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淘寶特價版第一家“1元體驗店”在上海開業。而且有消息稱,淘寶特價版還將在3年內在全國至少開出1000家“1元店”。
據悉,“1元店”是淘寶特價版廠貨櫥窗計劃的一部分,此次他們聯合了145個產業帶、120萬產業帶商家、50萬工廠來供貨,全場貨品均以1元出售。
淘寶主打低價市場由來已久,今年3月,阿里旗下淘寶特價版正式上線,7月,淘寶特價版推出電商史上首個“1元購物節”,商品涵蓋3C數碼家電、美妝、個護、家清等數百個類目。9月,淘寶特價版推出“1元更香節”,從10月10日開始,超過1億件廠貨全部1元包郵。
2018年阿里CEO張勇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這樣回答拼多多對淘寶的威脅:“我一直跟團隊說,我們不可能再走回到三塊九賣一雙日拋型的鞋,還包郵……一塊錢包郵、兩塊錢包郵那些東西,不符合規律。”兩年過去,淘寶卻真的1元包郵了。
今年的淘寶,看來是與1元這個標簽“杠上”了。
過去十年,擁有著龐大交易量的阿里,最大限度地籠絡了所有價位交易者的心。但正因為又大又全,阿里在低價細分市場上一直無所建樹,不知不覺間,讓拼多多跑出來了,名創優品也跑出來了。
在線上流量上,拼多多正成為阿里最強勁的競爭對手。成立不到五年,拼多多的年度活躍用戶便超過6億。拼多多的獲客成本在20Q1僅為170元/人,而據中信證券研究部報告,阿里巴巴的獲客成本在2019年的Q2就達到了驚人的535元,一直居高不下。
在線下,名創優品也已穩占優勢。
2018年,騰訊搶先一步投資了名創優品,與高瓴一起三方在大數據分析、智慧門店、智能零售以及數字化運營等多方面加強合作,提升名創優品在信息技術、資本運作、公司治理等方面能力,加速其在智慧零售領域布局和海外市場擴張的步伐。
在騰訊的加持下,名創優品逐步成長為一個不可小覷的競爭對手。到2020年上半年,名創優品已經開店超4200家,其中超1680家分布在海外超80個國家和地區。
但兩年來,阿里在另一個重要戰場被美團打得頭破血流,看看美團飆升的股價就知道戰況如何了。阿里,因而也無暇布局應對名創優品的蠶食。
2020年9月,名創優品向SEC遞交招股書,計劃在紐交所上市。10月7日,名創優品更新招股書,擬發行3040萬股ADS(美國存托股),同時賦予承銷商456萬股ADS超額配售權,IPO定價區間為16.5-18.5美元/ADS,擬融資額度為(包含超額配售權)5.76億-6.47億美元。連同超額配售權發行股份,以17.5美元的發行區間中值計算,名創優品估值約為54億美元。
一位投行人士對易簡財經指出,按照拼多多用戶的增長態勢,用戶數會在2020年內追上阿里。另一位券商研究員表示,商家投奔拼多多最核心原因——就是拼多多的流量比較便宜,現在拼多多和阿里,都已經成為全國性的線上大型商場,流量就等于以前線下的租金,拼多多的租金比阿里便宜,商家更傾向于誰,不言而喻。
拼多多與名創優品兩大壓力在前,阿里這才如夢初醒,果斷開始了正面迎戰。意識到錯失細分紅利的阿里,開始分出細分部門,成立淘寶特價版專門團隊,圍繞低價市場制訂專門策略來拿下"失地”了。淘寶特價版今年從新生到動作不斷,即是源于此。
但問題是,還趕得及嗎?
換場作戰
知乎上有位做線下店的網友,曾精準地說過兩句話,“阿里100頁以后的批發店,都是可以狠狠談價格的”,“東西的快進快出才是經營小店的根本”。
線上時代,阿里最擅長的是賣給商家流量,商家獲得推薦獲得曝光,從而獲得更多的店鋪點入,拉動成交。這種模式成就了一批店主,但同時也讓阿里100頁后的店鋪少有人問津。這位做線下店的網友就瞄準這點,從消費者視覺切換至商家視覺,直奔阿里100頁后,和那些未被流量覆蓋的店主好好殺價。阿里擅長的流量打法,很有用,卻未必適應得了線下。
拿名創優品來說,為了做好線下門店,葉國富可是下了功夫的。
為了吸引和保持消費者的興趣,名創優品采用了“ 711理念”,即每隔7天就從龐大的1萬個產品創意庫中挑出100個新的SKU為目標,用不斷推出的新品來維持住消費者忠誠度。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財政年度中,名創優品平均每月推出600多個新SKU。
實體店的供應鏈管控上,名創優品80%商品直采,從700多家全球工廠中直接訂制采購。生產產品時,中國供應商還將負責從站點到倉庫的運輸。名創優品則根據供應商的生產質量,能力和聲譽來選擇供應商。在截至2019年6月30日和2020年的財年中,名創優品的平均庫存周轉時間分別為63天和78天。
單店模式跑通,才可以開始大規模復制,一口氣開出“超過”4200家連鎖店。名創優品在開店上采取的名創合伙人模式,即加盟商投資,總部直管,也能獲得預先約定的部分銷售收入。
而線下連鎖經營,對阿里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領域,在這種陌生的領域作戰,阿里無疑面臨著更多的未知與阻力。
零售業重走低價路?
講起1元店,大家都不陌生。
小時候,這種店鋪往往開在街道兩旁,店面小、門臉簡單,一塊印有“一元店”、“兩元店”、紅底黃字的噴繪布就能成為招牌。吸引顧客主要靠一臺碩大而音質嘈雜的音響,還靠一句不斷重復的“每件一元,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這種店鋪一般采光陰暗、擁擠不堪,商品擺放無序,但從飾品、化妝品、鑰匙扣到針線包、文具、兒童玩具應有盡有,商品價格更是低得誘人。在那個民眾生活水平普遍偏低的時代,這些商品能很大滿足生活需求。
但到了今天,這種1元店模式是否有前途值得打一個問號。
美國哈佛商學院零售專家 M?麥克爾教授提出過一個零售輪轉理論。他認為,零售組織變革有著一個周期性的像一個旋轉的車輪一樣的發展趨勢。新的零售組織最初都采取低成本、低毛利、低價格的經營政策。當它取得成功時,必然會引起他人效仿。
阿里這次,看來也是看中了名創優品、拼多多們所扎根的市場,才會這樣仿效起來,成立團隊拿出種種“1元模式”。但話又說回來,阿里選擇在上海這座人均收入較高的城市開1元店,本身就是一件奇怪的事。至于能不能全國復制,這里面涉及到跑通新模式、鋪租、物流成本、供應鏈供貨節奏等,這筆賬算不算得過來,也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