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見習記者 時林平
“廚房食用級”“對身體有益的食物對肌膚同樣有益”“你可以把我們的萬用油加進早餐沙冰里食用”“100%天然無合成的潤膚霜”......如今,在直播帶貨的助推下,“可食用”已成為化妝品中的一個熱門概念,不對著屏幕喝幾袋面膜,都不好意思賣貨了。
? 圖片截自B站up俄羅斯老中醫(yī)
更有甚者,有些商家不僅其宣傳其產(chǎn)品可食用,甚至還會教消費者應該怎樣吃,簡直是“活久見”,那么問題來了,這些宣稱可食用的化妝品真的可食用嗎?
食字號≠妝字號
不存在“可食用”級化妝品概念
在小紅書上檢索 “可食用護膚品”關鍵詞,共有超過2200篇筆記,“可食用面膜”“可食用口紅”等產(chǎn)品受到了大量關注。盡管這些宣稱可食用的產(chǎn)品賣得并不便宜,但依然有大批的消費者“趨之若鶩”。
? 圖片截自小紅書
字面理解,可食用化妝品是指可以食用的化妝品,目前法律上對此并沒有明確的定義。
另外,可食用往往和純天然綁定,除了化妝品商家們推出的“可食用套餐”,不少網(wǎng)友也自制了獼猴桃酸奶面膜、番茄祛痘面膜.....“商家新推出的‘可食用’級化妝品概念,實際上是為了宣傳效果而使用的市場語言。”天津市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化妝品監(jiān)管處主任科員牛東斌曾表示,從現(xiàn)有的標準以及規(guī)范來說,化妝品是不可以食用的,亦不存在“可食用”級化妝品這個概念。但凡宣稱可食用,必須要有食字號,但是化妝品屬于妝字號。
可吃≠可用,皮膚比消化系統(tǒng)更脆弱
可食用化妝品與此前爆火的“素食護膚”、“純凈美妝”主打概念相似,但國內(nèi)某純凈美妝品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可食用護膚品更像是一個噱頭,因為皮膚對某些成分的吸收程度可能比口腔更高。”換言之,“可食用”并不能和“好的化妝品”劃等號,人的臉皮有時候比消化系統(tǒng)更脆弱,可以吃的東西抹在皮膚上也并不意味著絕對的安全。麻辣燙可以吃,但麻辣燙能擦臉嗎?
從成分角度看,盡管相當一部分化妝品的主要成分都來自于可以吃的植物,但這些成分并不能夠直接被肌膚所吸收。正規(guī)的化妝品里添加的食物成分不是直接加進去的,而是以提取物形式加入。
據(jù)了解,同食品相比,化工類所用的原料有時候?qū)兌鹊囊蟾撸驗殡s質(zhì)過多會導致化妝品的配方體系崩塌,以致其效用變低,制作一張正經(jīng)的青瓜面膜比切個黃瓜片難多了,而復雜的工藝自然也給皮膚帶來了更好的吸收效果。
可食用亂象
妖魔化防腐劑帶來的另一種極端
此外,可食用化妝品的一大核心宣稱就是不含防腐劑,這也是市場過度妖魔化化妝品中的防腐劑帶來的后果之一,但其一,許多食品中本身就含有實用色素、防腐劑等成分,其二,防腐劑也是保證產(chǎn)品安全使用的必要條件。
牛東斌表示,我國法規(guī)要求所有的化妝品上市前都需要進行毒理學測試或一定的風險評估,一般來說,嚴格按照《化妝品安全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使用防腐劑的化妝品是安全的。對于化妝品中的防腐劑,我們應該理性、科學地看待。
如今,對于化妝品品牌來說,其產(chǎn)品成分與健康之間的聯(lián)系越緊密,越易獲得消費者的信任、引起共鳴。而在消費者眼中,大概沒有什么形容詞比“可食用”三個字更能表達產(chǎn)品的絕對安全性。但是,化妝品使用價值不是靠宣稱得來的,而要靠切實的膚感、品控、效果說話。
值得注意的是,現(xiàn)今市場上大部分以“可食用”作為宣傳口的依然是那些大部分人無法叫出名字的品牌。為什么正規(guī)化妝品品牌從不說自己可以吃?除了廠家知道一般人“吃不起”、正常人不會吃之外,也明白可食用并不能用來衡量化妝品的好壞。
術業(yè)有專攻,對于化妝品來說,“可食用”并不是充分必要條件,“可使用”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