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福利网站/麻豆三级视频/国产色在线 com/午夜影院操

首頁 / 數據

搭上資本快車前,這些問題你要考慮

胡奇|資深記者|2022-01-05 14:22:18
轉載
新品牌能夠抵住市場和消費者的檢驗,精進和錘煉品牌力,磨煉出長期增長的邏輯和體系,才是贏得資本加持的底牌。

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胡奇

2001年,上海家化成為第一家登陸A股的日化企業,同年,索芙特在深交所借殼上市,中國本土化妝品企業從這一年正式開啟資本之路。此后數年,拉芳家化、珀萊雅、御泥坊、丸美等品牌相繼登陸A股,一批新銳品牌斬獲融資無數,大量上游供應鏈、代運營商紛紛過會,收購兼并、重組整合更是頻頻出現。毫無疑問,資本化已逐漸成為化妝品全產業鏈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CBNData發布的《天貓國貨美妝的進擊之路》數據顯示,2020年化妝品賽道的披露融資總額為48.12億元,增速高達324%,2021年上半年,美妝護膚更以微弱優勢取代食品飲料成為最熱賽道,占比達到21.05%。天使輪、A輪、B輪、C輪……在資本的助力下,新銳化妝品品牌和企業的成長大大加速,朝著IPO的終極目標不斷邁進。但同時,行業競爭也因此加劇,品牌的燒錢速度越來越快。

微信截圖_20220105141658.png

熱錢涌入,讓化妝品行業不斷涌現新玩家,不斷書寫新的財富故事。但是否需要走資本化路線?VC和PE分別適合什么類型的企業?接納資本會帶來哪些風險?在弄清楚這些問題之前,化妝品企業還需保持審慎態度,資本這輛逐利的快車并不一定適合所有企業。

從VC到PE,私募股權投資的邊界正趨模糊

在中國,VC(Venture Capital)是個舶來品,一般被稱為創業投資或風險投資,是私募股權投資的一種形式。VC對標的企業的投資階段相對較早,未來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但是并不排除中后期的投資,同時會強調高風險高收益,既可長期進行股權投資并協助管理,也可短期投資尋找機會將股權出售獲利。

而PE(Private Equity)在中國通常被稱為私募股權投資,指通過私募形式對非上市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廣義的私募股權投資涵蓋了企業IPO(首次公開募股)前各階段的權益投資,例如種子期、初創期、發展期、擴展期、成熟期和Pre-IPO等各個時期,因此也包含了VC。

~.png

但在狹義或在日常使用上,業內更習慣通過標的公司的不同發展階段及投資金額大小來區分VC和PE。其中VC 更關注創業早期,甚至仍未盈利的初創企業,投資金額較PE 小,也不要求控股權;狹義的PE主要指對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并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成熟企業的私募股權投資部分,多發生于創業投資的后期。

兩者的共同點在于,PE與VC都是通過私募形式對非上市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然后通過標的企業上市、并購或管理層回購等方式,出售持股獲利。目前,PE與VC只是概念上的區分,在實際業務中兩者互相穿插,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

國內化妝品領域的VC/PE投融資案例比比皆是,例如高瓴資本同時投資了完美日記和美妝集合店Harmay(話梅);京東集團、紅杉中國、金鎰資本等機構參與了彩妝品牌Colorkey的4輪融資;成立不足3年已經完成了5輪融資的口腔護理品牌參半,投資方包括創新工場、梅花創投、清流資本等。

某新銳品牌創始人告訴《化妝品報》記者:“資本化最大的好處是以更快的速度賺更多的錢,因為依靠賣貨或賣服務的賺錢速度比較慢,屬于線性增長,而依靠賣股權的賺錢速度才是更快的,屬于指數級增長。”

但同時也有不少具備融資實力的化妝品企業并未選擇資本化路線。“公司凈利潤增長符合預期,完全能自給自足,為啥要融資?更何況融資后還要被資本裹挾,為了它們的投資回報率打破穩定的發展節奏,對企業不見得就是好事。”類似的質疑也十分常見。

近年來,化妝品行業的“財富神話”都與股權交易有關。例如完美日記圓夢紐交所,這也是其首個投資機構真格基金成立9年以來回報最大的一筆投資。如果化妝品企業的終極目標是上市,走資本化路線或許是加快這一進程的必選項,除了增加資金實力,還能給企業帶來管理、技術、市場和其他上市必備的專業技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的新興化妝品企業想要贏得資本的青睞已殊為不易了。

理性投資回歸,化妝品行業的估值泡沫不容忽視

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新消費領域共發生280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超過390億元人民幣。隨著資本紛紛加注,賽道升溫,今年上半年的融資規模已經遠超去年全年。其中,化妝品領域的融資案例為41起,熱度不減。

但隨著時間推移,化妝品領域的新品牌開始集中扎堆,在市場項目增多以后,資本也變得更加理性,更關注相對成熟、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已經有所積累的品牌,更關注品牌長期價值。這也表明,品牌未來獲得融資的門檻或將進一步提高。

一些冷靜的機構已經開始意識到,化妝品領域的大量新品牌依靠社交媒體、電商渠道而生,但又因過于依賴流量,成本與日俱增,競爭卻在加劇。這就讓經歷過“熱血瘋投期”的資本們開始審視化妝品領域的新消費品牌這個愈發狂熱的賽道,流量型選手中還會出現下一個完美日記嗎?

顯然,化妝品領域的投融資理念正在經歷著一個必然的拐點,化妝品行業的估值已經形成了泡沫,理性投資將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

但這并不意味著資本對化妝品企業失去了興趣。正如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所言:“外部環境不佳的時候,往往也是真正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脫穎而出的時期。”

從功能性護膚賽道闖出的溪木源在核心成分工業大麻被禁之后依然獲得超3億元的C輪融資,估值高達40億元。該品牌的主賽道一直是天然功能性護膚品,最熱銷產品是針對敏感肌膚保濕及屏障修復研發的山茶花系列,銷售占比超過六成。這說明品牌的經營能力、研發和產品積累等核心邏輯并未改變。

男士綜合個人護理品牌理然上線一年多以來獲得6輪融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為男士個護產品近年來已成為最值得關注的增量市場之一;二則理然在走全品類路線的同時,關注產品的差異化打造,提供了從需求滿足到場景洞察都更加聚焦的產品;第三,2020年品牌上線第一年全渠道GMV就接近2億元,有亮眼的業績作為支撐。

化妝品領域的新消費需求正在涌現,投融資理念也在不斷更新迭代,而新品牌能夠抵住市場和消費者的檢驗,精進和錘煉品牌力,磨練出長期增長的邏輯和體系,才是贏得資本加持的底牌。

評論列表

(0條)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