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時林平
從成都往西南前行300公里,就進入了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地界。涼山地處西南邊陲,州府位于西昌,17個州轄縣市中,有11個是國家貧困縣,是一個發展極度不平衡又經常上新聞的地方。
1998年,在西昌一中教書的老師林川,受命為學校創收,創辦了華泰。22年后,華泰是已擁有32家門店的全國百強連鎖,是四川美業的隱形巨頭,更是西昌美業獨一無二的名片。
專業+服務,22年如一日的堅持
世紀初的美業,還在流行前店后院,后來又出現了客流量型的化妝品店,如今前店后院模式又開始冒頭。這期間,還穿插著直播、私域等各種互聯網新玩法。然而,任爾東西南北風,華泰自巋然不動。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行業模式的更新迭代,似乎并不能左右華泰的發展路線。
專業、服務、環境、情感、生活是華泰在西昌屹立22年的十字方針,自創立之初,專業與服務就是刻在華泰骨血里的東西。公司的核心理念是“創美”,即“創造美麗”,以此為中心,各門店在具體業務上再來做加減法,基本都是由前臺的產品銷售以及配套的售后系統組成。據華泰采購部經理魏剛介紹,目前,72%的門店都有獨立的售后系統。
面對電商網購的強勁勢頭以及快消實體店的沖擊,華泰開始強化原有模式,建立競爭壁壘。以西昌市中心步行街的“華泰美妝生活第一城”(以下簡稱“美生城”)為例,其總面積在1300平左右,負一樓的深度護理區就占到了近500平。其中主要包括濕蒸房、淋浴房、美體房、沙龍廳等,還配備了肌膚檢測儀、導入儀等專業儀器。值得一提的是,負一樓的所有服務項目,只要在一樓購物就可以享受,憑借小票的25%來折算服務費。除此之外,在一樓購物區,門店同樣設置了輕體驗區和休閑區。
在美生城,有10多個員工專門做服務,對于華泰來說這其實可以算做是一個純支出的項目,但他們仍在堅持,魏剛直言,“我們的價值在于能夠給顧客提供美的享受和美的改變,盡管這條路很艱難,但只要企業運轉沒有問題,我們有口飯吃,就會一直堅持下去。”
華泰平均客單價達400元,消費頻次最高的顧客每年要回店70次,華泰在西昌乃至涼山都有一批極其忠實的粉絲。在華泰的店內,我們甚至還能看到像蝶妝、嘉媚樂這類已經被大多數門店淘汰的老品牌,而這也是因為華泰服務的人群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老顧客。
在華泰的選品邏輯上,品牌以及品質始終是第一位的。在華泰店內,產品都以品牌為單位進行陳列,基本都是大眾認可的優質品牌,華泰也是國內最早一批成為日本資生堂授權的資生堂化妝品專賣店。“我們是校企,不能損害學校的形象。”華泰從第一家店開始,在品牌引進上就基本只認名品。另外,在魏剛看來,華泰人講究的是“一期一會”,面對任何顧客只有一次機會,那么要做的就是通過服務的專業性和產品的高品質去贏得她的心,而不只是想怎么去賺她的錢。
“44勇士”的華泰精神點亮街頭唯一一盞燈
疫情對于化妝品店的巨大負面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在涼山這樣的邊遠地區也不例外,但華泰卻做到了疫情期間所有門店沒有一天是關門狀態。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時期,整條街甚至只有華泰亮著燈。魏剛告訴記者,“這時候開店并不是為了營業,而是告訴顧客我這盞燈亮著,你需要的時候就可以進來。”盡管當天的盈利可能都無法與支出的電費持平,但華泰還是堅持開店。
既然要保持開店狀態,必然需要一批面對疫情不退縮的員工。據魏剛介紹,盡管總經理林川在疫情爆發時給員工的信中已經說明:員工自愿留下,最重要的是保護好自己,依然有44名員工沒有一天缺勤,選擇留在門店。為了不辜負這份以性命相托的堅守,華泰取消了疫情期間的薪資考核標準,44名員工后續全部成為后備干部。說到這里,魏剛十分感慨,“2020年大環境其實不好,但對于華泰人來說應該是很幸福的一年,企業與員工的互相支撐,讓我們彼此都覺得有一個依靠。”
和大多數化妝品店一樣,2月份是華泰最艱難的一個月,銷售額縮減了近一半。隨著疫云逐漸在涼山消散,情況開始好轉,整個一季度華泰的銷售額是去年的80%,盡管業績下滑,但華泰所有員工的收入仍然和沒有疫情的2019年三季度持平。
據了解,華泰有兩百多名員工,工齡十年以上的老員工占比超過一半。老員工的穩定來自于華泰獨特的員工管理制度,其中員工入股制頗具特色,“在華泰工作滿一年后,員工就有6000塊的入股資格,隨時可退不用承擔責任。”這種機制將員工和華泰緊緊地綁在一起,員工更能理解華泰,在像疫情這樣的特殊時期也能有人站出來。
先扎根西昌,再輻射涼山
華泰誕生于州府西昌,隨著自身的發展以及加盟政策的開放,已經逐漸滲透到了涼山縣區。考慮到這些縣級市場的消費水平,華泰調整了選品。盡管提升了國產品牌的占比,但產品質量和品牌知名度依然是最重要的標準。目前,佰草集、名門閨秀等是華泰系統內為數不多的國產品牌。
在大山里做生意,物流無疑是最大的難題,山路交通不便以及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高破損率都讓華泰舉步維艱。正因如此,華泰在創業初期就迅速成立了物流部,逐步建成了自己的物流系統。
據了解,華泰目前仍由西昌一中控股,但學校并沒有過多干涉具體經營。作為生長在州府的校辦企業,華泰體現出了自己對這片土地、這個社會的責任感,“讓大山的女兒更美麗”是在采訪過程中被數次提起的一句話,魏剛稱其為企業使命,從創業之初貫穿到現在。也正因這句話,華泰至今不愿走出涼山州,“老老實實在家門口做點小生意”。
從商業角度看,華泰的這種做法并不聰明,但在華泰眼中,和本地消費者建立的情感鏈接比無謂的擴張更加難能可貴。魏剛說,哪怕在未來十年,華泰依然會守著涼山這一畝三分地,把涼山人的化妝品生意做好,這里的“守”既是堅守,也是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