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范歡
近日,企查查信息顯示,毛戈平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新成立一家股權投資公司,名為“杭州星屹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為毛霓萍,注冊資金1億元,經營范圍包括股權投資。
記者了解到,除杭州星屹外,2022年,毛戈平還成立了一家名為“杭州科韻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該公司行業屬性被歸為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注冊資本同為1億元。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毛戈平接連成立新公司,是其延伸業務線的信號,或為上市做準備。早在2016年,毛戈平就遞交了招股書,但卻遭遇“難產”。直到2021年10月,毛戈平上市之路才有了新進展,獲上交所主板首發通過。然而一年多時間過去,毛戈平仍未能拿到上市批文,至關重要的一步仍未實現。
毛戈平旗下擁有“MGPIN”和“至愛終生”兩大品牌,其中MGPIN以中高端百貨專柜直營模式為主,至愛終生則以經銷模式為主。貢獻業績的主力是MGPIN品牌,據毛戈平披露的數據,MGPIN品牌以20%-30%的年均增速穩步增長,在2021年的體量已達到15億元。除主營彩妝業務外,MGPIN還自2015年開始發力護膚,以增加銷量,提升品牌競爭力。
天勤品牌咨詢首席增長官羅文琴表示,2023年,國內化妝品行業會迎來企業上市熱潮,企業上市后會立即面臨規模與利潤雙增長的壓力。僅靠自身“從0到1”做品牌顯然不能滿足上市后的要求。因此,在資金足夠的前提下,以資本運作的方式進行投資實現跨越式的增長不失為一條捷徑。
當前,美妝公司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拓展與布局上下游產業鏈的現象已非常普遍。杭州絢彩品牌管理公司總經理錢琦認為,投資與孵化是國內外美妝公司以布局新業務來尋求業績增長點的重要方式,相對而言新創立一個品牌的門檻越來越高,風險也越大。
基金規模超50億元,美妝公司競逐外延式發展
據《化妝品報》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12月底,已有丸美、珀萊雅、拉芳家化、麗人麗妝、水羊、立白、華熙生物、貝泰妮等多家化妝品企業涉足創投圈,歐萊雅、資生堂、聯合利華等國際美妝巨頭也相繼在華成立投資基金。
在投資項目上,上述企業主要聚焦方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培育新品牌,擴大美妝版圖,借此提升競爭力。典型如丸美股份,丸美自2019年上市以來,已設立5家投資機構,規模近15億元,參與投資了谷雨、菜鳥與配方師等多個品牌,投資方向涉及護膚、彩妝、個護等品類上下游產業鏈,以及新零售等消費產業相關領域。
二是拓展業務領域,入局電商直播產業鏈。MCN機構、電商運營服務商成為美妝企業眼中的“香餑餑”,丸美股份、水羊股份、珀萊雅、拉芳家化均有投資MCN機構。
三是聚焦美妝科技。以歐萊雅上海美立方為首的投資公司正將重點放到中國本土的美妝科技上。早從3年前開始,歐萊雅在中國市場的科技投資就開始了,其“BIG BANG美妝科技創造營”項目已吸引超過1000家的國內初創公司參與。
四是瞄準皮膚大健康賽道,重點關注與皮膚科學相關的技術。如資生堂斥資5.01 億元在中國成立首個投資基金“資悅基金”,該基金重點聚焦美妝、健康等前沿市場新興品牌及上下游相關技術公司的投資機會。其在中國的首筆投資便投給了中國重組膠原蛋白原料公司創健醫療,投資額近億元。
美妝上市企業設立基金目的明晰,通常是為了提高公司的資金盈利能力,挖掘潛在投資機會,或者是為了支持其傳統業務轉型升級,借此作為橋梁拓展新業務。丸美股份董事長孫懷慶曾公開表示:“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我認為并購是發展最快的一個捷徑。”
對于美妝上市公司而言設立投資基金,可以通過投資的企業來補足自身的短板,如貝泰妮投資方里FUNNYELVE,珀萊雅收購彩棠,正是為了補齊彩妝業務。此外,投資熱點賽道還可以為公司實現增值,比如華熙生物收購益而康生物51%股權,就與后者所處的膠原蛋白市場不無關系。此外,還有公司圍繞其產業鏈進行提前布局,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產業整合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美妝行業融資風向轉變:外部錢少了,內部錢多了
2022年起,美妝投資的風潮已悄然間發生轉變。
據《化妝品報》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12月,國內美妝行業公開的融資事件近百起,整體來看,美妝行業風投熱潮降溫,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越來越多美妝行業上市公司紛紛出手,掀起了一股產業投資的熱潮。例如,歐萊雅首投中國香氛品牌聞獻,貝泰妮投資新銳彩妝品牌方里,華熙生物領投化妝品原料生產企業萱嘉生物等。
“大家應該都會有明顯的感覺,資本對美妝品牌的投資有所減少。”廣州麥穗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博認為,一級市場的投資邏輯已經發生了變化,從整個風投的角度來看,進入化妝品領域的“熱錢”減少,更多的是化妝品企業自行發起的投資基金(CVC企業風險投資基金),開始做長線投入。
在劉博看來,化妝品企業的產業投資并不以投資回報作為最主要的目的,更多是為企業戰略服務;而風投則看重品牌或企業的長期融資能力,重在投資回報。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美妝VC投資熱潮降溫與整體市場大環境、投資圈興趣轉移以及期望值降低有關。很明顯的一點是,過去一些品牌用三五年時間便走完了傳統品牌十年走的路,但到了后期,ROI遠低于市場預期,沒能支撐起高估值。
經歷艱難的2022年,2023年整個化妝品行業的投資熱度如何,投資熱點又在哪?對此,劉博認為,短期內美妝投融資熱度不會太高,疫情防控優化之后,多次感染的風險仍影響人們的生活,市場恢復還需要較長時間。錢琦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一季度整個資本市場并不熱,要看接下來的市場情況。”
羅文琴則認為,2023年的投資熱度應該會比2022年熱度更高,但資本也越來越謹慎,值得關注的是,前五年資本可能更關注線上的新銳品牌,但未來可能會更關注線下渠道的品牌,尤其是具備用戶數據管理的單品牌店的品牌。同時,以內容電商為主的細分化妝品品牌、CRO的化妝品研發及原料創新企業等,都有可能成為投資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