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丁加林
在黑龍江,丑小鴨和星麗妍目前加起來只有8家店,與省內其他大型連鎖系統相比,規模并不算特別大,但知名度和美譽度卻很高,尤其是在黑龍江東部。這與張玉璞的開店思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丑小鴨:化被動為主動的轉型
2017年以前,丑小鴨一直是某品牌在牡丹江的合作伙伴。彼時,牡丹江客流下滑的現象還不嚴重,而依托該品牌主導的名品低價模式,丑小鴨的日子也過得十分滋潤,發展也很快。而隨著省內另一大型連鎖系統進駐牡丹江,該系統同樣是上述品牌的合作方。張玉璞不得不放棄名品低價的模式,開始思考丑小鴨新的出路。
彼時,客流下滑的苗頭開始出現,張玉璞認為,當客流充足的時候,名品低價的方式是可以生存的,甚至能夠活得很好。但流量一旦下滑,這種模式就難以為繼了。消費者不見得就是想要便宜的東西。“覺得消費者就是想要便宜的東西,這其實是一個思維的誤區”,張玉璞表示。基于這種思路,張玉璞開始從選品上做調整,琢磨如何幫助消費者選擇她們喜歡和滿意的商品,并且從團隊搭建和貨品搭配都進行轉型。
轉型之初,張玉璞一口氣砍掉了9個非常主流的本土品牌,其中好幾個都在G20品牌之列。
經過大刀闊斧的改革和調整,丑小鴨系統客單價達到了230元,貨品條碼也得到了大幅優化,在外部環境不利的情況下,丑小鴨在2018年依然實現了13%的增長。
星麗妍:一場一店一景的原創進口品店
丑小鴨發展漸趨良性,但張玉璞的目標不止于此。早在幾年前,他就注意到了中國消費市場的兩個反向的變化,一個是消費升級,一個是消費降級。他不想一直做大眾市場,也想嘗試一下消費升級的生意。于是,開一家進口品店的想法就此萌生,這也是張玉璞的第二家店——星麗妍的開店初衷。
為了星麗妍的開業,張玉璞做了大量的準備。第一家星麗妍于2018年9月開業,但在此之前,光裝修就花了四個月時間。本來第一步的裝修已經完成,但是張玉璞不滿意,所以全部推翻重來了。
如此不計成本來打造星麗妍的店鋪,張玉璞表示,“星麗妍前期階段不計成本去投入,是基于新模式的探索。”
細細打磨,張玉璞在星麗妍身上投注了大量的精力,一年之內開出三家星麗妍,在不同的地段(包括街邊店、MALL店等),除了店鋪LOGO相同,包括店鋪店內燈光、道具、色彩運用等都完全不同。對此,張玉璞認為,星麗妍三種不同的店鋪風格和類型,能在牡丹江找到屬于它自己定位的人群。比如街邊店,氛圍比較溫馨,適合70后、80后,而萬達店則顯得比較時尚,更適合年輕人群。“目前來看,星麗妍的定位都還比較成功,能夠抓住自己想要的那一部分顧客”,張玉璞表示。
而對于進口品店的經營難點,張玉璞有著許多的感受。雖然現在進口品的風潮流行,但是進口品店不是開了就能賺錢。一方面,進口品店的投資成本比較大,對店鋪的要求比較高,尤其是貨品和銷售的要求,另一方面,進口品店很難得到供應商的支持,沒有賬期,貨品全部是現金投入,商品缺乏售后保障,都得依靠自己消化。
但通過一年的打磨,星麗妍慢慢走向了成熟,最早的一家店,一年的銷售達300萬元左右,“目前走過了盈虧生死線”,張玉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