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張明
近日,LVMH集團發布公告稱,集團與美國高級珠寶品牌Tiffany & Co.達成交易,將以每股135美元,總價約合162億美元收購Tiffany。如若順利完成,這筆交易將成為奢侈品行業最大規模并購,而此前最高紀錄是LVMH集團在2017年以71億美元收購迪奧。消息一出,LVMH集團迅速被推上熱搜。有人稱,LVMH集團將穩坐世界最大奢侈品集團的寶座。
在化妝品領域,LVMH集團也通過“買買買”,成為世界美容化妝品巨頭之一。去年年初,歐睿國際發布了《全球頂級美容和個人護理公司的主要優勢和劣勢》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3年至2016年間,LVMH集團在全球美容與個人護理公司中排名第13,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3%、1.4%、1.4%、1.5%,與雅芳集團以及漢高集團持平。近三年,LVMH集團繼續構建在美容化妝品銷售額也逐漸提高。今年前三季度,LVMH集團發布的財報顯示,香水以及化妝品業務銷售49.12億歐元,同比增長11%。
10余個品牌撐起的“美容化妝品巨頭”
熟悉LVMH集團的都了解,LVMH集團旗下主要有五大業務,他們分別是葡萄酒及烈酒(Wines & Spirits)、時裝及皮革制品(Fashion & Leather Goods)、香水及化妝品(Perfumes & Cosmetics)、鐘表及珠寶(Watches & Jewelry)、精品零售(Selective Retailing)。其中,2016年至2019年第三季度,LVMH集團香水及化妝品業務分別銷售49.53億歐元、55.6億歐元、60.92億歐元、49.12億歐元。截至第三季度,香水以及化妝品業務銷售占比超過12%。
LVMH集團旗下品牌專營或涉及化妝品與香水業務的有10多個,它們分別是:迪奧、紀梵希、嬌蘭、貝玲妃、馥蕾詩、玫珂菲、Dany Sanz、Kenzo、Laflachère、Acqua di Parma、Bvlgari、Marc Jacobs、Fendi、Loewe、Celine、Louis Vuitton、Berluti等。如果有了Tiffany香水業務的加入,LVMH集團旗下香水與化妝品業務的實力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在中國市場,LVMH集團旗下迪奧、紀梵希、嬌蘭、貝玲妃、玫珂菲、馥蕾詩等品牌都得到了較好的成長。尤其是迪奧,歐特歐咨詢公司數據顯示,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滾動年間,迪奧個護化妝在線上零售額達19.47億元,占比為0.72%。對LVMH集團而言,加強在中國電商領域的滲透成為品牌增長的關鍵。自2015年7月,LVMH旗下首個品牌——Make Up Forever入駐天貓,此后,包括嬌蘭、馥蕾詩等多個重要品牌相繼入駐。
以嬌蘭為例,在中國駐扎20多年來,嬌蘭曾經歷過一陣迷茫期。傳統零售時代,奢侈品擴張業務和聲量的方式靠線下門店和廣告營銷,以往,嬌蘭建立品牌形象主要依托于線下辦展覽,收效平平。嬌蘭中國區總經理周海茵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改變來自于上線天貓之后,嬌蘭通過天貓大數據洞察,找到了中國的新中產——所有擁有中產意識的年輕消費者,與以往的城市中產不同,這部分人群更年輕,也未必住在一線城市。如今嬌蘭天貓旗艦店中85%的生意來自新顧客,其中,三四五線城市用戶占比約50%。
另一高端品牌紀梵希,自去年3月入駐天貓后,也不斷創下品牌記錄。去年上線天貓首日,漲粉就超過70萬。今年雙11,紀梵希也躋身彩妝銷售前10。
值得關注的是,LVMH集團旗下擁有Sephora的精選零售部門增長也較為迅速,去年銷售額增長6%至136.46億歐元,并且還在中國市場開設了全新概念店。這家店鋪擁有全品類彩妝產品,涵蓋超過50個國際品牌、近萬款美妝單品,從護膚、護發、香氛、彩妝等方面全方位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還包含了AR虛擬試妝、云貨架,更創造性的打造了限時開放的大型互動體驗展。
LVMH集團的收購以及投資邏輯
與寶潔、科蒂等集團一樣,LVMH集團也勘稱“品牌收割機”。從1987年至今,LVMH集團已經進行了60多起收購。在化妝品領域,LVMH集團的收購也較為成功。從多個品牌的收購案例來看,LVMH集團有著這樣的收購邏輯。
首先,重視品牌沉淀與調性。迪奧、嬌蘭、紀梵希等無一不是經過市場沉淀的品牌,都在高端領域獨樹一幟。以紀梵希為例,紀梵希香水全球總裁Clothier Maman(克洛西爾·馬曼)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曾表示,在紀梵希,做任何事情,設計產品、投放廣告、舉行各種活動的時候,要時時刻刻遵守四條原則:其一是體現貴族風范;其二是要顯得更符合現代性;其三是希要追求奢侈、高檔、貴族,但是要避免使用一種過分張揚的方式來塑造這么一個形象;其四是奢華是為了我們自己的感受,不是為了給別人看。
其次,在行業、品牌低迷時出手,打造多品牌矩陣。LVMH集團選擇的幾次收購時機,都選擇在行業或者品牌低迷時出手。以蒂芙尼為例,自2015年起,風光無限的蒂芙尼出現明顯下滑的趨勢。需要指出的是,LVMH集團不會盲目做“接盤俠”,而是通過收購品牌完善某個領域的品牌矩陣。如若不行,LVMH集團也會果斷放棄這個品牌。
再次,借力產業基金,加強對弱勢領域的滲透,尋找新的增長點。比較典型的例子便是,2013年5月,LVMH集團旗下私募基金L Capital與丸美簽署入股協定,孫懷慶夫婦將10%股份作價3億元轉讓L Capital。如今6年過去了,丸美成功上市,L Capital 的投入也得到了回報。
LVMH集團似乎就為收購而生,也通過收購,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集團。未來,它對化妝品行業的滲透或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