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李碩
賓縣永美和湯原萬利是東北平原上具有代表性的兩家縣域化妝品店,賓縣地處松花江南岸,是哈爾濱市的下轄縣;湯原縣地處三江平原西部邊緣,是佳木斯市的下轄縣,是兩家典型的農業縣城。
近年來,因電商、人口流失和糧食價格走低等因素的影響,兩縣城的化妝品市場環境越發嚴峻,如何更好地吸引客流、維系忠誠會員并保證利潤空間,成了永美和萬利等縣域化妝品連鎖需要解決的共同課題。
資金實力、口碑信譽和經營經驗是縣域龍頭化妝品店生存與發展的優勢,多年深耕下,永美和萬利收獲了眾多一線品牌的區域獨家經營權。然而,隨著傳統品牌利潤的稀釋,在房租、人員成本壓力下,門店正遭遇著“營業額增長易,利潤增長難”的尷尬處境,生產危機促使兩家化妝品店開始著手轉型革新。
賓縣永美:重新規劃引流品和利潤品
“這個行業還沒糟糕到不能賺錢的程度,我們只要愿意持之以恒地堅守,未來還會涌現出新的發展機遇,永美在努力改變,試圖抓住新機會。”永美化妝品掌門人董志波在兩年前對《化妝品報》記者如是說。
兩年后,記者再至賓縣時,董志波時正和前來拜訪的經銷商洽談新品洗發水的合作事宜,如今在接新品牌上架時,這位永美的掌門人顯得格外沉著謹慎。
“上半年我們的經營業績在提升,但是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新開的門店”,董志波對自身的可比增長困境直言不諱,“許多品牌我們不愿撒手,但是為了保證利潤空間,我們不得不調整貨品,精簡條碼。”
賓縣流動人口較少,在永美,來自縣城和周邊鄉鎮的消費者進店人群各占一半,鄉鎮化妝品店關店潮到來后,這部分顧客并沒有回流到縣里,而是被電商、快手和微商“搶”去了。
三年前,永美撤掉了店內的日用雜貨品,但是如今為了吸引客群,門店又將這部分商品慢慢又找了回來。“永美正重新規劃引流品和利潤品,在未來會保留少數有影響力的國產品牌,并引入更多小眾進口品”,在董志波看來,這么做一是為了保障利潤空間,二是尋求穩定。
“原來只要搞一個力度稍微大一點兒的促銷活動,店里就人擠人;現在光做促銷已經不管用了,不給顧客做清潔、做護理,顧客就認為我們不專業”,董志波意識到,在客單數和利潤點下降時,必須用服務去維護店內的核心會員和老顧客,重新開設了體驗區。
據了解,永美這兩年一直在調整貨品結構,提升服務質量和標準,讓銷售人員更加專業,從而滿足顧客新的消費需求,畢竟,從經營者的角度看,店鋪客單價的提升源于連帶率,而高連帶率依賴于服務的專業度。 “我們必須要跟上化妝品商業變革趨勢,不然下一個被淘汰的就是我們永美”,董志波說。
湯原萬利:跨區開店 嘗試進口品
記者見到胡艷彬時,這位萬利掌門人正站在佳木斯一家地下商場,為其新店招募員工,一個月后這將成為他在佳木斯布局的第一家店。湯原縣常住人口僅在十萬上下,市場容量極其有限,胡艷彬意識到當地市場已接近飽和,在打磨好后臺管理、渠道建設、服務等優勢后,萬利正嘗試走出湯原。
“如今大環境不太好,縣城生意平緩,但鄉鎮生意在萎縮,因此,我們必須通過調控利潤,保障經營狀況”,胡艷彬2017年接受《化妝品報》記者采訪時曾談到,必須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體系和貨品結構,挖掘顧客需求,提高貨品的連帶率,并輔以前店后院的體驗,力圖在更全面的管理體制、培訓機制、服務機制下實現坪效的進一步提升。而如今的市場變化也應驗了他曾經的判斷和洞察。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洗滌、個護品是萬利的主力品類,目前在其門店的銷售占比高達30%,但在經濟下行環境下,日化品在門店生態系統中的功能從留客轉向了引流。
胡艷彬的經營思路很簡單:顧客喜歡啥,我們就賣啥。“在未來,我們希望店內進口品占比能達到20%以上,例如奧爾濱、里海之謎和雪花秀,這些在湯原都將是很有潛質的品牌”,胡艷彬對記者表示,這是消費升級趨勢下和店鋪吸引年輕消費者的必要舉措。在從洗滌、個護品到國產品再到進口品的演進思路下,去年,萬利嘗試新開了一家進口品集合店。
在胡艷彬看來,互聯網同時打磨了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心智,讓店家銷售思路更清晰了,他希望國際大品牌能夠不斷下沉,門店在把控選品品質的同時,滿足顧客需求,實現與消費者的良性互動。
作為縣城龍頭,永美和萬利們的優勢在于多年積累的經驗和信譽,劣勢在于不充分競爭帶來的模式老化。正如,胡艷彬所言,雖然東北化妝品市場發展相對滯后,發展還不夠成熟,但化妝品生意一直有,就看怎么做。改變不了大環境,就要做好自己的專業服務,確立差異化定位,順應消費訴求與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