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胡奇
微商去污名化,但規范化也在路上
7月15日,國家發改委聯合13部門發文,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通過網絡平臺開展經營活動的經營者,可使用網絡經營場所登記個體工商戶。加強新業態、新模式就業統計監測研究。繼2019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后,微商再次被國家紅頭文件“定調”,微商群體叫好聲一片。
但一邊是鼓勵微商等就業方式;一邊則是對微商偷稅漏稅行為絕不姑息。國家對微商的支持與監管是并行的。未來,走向規范化的微商一定會涉及納稅問題,這是每個陽光下的產業必經的環節。
點評:“正道的光”照在了微商上,也把每個隱秘的角落全部都照亮。被官方正名之后,可要依法納稅、合法經營哦,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在消費者心中的那些偏見還需微商自己親手去打破。
3·15前夜,花西子打假開門紅
7月14日,國貨美妝品牌花西子聯合公安機關在浙江某市搗毀一處重大假貨窩點,查封1家店鋪及2個倉庫,涉及花西子、SK-II、Dior、雅詩蘭黛、MAC等國內國際知名化妝品品牌產品數萬個,涉假案值高達千萬元!與此同時,現場控制20余名犯罪嫌疑人。
近年來,不法分子針對化妝品的造假,大有向新銳國貨品牌蔓延之勢。新銳國貨美妝品牌擁有迅猛的發展勢頭和個性化的產品,成為不法分子假冒、山寨的對象。事實上,不法分子樂于在這些爆品上“做文章”,因為該類產品本身已經集聚了大量粉絲,免去了造假者推廣宣傳的成本。
點評:在蹭熱點方面,造假售假者真沒怕過誰,產品層出不窮,渠道無孔不入,假貨正在毀掉化妝品行業多年積累的消費者信任。打假不易,多品牌、多平臺、多渠道、多主體的協同打假體系建設需要提上日程了。
國稅總局叫停“電商補稅”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已于官網發布了《關于優化稅務執法方式嚴禁征收“過頭稅費”的通知》。《通知》明確要求:強化事前精準提示提醒,不得組織對某一行業開展多年期、撒網式的風險推送和自查補繳稅費。這等于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直接叫停了此前各地開展的“電商補稅”的稅務檢查行為。
此前,不少線上企業在5月份收到了稅務機關發來的“風險自查提示”,指出相關企業存在少計入銷售收入的情況,稅務機關要求企業自查3年以來存在的稅務漏報問題并補繳稅款,并將自查自糾結果通過電子稅務局反饋。而目前這一行為已被叫停。
點評:別把任何雪中送炭當做理所當然。叫停“電商補稅”是國家政策支持,但不是鉆空子的理由,廣泛受惠的線上商家也應該意識到這一點,規范經營才是企業長久的王道。
6月份化妝品零售同比增長20.5%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最新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化妝品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類目。
6月份,化妝品類零售總額達326億元,同比增長20.5%。但由于受到疫情影響,1月至6月的化妝品零售總額仍然同比下滑0.2%,總額為1477億元。1-6月中國化妝品零售總額的同比增幅保持持續增長態勢,自4月以來,化妝品類目零售額增幅由負轉正,開始回暖。
點評:報復性消費來了!只用后三個月就填平了疫情的坑,只比去年上半年低0.2%,還要啥自行車啊。
萬寧關店,莎莎暴跌
7月13日,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發布了其2021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公告。公告顯示,4月1日至6月30日,集團整體零售及批發業務營業額約為5.35億元,同比下跌67.9%。目前,莎莎零售店總數為231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內地旅客持續低迷,內地消費者客單量同比下降98.4%,整體客單量下降57 %。
7月15日,萬寧門店店員透露,將有4家北京萬寧門店在下個月關閉。還有商場招商人員透露,萬寧將在下半年內撤出北京市場。對此,有萬寧員工證實,除了廣東省之外,內地市場都將有可能撤掉。
點評:疫情對實體零售的打擊是無差別的,發源于香港的美妝連鎖巨頭們正陷入群體困境,閉店止損加數字化改造,成效如何至今仍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