累和平臺的支持。
2017年,在阿里巴巴完成對銀泰商業的收購后,銀泰百貨開啟了“人、貨、場”的全面數字化改造——會員體系與淘寶、支付寶賬號打通,能夠融合顧客線上與線下的信息;上線喵街App,實現商品數字化,即把線下百貨的SKU搬到線上,還擁有天貓旗艦店、手淘等線上渠道;喵街App還能承載許多原先線下消費的情景,比如開發票、找車位等等。
這樣的基礎讓銀泰能夠連接起前端履約、庫存匹配、配送物流等環節,更快速地實現“云上銷售”。銀泰商業助理總裁蔣昕捷告訴虎嗅,銀泰的“線上商城”是基于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之上的,因此接入直播賣貨沒有技術阻礙,所需的模塊都可以從阿里的技術中臺(包含CRM系統、商品管理系統、云POS等)、業務中臺(數字化營銷系統、倉配物流系統等)和喵街原有的自研系統中找到。
毋庸置疑,淘寶是目前電商直播最重要、最大的平臺之一。在此次疫情期間,只要你在手機淘寶上搜索“柜姐直播”,就能找到銀泰百貨導購直播的集合頁面入口,匯集了全國各個銀泰門店與品牌導購的直播。這樣的直播規模與匹配的流量扶持,是很多單體百貨難以得到的。
蔣昕捷認為,疫情來襲后,線下百貨都已經意識到,“你必須要有離店銷售的能力,就是脫離了線下的那個‘場’,你這個行業還能延續下去。”對于銀泰來說,直播是一個長期的戰略,這是早在去年就被納入公司整體規劃的一件事。
在2019年的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銀泰商業CEO陳曉東曾宣布,未來五年將在線上再造一個銀泰百貨,即線上線下的銷售占比達到1:1。其戰略規劃里還包括,“打造1000個坪效翻番的新零售品牌”“打造100個年銷千萬的新零售商品”和“打造100個年入百萬的新零售導購”。
在銀泰看來,這樣的導購很可能會從直播當中來,同時,百貨本身也通過直播觸達了更遠的客群、重構了“人貨場”三者的關系。
蔣昕捷向虎嗅介紹,目前直播處在第一階段,即獲取遠場的新客。據統計,銀泰在疫情期間通過直播獲取的顧客有9成都是新客,這證明了直播打破了原來線下實體百貨3公里、10公里的輻射范圍,給百貨帶來更廣范圍里的新客源。
而未來隨著直播覆蓋的范圍越來越大,很有可能會出現同質化的情況,即同時有100場同一個品牌的直播在進行,消費者眼花繚亂。那么此時百貨直播就應更多地基于LBS來服務本地的消費者——主播隨時在直播里吆喝一聲,平時看直播的本地顧客能到線下來參與活動。即最終回歸到以“人”為核心,滿足其即時的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
柜姐們能變成李佳琦或薇婭嗎?
從導購的視角來看,類似“年入百萬”“下一個李佳琦”的造富神話目前還比較遙遠。
據銀泰方面的介紹,導購每場直播會播3個小時,相當于站柜臺6個月能觸達的客源,也相當于線下一周實現的銷售額。
有導購告訴虎嗅,她們的直播分傭方式與線下類似,按照銷售額提成。直播的場次由公司統一安排,頻率不固定,有促銷活動時會播的頻繁一些,平時可能一周或十天以上才播一場。由于目前直播剛剛起步,還沒有感受到自己收入上的顯著提升。
和電商直播帶貨一樣,一場在柜臺里的直播也需要好幾位柜姐共同完成:一位主播負責主要講解產品功能、使用感受,一位輔播幫助主播展示樣品、協助拿貨、引導直播間氛圍,還有人負責打光、把控場景等。
蘭蔻專柜的導購橙子在開播前會去網紅主播的直播間里“補課”:觀察他們怎么做開場白、怎么銜接每一個產品、怎么把控直播的節奏,尤其是李佳琦的口紅試色,對做化妝品導購的橙子來說更有參考價值。3月8日,橙子和銀泰商業CEO陳曉東一起在銀泰杭州武林店完成了“3·8女王節”的直播,收獲了22萬觀看、187萬點贊。
對導購們來說,在直播間里當主播和在線下當柜姐沒有太大的區別:她們具備專業性,對產品足夠了解,并擁有線下服務經驗。想成為主播,只需要加強對直播流程的掌控、能在短時間內塑造起“買氣重”的直播情景即可。
總的來說,導購轉行做主播不存在高門檻。婉君覺得,顧客在線上甚至表現得更為坦誠,當面不好意思問出的問題,可以在直播里以彈幕的形式向主播提出,比如直接表示自己是什么樣的膚質、希望主播推薦產品。
當年,李佳琦就是從百貨柜臺走出的——2016年,歐萊雅中國推出“BA(Beauty Adivisor,美容顧問,常指專柜導購)網紅化”項目,次年與天貓國際、美ONE公司達成合作,挑選出200位BA成為淘寶主播,其中就包括當時在南昌天虹商場美寶蓮專柜做BA的李佳琦。
但柜臺可能不是一個適合孵化網紅主播的地方。
那份傳說中吸引了羅永浩投身電商直播的招商證券研報顯示,目前職業主播帶貨能力二八分化嚴重,頭部主播帶貨能力一騎絕塵,腰部主播稀缺明顯。淘寶直播體系內前十名的MCN機構占據了機構大盤30%的流量和45%的GMV。
頭部主播帶貨與匯集流量的能力,來自其超強的議價能力與選品能力。在一場網紅主播的直播里,最吸引人的首先是“全網最低”、“三個月內最低價”等價格標簽,其次是主播選品的豐富多樣——Ta在告訴你,我這里有好價格、好產品,趕緊下單!
在消費者放心地把比價、選貨等和上游供應鏈打交道的步驟托管給自己信任的主播后,主播就成為了擁有強大影響力的個人IP。雖然大部分主播自己不做產品,但Ta的選品、價格、直播內容,共同構成了主播本人的品牌。
網紅主播“個人品牌”的誕生改變了直播電商的供應鏈。向上游,廠商需要配合主播的要求進行供貨的調整、甚至生產過程的調整。薇婭背后的MCN孵化機構謙尋在2019年底宣布將打造一個“超級供應鏈基地”,將薇婭積累了超過三年的供應鏈集中在一起,形成線下選品基地,可以讓許多電商主播共享薇婭的供應鏈。即把從前廠商帶著商品來找主播的“貨找人”模式變為了“人找貨”的模式。
然而,在商場直播賣貨的過程中,沒有類似的供應鏈變化發生。立場決定行動,商場直播賣貨的主體仍舊是實體門店、品牌方,導購(即主播)本身是商場和品牌方放置在最前端的符號,代表著品牌形象。說服消費者下單的并不是主播本身,而是其背后的專柜正品、信譽保證。但柜臺不是MCN孵化機構,無意于制造超級網紅——畢竟,所有頭部網紅的個人IP都是脫離于品牌方而存在的。
在直播成為線下商場未來的基礎設施后,將有更多的“中小主播”投入線上直播的大潮,構成金字塔頭部以下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