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蓉咨詢創始人 蘭蓉
蘭蓉通過分享門店的視頻,讓嘉賓們感受到,BA的權威形象對于門店的影響。蘭蓉表示,無論店鋪有多漂亮,門店的產品有多豐富,最后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是門店的BA,門店的BA直接決定了顧客到店的成交率以及復購率。
轉變門店BA的銷售思維
蘭蓉表示,無論門店如何選址,服務的都是2-3公里的人群,這就決定了門店80%的成交率都是來自20%的老顧客。“我在走訪市場時,很多店老板跟我說顧客不愿意進店,那么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如果今天我們不走進市場,把自己變成一個消費者花一次錢去別的門店體驗,這種體驗不管是好還是壞,我們無法真正感受到門店BA的服務水平。如果是不好,你是否回到自己的店鋪來告訴你的美容顧問,讓我們的BA為顧客提供一次卓越的銷售,只有這樣我們的客人才會再來。”
為什么顧客不愿進店了,是因為她們享受不到想要的服務,再好的想法,再好的戰略,再好的品類,把產品送在客戶手上的人是門店的BA。蘭蓉認為,CS渠道的美容顧問,化妝品店的店長,已經迫切需要思維上的轉變。
蘭蓉在現場提問在座的門店老板,是否真的反思過自己在美容顧問身上投入過的時間?是否真的有去提升他們的能力?目前看來,CS渠道門店BA的培訓過多的依賴廠家,所培訓的內容大多是產品的有關知識,有關門店BA的職業發展以及晉升路線設置幾乎是沒有的。“美容顧問真的太需要價值感,試問如果他們沒有價值感,又如何把有價值的服務帶給消費者。”
如何將店鋪打造成第三空間
蘭蓉提到,門店80%的業績都是由20%的老顧客所貢獻,因此化妝品店不應該僅僅只是一個貨場,而應該變成顧客停留的第三空間。什么是第三空間?即一個令人待得住的地方。
原因在于,顧客進店的停留時間,直接影響著成交率。“顧客在你門店待上10分鐘,和待上20分鐘產生的客單金額、成交率是完全不一樣的。”
那么如何將門店打造成第三空間。蘭蓉進一步介紹,人的日常生活主要分布于三個生活空間:第一是居住空間,第二是空間是工作空間,第三空間是休閑空間。
蘭蓉認為,化妝品店是完全可以成為街坊鄰居的第三空間,哪怕不買進來坐一坐,也能給門店帶來生意。因此所有的第三空間都會圍繞一個詞:舒服,讓人沒有壓力。而化妝品店如何打造自己的第三空間,首先可以了解的是,顧客進到店里,往往有這些情況:第一種是有既定需求,必須要買;第二種是逛街路過,逛街路過,無既定需求,可買可不買;第三種是打發時間,無既定需求,不打算買。
因此,門店打造第三空間重點在吸引那些逛街路過門店的顧客,他們沒有特別需求但是需要吸引他們肯進來。蘭蓉認為,顧客的購買心理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以前是需求導向,有需要所以購買,而現在更加感性,我想要所以購買。
蘭蓉表示,化妝品店的第三空間應該是有興趣點有互動、有儀式感有氣氛、待得住有空間的第三空間。如何打造第三空間,蘭蓉將其歸納為顧客進門三件事:第一是顧客進門三溫暖,具體為一個話題:營造氛圍,破心門;一杯暖茶:溫暖服務,留住人;一個稱呼,展現自信,建立關系。第二,彩妝好留客;第三,體驗能成交。蘭蓉強調,無論顧客購買彩妝還是購買護膚,都應該讓顧客坐下來體驗,原因在于體驗能夠拉長顧客留店的時間。此外,女人對美沒有上限的要求,女人的需求不是只有一個既定商品,她們的需求是可以別創造的,但是前提是你給我設置。
門店銷售成交的五大關鍵時刻
增強門店服務是否真的可以增加顧客的進店率和成交率?蘭蓉在現場分享了北歐航空公司因為服務從破產邊緣逆襲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從80年代到今天,依然被雅詩蘭黛、歐萊雅等外資集團沿用,北歐航空公司是世界公認的通過服務實現逆轉的航空公司。這本名叫《關鍵時刻MOT》的書至今在世界500強各個企業被作為培訓的主要素材。
書中介紹了,北歐航空公司Scandinavian Airlines Systems 的總裁Jan Carlzon在接手北歐航空公司的時候,公司瀕臨破產。他認為一個從事于服務業的企業要想賺錢,就完全得看他們如何處理關鍵時刻MOT。他發現,如果每位旅客平均接觸5名公司的職員,那么該公司一年就有5000萬次接觸關鍵點,這實在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不容忽視。因而北歐航空公司把與顧客的接觸點管理列為公司的第一要務。由于SAS在此方面的成功,結果在不到1年的時間,公司從上年度凈損負800萬美元,在下年度成長為營收1700萬美元的凈利。
回過頭來看化妝品店,最根本的問題仍是思維的轉變。蘭蓉將化妝品店的關鍵時刻總結為以下五個:第一個是目標,設定目標以及業績結構;第二是創造氛圍,建立關系以及探索需求;第三是展現專業,邀請體驗以及五感構建;第四是締結成交,這個過程中,BA說什么怎么說,怎么去應對顧客的異議;第五是留有余韻,驚喜時刻以及客戶評價。
在演講最后,蘭蓉在嘉賓的座椅下留有一張彩虹卡作為彩蛋。蘭蓉呼吁,困難是客觀存在的,與其糾結電商發展太快,隔壁老李打折太狠,不如思考自己能做什么,只有當店老板開始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的時候,思維發散出去,才能更好的解決目前實體店面臨的經營難題。
本報記者 范歡 整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