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綠色低碳”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關鍵詞。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重點工作任務的建議中也提出要“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穩步推進節能降碳”。
“低碳”、“環保”、“可持續”、“綠色”是近年來化妝品產業發展的關鍵詞。在低碳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國際美妝集團早已提前布局,如聯合利華承諾在2030年后在其清潔產品中不使用石化基來源的成分;愛茉莉太平洋宣布在2030年前實現100%可再生電力資源,并打造中國首個規模化AI閉環塑料回收體系;寶潔承諾到2030年包裝用新鮮塑料減少50%等。
國內市場,隨著終端消費者對綠色、純凈、可再生產品的青睞,以及考慮到環境保護等社會責任,越來越多的品牌和上游供應鏈企業,開始或主動或被動地加入到環保事業中,追求訂單量的同時也愈加關注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化妝品報》梳理發現,我國化妝品產業上游正在從原料、配方、包材刮起一陣“綠色”之風。
01
生物制造驅動綠色風潮
隨著化妝品原料的工業化飛速發展,合成路徑長、產品得率低、污染大的化學合成法,以及季節限制強、成本高的植物提取法在化妝品原料量產、可持續生產過程中的弊端和局限性逐漸顯現。在此背景下,隨著合成生物學技術日益成熟,利用生物質的原料,微生物細胞或者酶在生物反應器中,轉化生產出化妝品原料的生物制造法,能夠降低成本,有效解決化工生產的高耗能、高污染,生產過程更加綠色、安全、環保,其更小的環境代價、高經濟產出等優勢正在被進一步放大。
杭州唯鉑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唯鉑萊”)是國內較早投身合成生物的企業之一,其主要采用生物基原料,通過復雜代謝通路設計菌種,生產生物基的天然產品。唯鉑萊相關負責人告訴《化妝品報》,唯鉑萊利用合成生物技術,通過多酶高效催化體系一步轉化獲得高濃度產物的專用菌株,實現了新一代煙酰胺的工業化生產。該負責人介紹,該款煙酰胺獨特之處在于,其在生物合成路徑中引入了一條煙酸控制的通路,將原料可能帶入或生產過程中微量轉化的致敏原煙酸轉為微生物直接利用,并生成有益成分煙酰胺的底物原料,從而達到提高純度、降低煙酸殘留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全程沒有化學助劑,沒有高溫高壓等技術環節、強酸強堿等危害性物質,天然度大于99%。”據悉,相較于傳統煙酰胺,新一代煙酰胺顆粒更白凈、均勻,煙酸含量低于20ppm,整體膚感更溫和。
態創生物科技(廣州)有限公司(下稱“態創生物”)成立于2021年,依托其獨有的Tidetron Altra平臺型菌株庫與元件庫,致力合成生物技術創新,在提取“純凈”角鯊烯方面取得重要技術突破。態創生物相關負責人介紹,態創生物利用微生物直接發酵生產純度高的角鯊烯,后經加氫飽和轉化為角鯊烷。在利用微生物復制鯊魚類基因,進行合成構建,并保持動物角鯊烯的結構與功效的過程中,不僅能實現對現有美妝產品原料的綠色替換,減少對化工能源的消耗,還能夠保護生物多樣性。
02
純凈配方成新“基本功”
無水配方受青睞
作為起源于海外的“舶來品”,純凈美妝近期在國內美妝市場遍地開花,國內諸如一葉子、花皙蔻等品牌紛紛向“純凈美妝”轉型。在產業鏈上游,純凈配方已成為各大代工廠的“基本功”之一。
例如,知名化妝品ODM企業諾斯貝爾已具備生產純凈美妝的配方和生產線。諾斯貝爾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一年,諾斯貝爾在極簡配方和純凈配方等發面發力,“在配方上,越來越傾向于選用天然原料,不額外添加防腐劑。”芭薇股份同樣聚焦純凈配方,據悉,芭薇以環保、綠色、簡約、無毒、無害等為關鍵詞,從原料、研發、檢測、包材等方面推出了涵蓋水、乳、霜、精華等多劑型的“純凈系列”。
防腐劑作為與純凈美容絕對“背道而馳”的成分令諸多消費者聞之色變,由此也在護膚市場催生出了不含防腐劑的“無水配方”的概念。市場普遍認為,無水情況下,產品核心成分濃度更高,功效性更強;無水或少水,意味著配方成分中減少或者剔除防腐劑;無水可減少包裝材質,有利于可持續,減少二氧化碳足跡,對環境影響更小。
英敏特大中華區高級客戶經理黃靜韻告訴《化妝品報》,無水配方是未來面部護膚的趨勢之一。“品牌注重?宣傳無水美容的功效優勢,同時,消費者更愿意擁抱更環保的美容流程,并對無水配方感興趣。”黃靜韻介紹,因此無水配方讓品牌有機會推出更可持續的護膚選擇,為提高產品吸引力,品牌應突出產品的功效優勢,并提供愉悅的使用體驗。
一般來說,“無水”概念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產品配方中不添加水,用植物原液、植物發酵液、油類替代水;二是產品以干粉的形態被使用或者呈現。
以后者為例,湖南金昌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通過高品質高純度茶皂素提取分離技術,開發出全天然茶皂素顆粒洗護、護膚產品。“金昌倡導‘植物粉末洗護’,以山茶為主要特色,所有粉末狀的洗護護膚產品均為無水配方,不含香精和防腐劑。”金昌生物相關負責人介紹,金昌生物深研油茶日化20余年,擁有超3萬畝種植基地,以及研發中心、精深加工生產線,“相關產品包括山茶潔顏粉、洗頭粉、沐浴粉等。”
03
生物基材料當道
化妝品包材卷環保加劇
正如諾斯貝爾相關負責人的介紹,為應對“純凈美容”的大風潮,除了對配方進行安全、精簡等方面的優化,在產品內外包裝上,諾斯貝爾也更加注重運用綠色環保可回收的材質,“如面膜包裝袋,此前以鋁膜為主要材質,不太利于回收再利用,現在以環保紙質材料為主,更加符合可持續的趨勢。”
事實上,化妝品包材“卷環保”并不是行業新鮮事,尤其隨著可再生能源研究和開發進一步深化,利用谷物、豆科、 秸稈、竹木粉等可再生生物質為原料制造的生物基材料的應用范圍日趨廣泛。
海南光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生物材料規模化專業生產的頭部企業之一,光宇生物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光宇在化妝品領域的相關業務,主要是將生物纖維技術應用在面膜、眼膜等膜布產品中。據介紹,光宇生物旗下的明星產品是一款源自椰子水發酵的生物纖維面膜,“其由純纖維素制成,是完全的生物材料,具有服帖透氣、環保可降解等特點,出廠價為1.8元/片。”
近年來,環保低碳已經成為國內外化妝品巨頭包裝迭代的主要趨勢之一。總結來看,包材企業在環保方面的創新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提供可重復使用的包裝配合替換裝,最大限度地提高包裝的利用率;二是在進行包裝設計時就考慮到包材的可回收性,選擇更容易被回收的材料或者天然環保的材料進行包裝。
尤其是限塑令、碳排放稅、2030碳達峰等話題熱度不斷增強,促使各大企業加速尋找可持續發展新包裝材料。東莞千億包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打環保可降解甘蔗渣包裝定制的包材企業,千億包材相關負責人告訴《化妝品報》,千億包裝的材質以甘蔗漿為核心,還包括木漿、竹漿、廢紙漿等環保原材料,“根據材質等不同,千億可以對包材的光滑度、顏色等個性化需求提供定制服務。”以千億包材的明星產品甘蔗渣睫毛紙托為例,同一系列產品支持不同工藝、顏色和結構的定制。
同樣主打紙漿模塑原材料的還有深圳市愛美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據其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生產的包裝盒以甘蔗渣等植物纖維為主要成分,具有短周期內可再生的能力,“正常情況下,三個月內露天丟棄的紙漿模塑制品可在自然條件下完全降解并堆肥。”同時,紙漿模塑原材料使用量也遠遠低于手工盒等傳統禮盒,“原材料使用量只有傳統禮盒的一半。”
此外,可持續的理念也已深入滲透進替換裝這一近年來普及率大幅升高的產品應用中。消費端的共識為,替換裝的出現節省了大量的材料資源,比瓶裝更加綠色環保,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了一定的價格優惠。目前市面上替換裝的形式包括:自立袋、替換芯、無泵瓶等。但從上游廠商的視角來看,化妝品的原料有避光、真空、溫度等保持成分活性的條件,這對化妝品替換裝的成本、包材設計、供應鏈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浙江萬升化妝品包裝有限公司是國內環保可替換包材的先行者之一,其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萬升包裝自主研發并推出了首個可替換包材——卡縫系列。“目前,萬升擁有多個關于可替換包材的外觀和結構專利,”該負責人介紹,“可替換結構包括抽拉式、卡扣式和雙螺紋式等。”
總結來看,隨著消費者環保和可持續意識的覺醒,化妝品產業鏈中的“綠色”之風有向上溯源之勢,此外,不僅在理論上,越來越多的上游企業開始利用具體的生物技術,將綠色環保和可持續貫穿在從內外包材到產品內容物的每一個環節中,包括“綠色”原料、“綠色”配方等。化妝品和環保的關系不是新議題,未來也將持續存在,可以預見,隨著越來越多的化妝品企業躬身入局,在技術創新端探索生物技術與與化妝品技術的創新融合,“美妝行業生態環保可持續”將不再只是一句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