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丸美股份發布了2022年財報,至此,國內主要美妝品牌上市公司去年業績已全部公布,國貨美妝企業“新十強”隨之出爐。
據《化妝品報》統計,剝離非化妝品業務后,2022年,國內營收前十的美妝品牌上市公司依次為:上海家化、珀萊雅、貝泰妮、水羊股份、華熙生物、逸仙電商、上美股份、魯商發展、巨子生物、丸美股份,這十家公司營收總額(以化妝品業務為統計維度)為402億元,相比上年的355億元,同比增長13%,跑贏了大盤。
需特別指出的是,本榜單僅統計了上市公司,在國內,如百雀羚、伽藍、環亞、歐詩漫等暫未上市公司的營收規模同樣不容小覷。
由于不同化妝品公司的業務類型差異較大,出于橫向對比客觀性的考慮,本文統計對象僅包括以化妝品品牌為主營業務的企業。
01
美妝上市公司TOP 10大變陣
若單從公司總體營收層面看,A股美妝企業突破60億級的企業前三甲依次是上海家化(71.06億元)、珀萊雅(63.85億元)、華熙生物(63.59億元)。其中,珀萊雅和華熙生物均是首次營收突破60億元。剔除非化妝品板塊業績后,華熙生物則以46.07億元的營收排名第5。排名第三是貝泰妮,去年營收也刷新了歷史紀錄,首次突破了50億元。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華熙生物、珀萊雅、貝泰妮3家企業發展迅猛。珀萊雅在營收上超越華熙生物,與“老大哥”上海家化的71.06億營收差距大幅縮減至7億元左右。
綜合多家機構對上海家化、珀萊雅、華熙生物、貝泰妮等企業的營收預測。2023年,上海家化業績有望達到84.55億元。不過,根據機構的預測,華熙生物、珀萊雅股份今年營收或均將突破80億元。本土第一大美妝公司正迎來新的挑戰者。
從近三年美妝上市公司十強對比來看,TOP10門檻大幅提升,從6.11億元提升至17.32億元,本土化妝品公司實力顯著提升。TOP10矩陣新增上美股份和巨子生物兩家新上市企業,擠掉了原先的拉芳家化和片仔癀。
在排名變化上,除上海家化一直穩坐“老大哥”的位置外,其余企業的名次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國內美妝企業變局已至。
例如,2020年TOP3企業依次是上海家化、逸仙電商、珀萊雅,2022年逸仙電商已掉出TOP5陣營。
丸美股份從第6名降到第10名。丸美上市近四年的業績并不理想,自2019年上市達到18.01億元的峰值,之后幾年業績基本在原地踏步,與當下保持高增長的珀萊雅、貝泰妮、華熙生物等相比,顯然已經掉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已上市企業外,不少正在沖IPO的企業,如環亞、毛戈平、敷爾佳等,營收體量亦不容小覷。以環亞為例,其2021年的營收(21.57億元)已超過了丸美。2023年,國貨美妝TOP10企業或將再一次迎來洗牌。
02
國內最賺錢的美妝上市公司是貝泰妮
就業績表現而言,TOP10企業中,5家企業錄得營收增長。其中營收增速最快的是巨子生物,高達54%;而下滑幅度最大的則是逸仙電商,降幅達36.54%。
從凈利潤層面來看,僅逸仙電商錄得虧損。此外,上海家化、水羊股份、上美股份和丸美股份的凈利潤同比呈下滑勢態,這4家企業的凈利潤下滑比例均超過了20%。
2022年,凈利潤最高的是貝泰妮(10.51億元),巨子生物則以10.02億元緊隨其后。而從凈利潤同比增速來看,最快的則是珀萊雅,為41.88%。
值得注意的是,丸美的凈利潤逐年下滑,從2019年的5.15億元降至2022年的1.74億元。
從毛利率看,2022年,國內上市美妝企業毛利率均在50%以上。其中,巨子生物、華熙生物、貝泰妮分別以84.39%、76.99%、75.21%的毛利率位居前三。
03
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多品牌矩陣初步成型
打造多品牌矩陣成為國內美妝上市企業的重要戰略,通過多品牌的助力,部分企業已順利向多品類轉型。
去年,珀萊雅股份的珀萊雅、彩棠、悅芙媞、Off&Relax等品牌銷售實現快速增長,增速分別達到37.46%、132.04%、188.27%和509.93%。
逸仙電商全年護膚業務實現營收12.4億元,占總營收比例提升至33.5%。
2022年,丸美護膚類和眼部類產品均為下降,但美容及其他類營收漲幅破3位數,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增276.16%至2.94億元。該品類的暴漲主要得益于彩妝品牌戀火的逆勢增長。2022年戀火品牌實現營收2.86億元,同比大增331.91%,占比16.52%。
值得注意的,珀萊雅、貝泰妮、上美、丸美等企業的核心品牌在公司整體營收中仍占據絕對地位。品牌發展相對平衡的公司是華熙生物,繼潤百顏品牌之后,夸迪成功邁入10億元門檻,BM 肌活實現收入 8.98億元,有望成為公司第三個收入超10億元的品牌。
04
大單品的勝利
首個50億單品牌誕生
2022年,中國美妝品牌在規模上有了實質性的突破。珀萊雅成為國內首個營收破50億元的美妝品牌,薇諾娜以48.85億的營收緊隨其后,同樣打破了美妝上市企業此前無40億級品牌的局面。
此外,10億級品牌陣營擴大,可復美、夸迪、璦爾博士三大品牌,分別以79.70%、39.73%、42.25%的增速,順利跨過10億門檻。
整體上,各品牌業績分化加劇,多數品牌營收集中在5億至10億級區間范圍內,20億級、30億級出現斷層。
從增速方面來看,同比增長最高是彩棠、BM肌活、可復美和米蓓爾品牌?!皟灥壬辩耆R雅和薇諾娜持續穩定發揮,2020年至2022年,這兩個頭部品牌營收一直呈穩步上升趨勢,這背后“大單品”戰略功不可沒。
例如珀萊雅于2022年持續深化“大單品策略”,重點對雙抗、紅寶石、源力三大家族系列的產品品類和功效進行了拓展和升級,推出源力面霜、源力面膜等新品,并對雙抗小夜燈眼霜、紅寶石面霜和源力精華升級,相繼推出2.0版本。
去年,華熙生物各大品牌均完成了一個或多個大單品或大單品系列的打造,2022年有近10款銷售破億元的單品。其中,BM肌活糙米煥活精華水2022年便達成了超4億元營收(含稅)。今年,潤百顏深化大單品策略,在“分層修護,靶向精準”思路下,將產品梳理出三大系列:修護光損傷系列、修護屏障系列、修護時光系列。
05
6家企業研發投入破億元
技術比拼再升級
化妝品行業已經進入了“技術比拼”的關鍵時刻。
去年,9大企業(魯商發展未計算在內)共計投入13.57億元。這9家企業里面,有6家美妝上市企業研發突破億元。
華熙生物在研發上最舍得花錢,去年投入3.88億元,研發費用率高達6.1%;其次是貝泰妮,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25%至2.55億元,研發費用率高達5.08%。此外,巨子生物和珀萊雅的研發費用增速均超過60%。
國內上市企業加碼研發的具體動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拓展研發基地或研發中心。如珀萊雅上海研發中心目前正在建設中,日本研發中心也在籌備;福瑞達已正式啟用研發創新中心,智美科創園二期開工建設。
其二,引進科研人才,加強科研隊伍。去年,珀萊雅、水羊、逸仙電商官宣了首席科學家/科學官,各企業間的“科學家大戰”正式打響。
其三,強化技術優勢,筑高科研壁壘。上海家化、珀萊雅、華熙生物、貝泰妮等企業均在專利數量上取得突破。其中,上海家化專利發明獲得數量在2020年-2022年的周期內較2017-2019年的周期提升57%,共獲得427項授權有效專利。
06
搶抓渠道紅利
興趣電商成重要增長點
線上渠道仍然是國內化妝品上市企業營收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典型如珀萊雅,其線上渠道的占比已由2017年的36%上漲至2022年的90.98%。丸美線上渠道營收占比也逐漸上升,2019-2022年依次為45%、54.5%、59.54%、71.93%。
從細分渠道來看,興趣電商成為美妝上市公司重要的增長渠道。去年,上海家化線上營收27.86億元,同比下滑13.21%,然而,上海家化在興趣電商上的增速超200%。其中,集團在抖音小店銷售額同比上漲160%,在快手小店銷售額暴漲4788%。
丸美線上渠道的快速增長也主要來自公司抖音/快手自播的發展。去年,丸美抖音/快手自播實現營收1.89億元,同比增長4.9倍,抖音/快手自播全年占比已超過達播。
珀萊雅在2022年度業績說明會會議紀要中也表示,“天貓平臺體量大,抖音平臺增速快。公司要兼顧兩個平臺發展,在天貓主做品牌、形象,在抖音主做引流和銷量?!睉{借自建團隊、自研打法,珀萊雅把握住了化妝品電商滲透率提升的紅利。
整體上,國內化妝品市場一面火熱,一面內卷。內卷化的化妝品市場,抓準細分賽道的品類紅利,更容易沖出來,典型如貝泰妮、巨子生物、華熙生物等。此外,本土美妝市場蛋糕還在持續放大,最為關鍵的是企業如何做出差異化及創新力,以搶占市場。長遠來看,營銷上重投入的發展模式必不長久,頭部美妝上市企業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在發展過程中調整資源傾斜,加碼技術研發和基礎性研究,回歸產品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