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范歡
本周熱點
首增!4月化妝品銷售額同比增長3.5%達224億元
5月15日,國家統計局披露了今年1-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數據顯示,2020年1-4月,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758億元,同比名義下跌16.2%,其中,化妝品類銷售額為876億元,同比下降9.4%。
值得一提的是,4月份,化妝品銷售額達224億元,同比增長3.5%,這也是2020開年以來,化妝品同比銷售額的首次正增長,化妝品行業也成為少數最先回暖的行業。
點評:回暖不易,請珍惜。
A股美妝公司迎史上最強增長季
2020年一季度是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史上最慘一季度”,但A股美妝公司們卻在5月迎來了最甜蜜的一天。
5月13日,壹網壹創、御家匯、名臣健康以及完成對諾斯貝爾100%控股的青松股份(化妝品業務已過半)全部漲停封板。此外,壹網壹創、丸美、珀萊雅和青松股份的市值均創各自歷史新高。其中,丸美以340.5億的總市值領跑;珀萊雅首破300億;壹網壹創達273.3億;青松股份總市值達98.87億元。而上海家化也在近期迎來三個漲停板之后,13日股價持續上揚,總市值達245.8億元。
點評:慢半拍的口紅效應靈驗了?
科蒂213億元打包出售 威娜、伊卡璐、OPI、ghd
5月11日,科蒂宣布與國際投資機構KKR達成合作,將通過向KKR出售可轉換優先股以獲得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億元)的投資,同時KKR將接手科蒂旗下大部分專業美容和零售美發業務,包括威娜Wella、伊卡璐Clairol、OPI和ghd品牌(統稱:Wella),預期企業價值43億美元(約305億元)。根據協議,科蒂將把Wella打造成一家獨立的公司,KKR將獲得60%的股權,科蒂則保留剩余的40%股權。
點評:科蒂欲借“巨人肩膀”拯救拖后腿的專業美妝。
呷哺呷哺欲跨界化妝品
近日,呷哺呷哺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經營范圍新增銷售化妝品、工藝美術品、服裝、玩具等,該公司由呷哺呷哺餐飲管理(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持股。呷哺呷哺方面表示,今年初的疫情對餐飲業產生了較大影響,“連鎖餐飲行業定將遭遇洗牌局面”。而此次的經營范圍變更,顯示了在利潤縮減、后疫情時代的新經營環境下,呷哺呷哺試圖跨界尋求新的業績突破。
點評:美妝真比火鍋香?
愛茉莉收購 高端定制護膚品牌RATIONALE
5月14日,愛茉莉太平洋宣布與澳大利亞高端護膚集團RATIONALE Group建立合作關系。RATIONALE成立于1992年,專注于專業修復產品和防曬產品,是母公司RATIONALE Group下的標志性護膚品牌,通過針對皮膚測試和分析確定的個性化護膚方案,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愛茉莉太平洋方面表示,此舉是為了加強旗下高端品牌的產品組合,繼續領導集團未來研發重點之一的“個性化定制化妝品”潮流。公司期待此次合作將有助于維穩澳大利亞當地的生產基地,加強其零售網絡,從而為愛茉莉太平洋在大洋洲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點評:愛茉莉太平洋在全球市場尋找新增長點的又一次嘗試。
財報數據
多家企業發布最新財報
近日,各大企業紛紛披露一季度業績,幾家歡喜幾家愁。
5月12日,資生堂集團發布2020年一季度財報,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資生堂一季度銷售額同比下降17.1%,為226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5億元);營業利潤同比下降83.3%,為65億日元(約合4.17億元)。基于此,資生堂撤回2020年全年業績預期。
此外,美妝集團露華濃一季度凈銷售額同比下滑18.1%,至4.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12億元)。期內集團經營虧損增加至1.86億美元(約合13.19億元),凈虧損從去年同期的7510萬美元擴大至2.139億美元(約合15.17億元)。但值得一提的是,集團的電商業務在第一季度表現良好,電商銷售額增長約47%,占總銷售額的12%。
盡管疫情給行業帶來一定的沖擊,但依舊有美妝企業頂住壓力,實現業績的逆勢增長。漢高在一季度取得了總體強勁的銷售業績,銷售額為49.2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78.83億元),同比下滑0.8%。集團三大業務板塊中,化妝品/美容用品板塊整體銷售額下滑2.6%至9.35億歐元(約合71.89億元);洗滌劑及家用護理板塊銷售額增長5.3%至17.55億歐元。
巴西美妝巨頭Natura &Co集團線上業績迎來驚喜,綜合凈銷售額總計75億巴西雷亞爾(約合人民幣92.6億元),同比增長1.9%。調整后的稅息折扣及攤銷前利潤為5.715億雷亞爾(約合7.1億元),利潤率為7.6%。疫情期間,Natura的線上銷售額總體增長了250%以上。其中,Natura和Avon電商銷售額增長了150%,The Body Shop的銷售額增長超過300%,Aesop的增長超過500%。
點評:疫情大考下,中國市場和電商渠道對國際企業日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