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量美國美妝初創品牌的創始人來說,過去的三月都像是一場噩夢,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在3月10日宣布倒閉的硅谷銀行。
盡管硅谷銀行因作為科技初創公司的首選銀行而聞名,但它也被大量的美妝初創公司使用,尤其是那些從活躍在DTC消費品領域的灣區風投公司獲得資金的初創品牌。如戶外個人護理品牌Kinfield,其100%的資金都存在硅谷銀行。此外,包括護膚品牌Herbivore Botanicals和個護品牌The Flex Co.在內的美妝初創品牌在硅谷銀行倒閉前都與其有合作業務。
本次“銀行危機”對這些新生的美妝品牌而言無疑是一記重錘,但令更多美妝品牌創始人擔憂的是,不少風投資本經此事之后再度調低了對美妝品牌的投資預期,這也將使得本就“過飽和”的美妝初創品牌市場更加“風雨飄搖”。
01
不眠之夜!
美妝初創品牌經歷大地震
“我整整四天四夜沒有合眼。” Kinfield的品牌創始人尼克爾·鮑威爾(Nichole Powell)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的采訪時坦言。從3月10日到3月13日的四個晝夜里,鮑威爾一直在與各方投資者通電話,接受他們的詰問和質詢,并忙著在有限的周末時間里開設新的銀行賬戶,同時召集團隊制定應急計劃以預防更廣泛的銀行系統崩潰。
△圖源華爾街日報
"這太瘋狂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情,"風投資本Verity Venture Partners的聯合創始人兼管理合伙人蒂娜·布-薩巴(Tina Bou-Sab)說,該公司與包括Dae和Noto Botanics在內的幾個初創美妝品牌合作。"我周五晚上和周六晚上都沒有睡覺,我們合作的兩個美妝初創品牌都在這次風波中伴隨硅谷銀行一起破產倒下了,我相信這只是冰山一角。
"鮑威爾曾試圖在3月9日將錢從硅谷銀行取出,但轉賬沒有成功,當天下午,硅谷銀行就凍結了所有存款。“至少我想確保我能有足夠的現金來運營和支付員工的工資單,“她說。“然后銀行的存款全部凍結,我幾乎絕望了。我周末在摩根大通銀行開設了一個新的賬戶,但我甚至不知道我還有多少流動資金能讓我存進那個賬戶里。”
而那些沒有在硅谷銀行開戶的美妝初創品牌同樣逃不過被金融危機“卡脖子”的命運。如總部位于舊金山、由風險投資支持的護膚品牌Kinship,該品牌與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合作,而經歷了硅谷銀行的倒閉后,第一共和銀行的股票在3月13日暴跌了60%。
該品牌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克里斯汀·鮑威爾(Christin Powell)說,Kinship已經迅速采取措施,將資金轉移到新的銀行,并使自己的賬戶多樣化。但她同時指出,該品牌的一些投資方也在硅谷銀行有業務。“我們的投資人中有7家在硅谷銀行有賬戶,如果沒有美聯儲的擔保,其中一家公司將出現嚴重的現金流問題。”她說,“對于我們這樣的初創品牌來說,這一次并不是僅僅品牌自身從硅谷銀行或第一共和銀行‘逃離’就能解決的金融危機,牽一發而動全身。”
克里斯汀表示,對于美妝初創品牌而言,一次資金鏈的斷裂或一次無法支付員工的工資就可能是“滅頂之災”。
“更糟糕的是供貨商。”初創護膚品牌Common Heir的創始人Cary Lin說,“我整個三月下旬都在瘋狂地聯系我們所有的供貨商、原料商和上游供應鏈,試圖打聽出他們是否在硅谷銀行有存款。因為如果他們這樣做了,而我們已經給他們支付了貨款,那這筆錢可能就拿不回來了。”
02
風投資本“提桶跑路”
初創品牌迎來寒冬
“現在許多美妝品牌的創始人還在考慮應該更換哪家銀行進行存款才能保證他們企業的現金安全,但更糟糕的是,這一問題恐怕會以另一種形式得到解決——因為風投資本開始撤離這個讓他們覺得不安的美妝初創品牌領域了。”風險投資機構Sugar Capital的創始人布萊恩·休格(Brian Sugar)在《華爾街日報》的采訪中說。
植物護膚品牌Apothekary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Shizu Okusa指出,比起美國花旗銀行等金融界巨頭,硅谷銀行在倒閉之前一直被認為是最適合美妝初創品牌進行貸款的銀行之一。
“硅谷銀行的倒閉是一個巨大的損失,通常情況下,他們是第一批愿意為美妝初創企業提供信貸額度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信貸額度,股權合伙人就不會進行那么多的投資,這也代表美妝初創品牌得到的風投資金會大幅度下降。”Okusa說。
實際上,從2022年開始,風投資本對美妝初創企業的投資就出現了普遍的下降,而硅谷銀行倒閉引發的風波可能會加劇這一負面趨勢。
“一些信心滿滿的美妝創業者認為,這只是短期的趨勢,他們對我說‘三月前獲得融資很容易,只是現在不容易了,或許四月就會變好。’我說,年輕人,你看看2022年第四季度完成的美妝品牌融資交易數量,這種轉變已經開始發生。這是我們見過的達成交易數量最少的季度之一,而這種情況恐怕會延續到2023年上半年。”私募基金Cavu Consumer Partners的增長負責人珍娜·杰克遜(Jenna Jackson)說。根據Beauty Matter的數據,2022年第四季度的美妝融資交易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8%。
“硅谷銀行的倒閉只是把其中的一些問題掀到了明面上,”杰克遜說。“但各個美妝初創品牌——甚至是有些資歷的獨立品牌都變得更為恐慌,他們迫切地想得到一個準話,即未來獲得融資會變得更容易還是更困難?而事實恐怕會與他們所期望的相反。”
例如,剛剛在塔吉特百貨(Target)推出的個人護理品牌Athena Club獲得了4000萬美元的股權和債務融資,而不是直接的風投資金來支持擴張。“這很正常。”該品牌聯合創始人兼聯合首席執行官查爾斯?德馬雷(Charles Desmarais)表示:“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大家都在以債務進行融資,而不是以直接獲得現金融資的方向發展。”
“債務交易可能會比股權交易更多,”Okusa在談到美容初創公司未來的融資時說。“債務在資本組合中具有更高的優先權,這意味著如果一家公司破產并通過破產保護程序,那么債務持有人將比股權持有人擁有更高的索賠權。
"對于美妝初創品牌來說,這也意味著它們將比以往更加急于實現盈利,以向潛在的投資人展現出自己的龐大市場潛力,而風險投資人對初創美妝品牌的審查也會變得更加嚴格。
“我們現在有更多的時間對品牌進行背景調查,而不是急于在交易中擊敗競爭對手。” 休格總結道。“對于美妝初創品牌來說,他們已經享受了太久的‘好日子’了。過去只要你舌綻蓮花,或者PPT做得好就能籌集到大量資金,對于一個成熟的美妝市場而言,這是不健康的。”
休格向《華爾街日報》展示了他從一家美妝初創公司收到的電子郵件,該公司創始人要求與他會面。郵件中唯一透露的信息是,該公司最近籌集了一大筆錢,想請他吃午飯。
“我沒有從中看到任何商業計劃或價值主張。這可能在牛市中奏效,但在我們目前所處的艱難環境中行不通。”休格評價道。“在現在這種市場上,投資人寧可自己買午飯。”
本文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