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范歡
伴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迅猛發展,電商平臺、微商、海外代購、直播帶貨等新興業態不斷涌現,網絡銷售日漸成為化妝品主要銷售模式之一。為指導廣大消費者科學合理購買使用化妝品,近日,河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網購化妝品消費提示。其中特別提到,任何口服和注射類產品均不是化妝品。
據悉,化妝品的使用方式沒有創傷性和侵入性,采用注射、口服等方式使用的產品均不是化妝品。河北藥監局表示,與藥物不同,化妝品只具有改善、防護、緩解、美化和修飾的作用,不具有治療皮膚疾病的功效,提醒消費者不要輕信網上的宣傳和廣告,特別是聲稱具備治療效果的宣傳。而宣傳具有防曬、祛斑美白、除臭、染發、燙發、育發、脫毛、美乳、健美等9大類特殊用途的化妝品,必須具有特殊用途化妝品批準文號。
事實上,在“顏值經濟”的推動下,護膚、彩妝、口服美容等與顏值相關的品類都受到消費者強烈關注,進入外“敷”內“服”,內外兼修的美顏時代。CBNData《2019口服美容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口服美容品類消費增速持續走高,女性消費者是口服美容消費的主力軍,且人數占比逐年提升,90后、95后在口服美容的消費人群中比例不斷擴大。
此外,報告顯示,與口服美容品類消費者關聯度最高的是美妝品類(包含彩妝和護膚),口服美容消費者與美妝品類消費者的人數重合度很大,且逐年上升。目前市面上的口服美容產品種類多樣,從傳統的藥丸形態衍生出果凍、軟糖、液態等多種樣式,主打“抗衰老”、“抗糖”、“抗皺”、“抗氧化”等功效。
在銷售渠道上,口服美容產品除線上渠道之外,也進入線下的CS店、商超、百貨等渠道,與化妝品一同銷售。但看似屬于美妝范疇的口服產品,實際上卻不是化妝品。據悉,口服美容品多為營養補充劑,且不能代替藥物。尤其是,化妝品企業推出的一系列口服美容產品,比如日本的POLA祛痘丸,產品宣稱能內服祛痘、平衡肌底、深入清潔,讓消費者一時難以厘清其與化妝品的界線。
此外,河北藥監局提醒消費者,注射類產品同樣不屬于化妝品。注射美容是注射物質于人體局部,以達到修正皮膚缺陷的美容方法。而化妝品的施用部位是人體表面,因此施用部位深入真皮層或者皮下的產品,均不是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