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范歡
日前,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莎莎國際”)公布了截至2019年9月30日六個月的2019財年中期業績以及2019年10月1日至11月18日的營收情況。
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9月底的上半財年,莎莎國際持續經營業務的營業額為34.9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1.41億元),較去年同期營業額下跌15.7%,期內虧損3650萬港元(約合人民幣3280萬元),去年同期的溢利為2.0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82億元)。
由此,莎莎國際凈利潤由盈轉虧,這也是它自從2006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分市場看,期內香港及澳門主要市場的零售銷售額按年下跌19.4%至28.14億元,其中香港市場的銷售額下跌24.8%,澳門市場上升3.6%,上半年同店銷售下跌22%。
長期以來,莎莎在中國香港市場的表現與內地訪港游客人次呈正相關,莎莎在財報中提到,由于內地訪港游客數量銳減,中國香港的市況自7月起進一步轉差。
中國香港旅遊發展局數據顯示,內地訪港旅客人次自過去連續17個月的增長后,于2019 年 7 月開始逆轉,按年下跌 5.5%,跌勢于 8 月及 9 月分別擴大至 42.3%及 35.0%。由于訪港旅客數量下跌,集團港澳市場第二季的零售及批發銷售亦進一步惡化,下跌24.2%。其中,中國香港市場第二季的零售銷售額減少 35.4%,中國澳門則錄得 11.3%增長。
在此情形下,莎莎也試圖通過一些舉措,扭轉業績虧損現狀:
第一,發展產品策略,集團表示將積極引入更多高端產品,滿足高端產品顧客的需求,同時開設多個自有品牌配合高端產品銷售;
第二,減少庫存,集團表示,為應對目前的銷售下跌情況,同時提高產品組合對顧客的吸引力,集團將通過各種方式將庫存保持在健康水平;
第三,理順店鋪網絡,據悉,截至2019年9月30日,莎莎于港澳市場的店鋪數為118家,除員工成本外,店鋪租金仍是集團運營的最大開支,占上半年銷售額的14.6%,為爭取生存空間,集團積極減低租金支出;
第四,嚴格控制成本,除爭取減少房租之外,集團還推出各項措施控制整體成本;
第五,發展新零售業務,集團日益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加快整合線上以及線下(O2O)業務的步伐,加強競爭力。據悉,莎莎國際已于2019年9月推出全新電商引擎,其提供的數據將助莎莎探索更人性化的宣傳及服務方式。
此外,莎莎在財報中特別指出中國內地市場為集團帶來的銷售貢獻。報告期內,中國內地業務營業額按當地貨幣計算微增0.2%至1.3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19億),而同店銷售按當地貨幣計算則增長9.4%。截至2019年9月30日,莎莎在中國內地店鋪數為46家,店鋪數按年減少8家,因此報告期內中國內地市場的整體銷售額跟去年同期持平。然而,同店銷售增長得到改善,帶動店鋪盈利貢獻按年增長39.8%,虧損因而收窄18.8%至1290萬港元(約合人民幣1159萬元)。
據悉,此前莎莎在中國內地引進潮流產品,有效的產品組合以及試行微信小程序等一系列舉措提升門店的銷售業績。莎莎表示,集團深知內地市場的重要性,將加快開拓內地店鋪,尤其是華南地區市場。
莎莎表示,鑒于游客減少對旅游與商業活動的嚴重影響,預計在短期內的零售業務仍然充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