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消費和零售投行專家Lindsay Carlson日前在《女裝日報》撰文稱,全球美妝市場的并購活動正逐漸復蘇,在2020年夏末的最后幾個星期,她觀察到美妝并購交易數量正穩步上升。Lindsay Carlson是美國老牌精品投資銀行William Blair下設消費和零售投行實踐部門的高級成員。
Carlson指出,在所有估值在1.5億至50億美元之間的企業當中,7月全球市場總共達成了171項并購交易,交易總額為880億美元,而給行業并購交易在4月僅有70項,交易總額僅為280億美元。
這主要歸功于一些財務狀況良好的企業開始重新審視,并戰略性地討論和布局它們的兼并計劃。與此同時,隨著借貸市場開始復蘇,外加公募基金重新活躍,這些企業在兼并戰略上較年初疫情剛剛爆發之時再度大膽了起來。
新冠疫情對全球零售消費業沖擊巨大,但隨著部分國家和地區市場零售業重啟,消費情況呈現出緩慢復蘇的態勢,其中,美妝行業的復蘇情況較為喜人。
Carlson在報道中寫道,新冠疫情后的“新常態”下,消費者會更加關注健康產品,因此,在美妝領域,可以看到美妝與健康保養會進一步交匯。“在當下的環境中,為消費者提供創新性產品的品牌將會是贏家。”
護膚品、美發、洗浴身體個護產品和室內香氛,甚至是維他命和營養補充產品都成為疫情之后投資收購方特別青睞的產品類型。其中,護膚品甚至成為2020年的“口紅指數”,成為新一代用以衡量消費者在經濟下行期購物傾向和偏好的消費品。
與此同時,美妝行業當中的其他玩家,例如配方企業,產品研發公司和制造商合作伙伴等也是投資人愿意兼并的企業類型。
而疫情之后美妝領域并購市場的買方也呈現出一些與以往不同的特點。例如,資金充裕的戰略買家通常有收購已經樹立了口碑的品牌的過往經歷,它們不傾向于內部孵化新興品牌或公司。
疫情讓并購市場上的買方意識到收購“必須擁有的”資產的重要性,從而加強他們的實力,豐富和多元化他們的渠道區域性市場。因此,在美妝行業有經驗的戰略買方在疫情期間更有達成并購交易的優勢。
而對于賣方而言,在后疫情時期,積極的向買方闡述疫情對其業務、整體市場和渠道的影響非常重要,最好還能額外附上支撐性分析數據來強化他們的出售立場。與此同時,第三方供應商等外部創新,以及價值創造和愿景規劃也有助于交易的達成。
Carlson表示,美妝市場的并購交易在美國勞動日之后還會迎來一波浪潮,因為大家都期待在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之前完成交易。
注:文中圖片來源于《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