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胡奇
疫情期間,王建華所在的蘇州伍洲設計包裝有限公司占營收七成的外貿業務損失不小,下滑了近30%。“我們不僅要參展,還要繼續擴大業務規模,因為包裝行業的前景不是一場疫情就能摧毀的。”在本屆奢侈品包裝展現場,和王建華懷著同一種想法的從業者比比皆是。
7月7日至8日,第13屆國際奢侈品包裝展在延期三個月之后終于正式拉開帷幕,覆蓋原料、包材、裝飾、設計機構等各個領域的200余家展商匯聚上海,共同展示最前沿的創新包裝設計和技術,期待著在后疫情時期通過這場久違的展會邁開發展的腳步。
與奢侈品包裝展同期同地聯袂呈現的還有上海國際美妝展,兩大展會首次聯合舉辦研討會,進一步發揮規模優勢和協同效應,并邀請到MAOGEPING品牌創始人毛戈平、上海家化首席運營官葉偉敏等行業大咖解讀化妝品包裝設計的優秀案例,共同探討行業最新趨勢,把脈行業疫后發展的新機遇。
“以紙代塑”風起 化妝品包裝掀起綠色革命
塑料污染是與氣候變化并列的人類社會最關注的兩大全球課題之一。未來的消費趨勢和政策變化,將進一步推動人們對于可替代塑料且更環保的產品包裝的需求。而紙質包裝成為了最常見的替代選項之一。
蘇州伍洲設計包裝有限公司就依靠新型可折疊式紙質內襯獲得了最佳創意包裝解決方案提名,王建華介紹,該紙質內襯可以替換市面上常見的泡沫塑料內襯,不僅擁有足夠的支撐性和保護性,也保持著極低的成本,最重要的是可快速降解,減少污染。
在減塑原則的影響下,除了紙質包裝,展會上也涌現出大量新型解決方案。云麗生技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創的"無機礦物"來源Stoneco-Tech?系列包裝,取自大自然界的礦、沙、石等無污來源,相較生物性材料,Stoneco-Tech?則具備耐溫、酸堿的穩定性,可降解,同樣是極佳的塑料替代方案。
王建華表示:“從伍洲的國內外客戶對比可以看出,在環保包裝的應用上,中國至少落后了歐美五年,不同于國外品牌在環保舉措上的自覺性,在國內市場,除了國家政策導向,環保包裝還需要包裝企業自上而下的推廣。”
從現階段來看,國內環保包裝的普及仍然任重而道遠。
數據與科技 對包裝設計而言分別意味著什么?
在奢侈品包裝展的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外頂尖設計公司的大咖們得出了一個公認的結論:在Z世代的消費浪潮下,潛藏著不可忽視的變革趨勢——利用數據挖掘與洞察分析,以更精確地指引包裝的形式、設計與制造。
包裝行業與其快速變化的生態鏈息息相關,而持續的數字變革讓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溝通轉變為從未有過的平行對話,Z世代消費者的期待變得善變且不可預知,品牌因此需要保持靈活的設計理念,以及時回應市場的需求。
對于注重顏值經濟的化妝品行業更是如此,數據本身并不能帶來實質性的變革,而設計則能利用數據洞察所提供的視角打造出當下消費者最青睞的包裝方案。
但設計也要遵循平衡之道,科技與匠心的平衡,創新與傳承的平衡,數據與設計的平衡。法尚為佰草集量身打造的絲芙蘭太極系列產品所體現出的不對稱平衡的藝術,展現出平衡之道的魅力。
上海家化首席運營官葉偉敏表示:“國貨品牌百貨渠道銷量第一、電商渠道銷售持續高速增長以及與絲芙蘭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是佰草集打造高端品牌的重要支撐,2020年是佰草集新的起點,法尚從太極中汲取的設計靈感將幫助佰草集在世界舞臺展現摩登中國的力量。”
全新太極系列產品的設計展示出了圖形、陰陽、黑白、傳統與摩登、已知與未知的不對稱平衡的哲學,用時尚的形式將佰草集的產品力表達了出來。而這項極具創意的包裝風格是通過全新的3D打印技術實現的。
擁有這項技術的Stratasys產品和工程應用高級經理梁棟國表示:“最前沿的全彩全材3D打印技術是為設計師而生的,可使顏色、材料、飾面一體成型,并將優質材料和精度相結合,達到高級仿真的材質紋理效果,按需定制的每一步,確保可以無縫集成到每個客戶不斷演變的工作流程中,從而將設計師的構想進行最完美地呈現。”
數據和技術對設計的改變是革命性的,更貼合消費者審美,更高效地設計呈現,這將為包裝拓展出更具想象力的設計空間。
巨頭效應凸顯
具備自主設計能力 且更高效的包裝企業更有未來
疫情對包裝行業的影響不僅在于業績上的損失,更在于對企業生存能力的考驗。安徽裕佳鋁塑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錢陳告訴《化妝品報》記者:“疫情過后,資源向頭部包裝企業集中的趨勢愈發明顯,大型包裝企業完備的基礎設施和強大的抗風險能力是客戶最看重的優勢,能保證供應效率才是王道。”
后疫情時期,包裝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會更大。上海顯容包裝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方丹認為,設計能力和生產效率就是包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上海顯容的獨特優勢可以概括為六個字——新、奇、特、短、平、快。
在合作過程中,上海顯容可以做到兩小時出樣、四天就交貨,尤其是在和完美日記、花西子等需要快速推出新包裝的品牌合作時,快速的反應能力就是最大的優勢。此外,上海顯容也組建了自己的設計團隊,為客戶提供新穎的設計思路,也便于及時根據需求調整設計,避免多一道與設計公司溝通的工序。
方丹表示:”疫情期間,得益于直播帶貨的火爆,美妝品牌對包裝的龐大需求可以說是包裝企業的意外之喜,但這也意味著對企業的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同樣是實力更強、規模更大的包裝企業更受青睞的重要原因。”
時過境遷,產品對包裝設計的需求經歷了從合理性到個性化,再到環保的持續進階,從包裝設計上展現品牌態度、承擔社會責任、輸出價值主張成為新的評價標準,而這一切都在推動包裝行業的歷史車輪,在保持實用性與設計感平衡的基礎上不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