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聞強
7月6日,A股迎來集體暴漲,總市值突破70萬億,超過上輪牛市的頂峰水平。
跟股市里祥和熱烈的氛圍一樣,在證監會嘗試對上市制度進行改革后,諸多美妝企業的IPO之路變得順風順水。麗人麗妝、若羽臣、錦盛新材等企業在近兩月均成功過審。
同期,更多令人震驚的投融資事件接連上演。中國化妝品百強連鎖妍麗10億賣身,華平投資成為其最大股東;調色師母公司KK集團再獲10億元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22億元......
進入到2020年,資本在中國美妝產業中的存在感越發明顯。甚至于可以說,資本正開啟對中國化妝品產業的重構。
中國各類產業歷經30多年的跑馬圈地,所有的產業,甚至是細分產業的競爭,都已經非常充分。下一步,產業要進行縱向、橫向的深入發展,投融資、兼并重組、收購、上市不可避免。而美妝,正迎來這一輪資本運作的高峰期。
早期在IPO路上成功上岸的化妝品企業展現出其“資本擴張性”的一面。
丸美與北京方圓金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計劃設立10億元產業基金,聚焦于化妝品相關領域優質企業,重點關注護膚、彩妝等行業品牌及上下游產業鏈。
拉芳家化則一直尋求對外投資以謀求轉型,尤其是美妝領域的內容電商。此前,其已經接連參股宿遷百寶和蜜妝信息等互聯網企業。
珀萊雅通過投資孵化去打造大美妝生態圈。日前在美博會上,珀萊雅集團旗下的彩妝品牌彩棠、insbaha、MUA、Wycon等品牌均有參展,這些成果便是珀萊雅近年來對外投資孵化政策下的產物。
上市后有了資本的加持,這些相對傳統的美妝企業成了資方角色。他們依托股市資金去設立產業基金,投資收購、孵化更多的美妝企業。
由創投基金支持的“后浪”們,則正在革著一些“前浪”們的命。
近年來誕生的新銳品牌或是零售新勢力,背后都有創投基金的身影。完美日記背后的高瓴資本、紅杉資本,橘朵背后的順為資本;colorkey背后的創新工場、易凱資本;KK集團背后的CMC資本;高浪背后的浪潮資本...
這些新生力量有著對產業大膽的創新和想象,在獲得資本助力后如虎添翼,給傳統美妝品牌和銷售渠道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他們有望去塑造全新的美妝產業競爭格局。
產業鏈條上的其他關聯企業,也因為美妝熱潮備受青睞,整合正在加速。
貝恩資本董事總經理馮平在接受《化妝品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其“更關注對美妝背后的上游供應鏈的布局”。貝恩資本擅長的正是利用資本力量進行企業的并購整合,通過推進公司結構調整和企業轉型,來獲得溢價。
本質上,資本的大舉涌入是看好美妝產業的例證。即便御家匯盈利能力持續下滑,但其股價依然五天內四次漲停,2020年漲幅高達117.91%;即便拉芳家化轉型艱難、業績不振,但并不影響其股市常態化的飄紅。而那些如今依靠融資混的風生水起、估值高達數十億的新興企業,最終也會走向上市路或出售給美妝巨頭(創始人回購股份的情形概率較小)。
資本無關情懷,沒有好壞之分。
資本關注的是效率、價值,是絕對的回報,他們某種程度上推動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但恰恰也因此,讓我們看到了萬科王石,雷士照明吳長江等作為企業創始人卻悲情下馬的故事。資本對提升企業運營效率顯示出了積極意義,但也是數年前,其整合美妝中下游供應鏈時,讓人見識到了資本逐利背后的無情。
現如今,資本進入美妝產業鏈的深度、廣度前所未有,選擇“特立獨行”,還是擁抱資本,值得每個美妝企業創始人慎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