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江夢茜
“一百億個活的養樂多益生菌幫腸道做運動,腸子漂亮,人就美。”當養樂多通過電視廣告將益生菌的概念推向消費者,益生菌能幫助腸道更健康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能幫助身體更健康的不僅僅的腸道益生菌,事實上,我們身體就像一片森林,上面有著整個微生態系統,每一寸肌膚都生活著無數益生菌,幫助我們抵御有害菌。
也因此,在化妝品行業,將微生態護膚概念融入產品的品牌亦不在少數。
百家爭鳴
什么是微生態護膚?
在全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方祥銘看來,微生態護膚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個方向。
狹義來說,微生態護膚單指對皮膚表層的微生態進行調節。
但廣義的說,可以指所有能夠調節皮膚微生態的行為。如,調節皮膚表面的pH值使得其更利于友善菌增生,不友善菌減少;再比如提供友善菌喜愛的食物益生元,而不提供不友善菌的食物等都是調節皮膚微生態的行為。
“基礎顏究”創始人黃焱認為,微生物護膚現在正處于百家爭鳴的階段,并沒有主流的理論形成。目前來看,雖然暫未將其歸入一個大類,但如歐萊雅、雅詩蘭黛、寶潔等行業巨頭都已推出眾多對應產品。
6月13日,歐萊雅在中國研發和創新中心首次公開微生態在化妝品上的研發成果。
“肌膚微生態的科研將掀起全球化妝品創新的又一場革命,將支持我們通過前所未有的視角來突破功效的極限”,歐萊雅亞洲肌膚微生態科研負責人Tarun CHOPRA在會上如是說。
蘭蔻推出的第二代“小黑瓶”便是微生態護膚的典型代表。其宣傳廣告中,宣稱采用了7大益生元及酵母精粹,持續激活肌膚微生態。
11月3日,雅詩蘭黛天貓雙11預售訂單金額突破10億,“小棕瓶”作為雅詩蘭黛的明星產品,功不可沒。
全新雅詩蘭黛“小棕瓶”中核心的技術是調節細胞內自噬的過程,達到舒緩、維穩的功能。在其產品專利中提到的酵母提取物、藻類提取物等一系列植物提取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強細胞的修復過程。
另外,寶潔旗下暢銷的SK-II“神仙水”中核心成分Pitera?活細胞酵母精華同樣是微生態護膚的代表性產品。
雷聲大,雨點小
事實上,微生態護膚的概念其實早在20世紀70年代已經誕生,對于行業來說,這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但因為化妝品行業是一個需要消費概念與信息的行業,所以微生態護膚這個概念,也伴隨著消費者對于新消費信息的需求,呈爆發之勢。
“微生物護膚是個‘大帽子’,很多東西都能放在里面。”黃焱認為,關于人體共生微生物的研究有很多,甚至很多原來就起作用的原材料,也可以說它是通過微生物護膚起作用的,如水楊酸、甘油等。
黃焱告訴記者,隨著腸道菌群的概念被消費者接受,皮膚微生物的概念也正逐漸被消費者認知。“未來如果這個概念爆發的話,相信會有很多產品來‘蹭’這個熱度。”
“說實在的,還沒有幾家生產企業真正把微生物科技原料以超高比例的創新的方式用在護膚品配方里,許多產品只是簡單的像從前一樣將其作為概念性成分加入。”方祥銘坦言,雖然在理論的部份,越來越多的行業人士認知到微生物科技有助于產品功效與宣傳,但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方祥銘認為,狹義的微生態護膚,消費者很難感受到使用前后的差異。而在研發端,不僅難以評價,而且還沒有特別合適的配方與成分積累,對于配方師來說,這一理念較為前沿,中文資料較少,不曾用過這類成分,且還沒有儀器來佐證功效。
廣義的微生態護膚,往往需要連結其他護膚作用,兼顧過往被定為標準的涂抹感、殘留感、外觀型態、防腐能力等使用感與儲存能力。技術上的難點,也為微生態護膚的發展提高了門檻。
國產品牌如何突圍?
既然微生態護膚風已起,那么國產品牌有突圍之法嗎?
黃焱認為,從大的環境來看,目前尚需大品牌鋪路。化妝品江湖中“弄潮兒”的決策往往會帶動行業發展方向。
比如“小黑瓶”“小棕瓶”“神仙水”等產品花費巨大的推廣都對微生態護膚概念“走入”消費者頭腦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概念很容易被借鑒,但技術和原料有逐漸滲透的過程。
“能看到微生物概念有潛力。如果行業巨頭持續投入,很多還在成長的公司可能會借這股風。”黃焱告訴記者,由于大家用的技術略有不同,大公司可能有一些專利組合,跟原材料公司共同開發一些原料,但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后才會被其他公司用到。所以成長型公司首先是在概念上借鑒,后期才可能在技術上拿到類似技術的原材料。
“其實有很多公司在參與,但最終能否真的形成一個趨勢還需要看消費者能不能感知到這類護膚品給他們帶來的肌膚變化,以及公司要不要把這類能帶來好處的產品進行推廣。”談及微生態護膚是否會成為大勢所趨,黃焱認為,消費概念的傳播有時也需要運氣。
“國內企業可以視時機跟進,在跟進時也需要思考如何做到跟隨潮流而不仿冒,認真把產品與技術的特點研究出來、提煉產品的自身優勢,方能與國際品牌有同臺競技之力。”方祥銘認為,流量費越來越貴,如果沒有理由讓消費者二次購買,那么不僅贏不了國際品牌,更沒有競爭的能力與支撐點。
他也認為,微生態護膚趨勢與產品方向都沒錯,但單靠自己品牌的力量來走這條路難度非常高。國內企業其實可思考與在這塊有多年經驗且能提供特色產品的廠家直接合作。
前沿的概念依托好的產品落地,如果只是消費概念,那么概念遲早會被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