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企查查信息顯示,廣州一酷傳媒發展有限公司新增一則開庭公告。此次案件原告為廣州阿道夫個人護理用品有限公司,涉案原由為網絡侵權責任糾紛,該案件在今年3月6日、5月26日、5月30日經歷了三次開庭,具體法律文書尚未公開。
據悉,此前廣州一酷傳媒旗下賬號“千穗千千穗”在小紅書平臺上發布了一條以紅黑榜形式來宣傳帶貨洗發水的視頻,在視頻中,“千穗千千穗”所列的紅榜產品有“aussie袋鼠洗發水”“卓藍雅生姜洗發水”,而“巴登魔瓶洗發水 ”“阿道夫洗發水”則被列入黑榜。同時,該公司通過微信群發紅包的方式,為旗下簽約藝人購買評論、點贊等數據,存在廣告貶低其他生產經營者的商品或者服務、組織虛假交易等違法事實,被廣州市越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21萬元。
事實上,廣州一酷傳媒的這種商業拉踩行為并非個例。
01
“種草”亂象頻發
“第三方測評”可信度存疑
近年來,“種草”亂象層出不窮,其中商業拉踩行為尤甚。2021年10月,上海籽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因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在直播時拉踩蘭蔻、資生堂等多個品牌被罰。據悉,該公司擁有駱王宇、丁七七、帝師等多位主播。
行政處罰書顯示,該公司在直播推銷“蘭蔻小白管輕透水漾防曬乳”時,稱:“蘭蔻在歐萊雅下面,歐萊雅做防曬……歐萊雅可以做地表,就是防曬沒有人做得可以比它更強”;在推銷“理膚泉眼部卸妝水”時宣傳“這個就是比那個美寶蓮好用那么一點點……好用1%吧可能,完全一點都不會辣眼睛”等言論,涉嫌拉踩競爭對手,以貶低同類型產品來進行虛假宣傳,被上海市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罰款98萬元并責停。
此外,2021年10月,廣州市媛媛化妝品有限公司在短視頻平臺詆毀阿道夫公司及其產品。前者后因涉嫌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被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罰款10萬元。
湖北乾行律師事務所律師張華介紹,在市場中,所謂的拉踩行為實質上可以被認定為是一種商業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主要表現為詆毀商譽行為,應當被市場抵制。
除了以上通過片面或無依據的信息對比,直接給同品類、不同品牌產品進行打分或者排段位的不正當競爭外,代寫代發也是“種草”亂象中尤為普遍的一種。
不少品牌為了在短期內快速積累消費熱度,會為作者直接提供商品實拍圖或產品賣點文案,并讓作者通過個人賬號進行發布,以期通過鋪量復制的方式,讓大眾在短期內看到自己的產品,但這類筆記缺乏真實的體驗,是虛假種草的一種常見形式。
正如今年3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第三方測評”對消費者權益影響調查報告》所指出的,93.1%的“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測評標準類問題,其中缺乏測評標準的主觀性測評多,55.7%的“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商測一體”“以商養測”類的模式,難以確保公正性。
02
虛假“種草”
需要全鏈條治理
事實上,對于“虛假種草筆記”的治理工作早在前幾年就已經開始展開了。2021年12月22日,中央網信辦召開全國網信系統視頻會議,部署開展“清朗·打擊流量造假、黑公關、網絡水軍”專項行動,明確開展分環節治理刷分控評、刷單炒信、刷量增粉、刷榜拉票等流量造假問題;持續整治網絡黑公關亂象;堅決查處涉網絡水軍信息、賬號及相關操控平臺三方面整治任務。
在此背景下,各平臺也持續推進虛假“種草”治理工作。其中,以提供生活攻略信息為主要功能的小紅書也推行了相應措施。
自2021年開始,小紅書就開始了針對品牌商家以及通告類平臺虛假種草行為的治理。2022年初,小紅書還對4家通告平臺和MCN機構提起訴訟,要求其立即停止針對小紅書的虛假推廣交易等行為,并賠償經濟損失。
今年5月26日,小紅書對外披露了一組虛假種草的最新治理數據:近半年小紅書累計處置違規賬號超2萬個,處置違規營銷品牌2489個。從2022年6月至今,小紅書累計打擊了29家違規營銷的中介平臺及MCN機構。
此外,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對“種草”“廣告”有了清晰界定。其中第9條明確規定:通過知識介紹、體驗分享、消費測評等形式推銷商品或者服務,并附加購物鏈接等購買方式的,廣告發布者應當顯著標明“廣告”,這無疑為遏制虛假“種草”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可以說,虛假“種草”透支了“種草”的信任根基,以流量的方式破壞了市場秩序,而想要有力治理,不僅需要有關部門、平臺監管相關措施的施行,也需要商家、博主、消費者共同努力,根除虛假“種草”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