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甘露
七天前,隨著沒有微博賬號、三年未發專輯的周杰倫微博超話影響力破億,取代了蟬聯超話64周第一名的蔡徐坤的位次,周杰倫終于在這場流量之爭中勝出,耗時一天的微博之戰也成為了全民話題。
有人說,這些為周杰倫熬夜刷榜的人,更多是想用這種娛樂的方式證明:出歌首首經典的周杰倫不需要這些表面上的流量,實力如他,也從來不缺流量。
有人說,大眾抵觸的從來都不是像蔡徐坤這樣的小鮮肉,而是沒有作品只有炒作和流量的小年輕,靠所謂的“流量”上位。
事實上,流量與產品之爭不僅僅發生在娛樂圈,對于各個行業而言,這一競爭始終存在且不斷發生著,化妝品行業亦如此。沒有砸重金買流量的品牌卻能靠品質征服消費者,反之,頂著大流量光環的也并非都是好產品。
比如一些因聯名大熱的化妝品,雖然贏在噱頭,但因用戶體驗存在欠缺而遭遇滑鐵盧。一如去年火遍朋友圈的故宮口紅,借著故宮超級大IP一夜爆紅,一上線即宣布10萬支口紅全部售罄。但問題接踵而至,先是口紅品牌方故宮文創與故宮淘寶陷入故宮口紅的真假之爭,緊接著又卷入質量爭議。有消費者體驗口紅反饋,故宮文創的口紅外觀不夠高級、塑料感強和粘杯明顯,故宮淘寶的則更粗糙,外觀不精細、分量不足且取色不夠日常。“和出門左拐的名創優品沒有任何區別。”不僅僅是口紅,包括隨后陸續推出眼影、腮紅、高光等“故宮彩妝”原創產品,其仍被消費者反應質量不過關。“故宮彩妝”自推出至全線停產改良,尚且不足一個月時間。
論流量,與故宮IP捆綁的故宮口紅力壓許多知名大牌,但就像被網友嘲諷沒有一件真正被大眾記住的蔡徐坤一樣,雖然玩噱頭博得一時眼球,但因為口紅產品本身的不合格,反而讓故宮口紅失去人心。
還有一些品牌為提升流量,在小紅書、抖音上砸重金找網紅寫種草筆記帶貨,實現所謂的百萬轉發、百萬業績。但由于產品質量不盡如意,最終這些表面光鮮的銷售數字都淪為了“一錘子買賣”,消費者回購低。最終,不少品牌反而成了廣告越砸得越多,銷量卻越來越少。
試問,還有哪個消費者記得那個請一眾知名明星站臺、現金流水幾十億的微商品牌黛萊美?要成為經受得住時間考驗、成為被記得住的“周杰倫”,沒有品質過硬的產品,就是天方夜譚。
反而是女性消費者耳熟能詳的蘭蔻小黑瓶、雅詩蘭黛小棕瓶、SK-II神仙水、資生堂紅腰子精華、YSL口紅等,這些擁有三十年、甚至上百年品牌歷史的產品能夠經久不衰,愈受消費者歡迎,產品本身才是能讓一代又一代消費者記住這些品牌的真正原因。
我們的確處于數據時代,有流量就意味著用戶,但流量永久的基礎是“好產品”,而不是一時興起,唯有用產品說話,方能真正贏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