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福利网站/麻豆三级视频/国产色在线 com/午夜影院操

首頁 / 數據

赴日游客購買化妝品,投射出三個話題

聯商網||2020-07-20 11:24:32
轉載
赴日游客購買化妝品的消費行為背后,有三個值得品味的話題:經營模式分化、藥妝店活力四射、大陸游客偏向補償性消費。

1、化妝品經營模式分化

之一、百貨店經營升級。

是內部樓層分布細化。由于化妝品客流層級跨度較大,而且服務方式多元化,很多百貨店的化妝專柜為游客所占,賣場秀、SNS發布信息等活躍了賣場,影響了品味。因此,日本多家百貨店將化妝品經營方式細化。例如,2018年3月1日,大阪阪急梅田店改造化妝品賣場結構,在2、3、6、10層增設不同層級化妝品區。6樓聚集了幾家高級美容師品牌,甚至還有頭部護理。新增皮膚保養站和休憩室,并于2018年3月28日,在相鄰的大樓19層開設美容沙龍,打造高端少數經營產品。

20200719203812_4625.jpg

之二、在線網購增長迅速。

2020年4月份,在疫情期間,應消費者呼吁,三越伊勢丹集團快速完善網絡服務,其中化妝品網店ミーコ(MEECO)業績增長4倍。

根據TPC咨詢報告,日本通信網絡化妝品銷售額,2010年為3253億日元,2015年為3693億日元,2018年度為4292億日元,2019年為4497億日元,2015年以后毎年增長4%以上。主要增長原因是,部分百貨店業績份額分流,特別是年輕顧客,隨著商品功能細分,在線簡約化產品需求旺盛;部分釀酒廠商和服裝企業等跨界進入化妝品市場,借助網絡擴大份額。SNS和相關網絡工具成熟,跨界、跨境代購等功能不斷升級。

有一個特別因素是2019年1月1日中國實施電子商務法,游客購買份額下降,2019年,日本國內藥妝店外國人消費額下降17.2%,而中國游客購買場所排序,藥妝店88.7%,便利店82.1%,機場免稅店79.7%,因此,大陸游客的影響尤甚,為日本國內化妝品經營提出了新的課題。

之三、 獨立復合化趨勢顯現。

主要特色是化妝品品牌離開百貨店等傳統合作對象,獨立開設復合化店鋪。有化妝品業內人士分析,離開百貨店,主要是為擺脫百貨店渠道束縛、店鋪條件束縛。對于化妝品是探索蛻變,對于百貨店的支柱,可能是重大失血。列舉以下例證:

2019年9月20日,AYURA化妝品獨立旗艦店在東京銀座開張。1層是化妝品,2層是美發沙龍。AIN公司于2015年收購資生堂的AYURA產品,通過百貨店專柜、本品牌的藥妝店渠道銷售。

2019年12月17日,高絲在銀座開設獨立體驗型新概念店“Maison KOSé”。店鋪面積約500平方米,分為兩層。以“發現我的美”為主導價值觀,為百人百樣的時代提供真正適合自己的產品。高絲聯合開發體驗工具和產品,顧客坐在鏡子屏幕前跟隨提示引導,就可以自助參與、體驗。

這個工具是松下開發的產品,叫“Snow Beauty Mirror”,號稱理想的臉系統,主要功能有三項:一是分析皮膚。二是提供理想面部方案。三是提供定制服務產品。例如,運用和松下聯合開發的超薄化妝紙,粘貼修復面部。

2020年,資生堂預計開出兩個獨立復合店,銀座店號稱是世界級旗艦店,由3層構成,推出品牌獨有的價值觀。另一個旗艦店在原宿,由三個單元組成,美的廣場主題是發現、玩耍、共享體驗。培訓教室培養和支援下一代美發化妝藝術家。同時還有西餐廳協同經營服務。

2、藥妝店活力四射

之一、藥妝店的特點。

赴日入境游客最多的是在藥妝店、便利店購買,其次是百貨店。對于藥妝店,國內很少叫得出來的品牌及代表性產品,因此大眾不是很熟悉。在國際上,藥妝店最早源自法國。1960年代日本最早從藥店脫胎生成藥妝店,是目前零售業最富生命力的業態,成功吸引到大批游客,尤其是中國游客。

之二、為什么藥妝店活躍?

第一是性價比。利用包裝的多規格化,看上去價格很美,一般大眾可以接受,而且用過以后普遍感覺很有效。

第二是復合化。多品牌的化妝品、藥品、保健品、食品組合在一個二三百平米的小店鋪,一站搞定。

第三是健康可信。化妝品及藥品、護膚品自身的內容和健康安全緊密相關,很多皮膚問題僅靠普通護膚品難以適用,轉身訴求醫學實驗室為依托的藥品,而且現場有親切專業的笑臉為你講解,即高效又安全。例如薇姿(Vichy)、理膚泉(La Roche-Posay)、雅漾(Avene)等品牌,均奉行只在藥或者藥妝店銷售的經營策略。

之三、專家的解讀分析。

趙美洪,化妝品行業專家,曾服務國際一線藥妝品牌,她分析認為,消費者對化妝品功效(主要指護膚品)的追逐是無止境的,化妝品透過影響外在美,提升內在自信。選擇時考慮有效與安全兩大關鍵因素,尤其是問題性肌膚的保養,功效需求十分突出。消費者隨著認知更新、信息透明,會越加追求安全、有效、高科技工藝的產品。同樣,顧客也以高度忠誠感回報品牌。甚至有的顧客使用修復類產品10年不換品牌。

這一分析通過屈臣氏2019年的業績可以得到佐證。屈臣氏的品類業績結構,維生素、藥品等保健品占30%,美妝護膚品30%,洗發水之類的日需品20%,其余是零食等雜品。

這可能意味著藥妝店這種質量價格性價比、產品復合化、健美安全飲食需求集合在一起的經營模式將持續煥發光彩。

3、大陸游客偏向補償性消費

之一、消費購買率的比較。從日本旅游觀光機構發布的報告看,美國、英國、德國等歐美國家游客,對日本化妝品購買率不高,購買率高的是大陸游客為代表的亞洲游客,大陸游客的購買率比香港、泰國、越南高出一截。

怎么分析這個現象?

20200719203955_2581.jpg

筆者向行業資深專家趙美洪請教,趙老師近幾年研究B2C不同層級品牌的消費者行為偏好,并提供專項資訊產品。她認為:

第一、國內消費升級。不論自己消費還是代購經營,總體上是大陸改開40年來發展,大眾消費從一般物質消費向美的消費升級,美的需求被充分喚醒,作為家居日用品,展現出巨大消費空間,而國內化妝品保有率很低,精細化工、活性物質提取的工業發展沒有跟上這個消費升級速度,因此轉向日本化妝品。

第二、購買渠道便捷。美的需求與生命周期相關,是不能預期等待的,加上旅行交通、跨境網購、結算交付都非常便利,況且日本化妝品行業的文化輸出做得不錯,早些年就在大陸市場種下品牌口碑,可謂水到渠成。

第三、美的評價標準不同。日本的化妝品營銷主張是美白,符合亞洲人審美傾向,大陸女性更是以白為美。而歐美等白種人卻不是這樣,她們對臉上的雀斑和斑點并不在意,但是對防曬特別注重。因此,歐美化妝品與日本化妝品在配方、產品整合、使用科技的傾向性、調性、膚感均有不同。

之二、購買產品的比較。從亞洲4個國家或地區的比較看,消費化妝品偏好有所不同,其中一個明顯特征,是中國大陸消費偏好不清晰,三個品類均處于最低的水平。

居高不下的購買率,卻沒有明確的偏好特征,買一堆,突出啥個性,不清楚。

20200719204024_3358.jpg

這是一種有趣的現象。筆者冒昧猜想有以下因素:

一是大陸化妝品需求基數太大。相當一部分游客赴日消費是代購經營,消費目的性不確切,顯示在調查數據上特征不清晰。

二是個體不清楚美的需求。消費升級以后,喚起大眾美的需求,但是個體對美的需求和表達,還沒有建立起明確的心理和行為模式,在很多人行為上體現出來的是不懂美、不會美,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為隨意性消費、盲從性消費、浪費性消費。

三是心理補償性消費。對于美的形象追求,是較高層級的精神消費,基本上有兩個相關的心理動力支持,即明確的個性美、潛意識的心理補償。明確的個性美,目標是健康明確的。潛意識的心理補償,行為目標是模糊的,比如一次買一包十幾只口紅,或者戴著口罩還要追著當季熱銷口紅,這種行為可能隱含著修復某種心理缺憾的需求,比如,形象不佳的心理弱勢、知識技能短缺的怯懦、社交人格委屈的掩飾、社會交往中的性暗示等等。

評論列表

(0條)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