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來自雅詩蘭黛(上海)商貿有限公司的一則《商品建議零售價上調事宜》通知在業界流傳。通知中表明,自2023年7月1日零時起,雅詩蘭黛集團旗下部分商品及相關商品將進行調價。
《化妝品報》記者向相關業內人士核實得知,該消息屬實。而這也是自2023年年初雅詩蘭黛、歐萊雅等一批外資美妝集團宣布旗下產品漲價后,雅詩蘭黛集團進行的第二波提價。
據了解,雅詩蘭黛集團旗下全系列產品此次均進行提價,涵蓋香水、彩妝、護膚三大品類,漲價幅度在10%-15%左右。“這是全球性的提價,并不是針對中國市場。”業內人士向《化妝品報》記者表示。
誠然,近兩年以來,外資化妝品品牌的提價行為愈發頻繁,一年兩次提價似乎已成為許多國際大牌的慣例。除雅詩蘭黛外,記者發現LVMH集團旗下品牌MAKE UP FOR EVER也宣布將于七月開始提價,此外,同樣屬于LVMH旗下品牌的DIOR也有業內人士透露將于七月進行10%至15%左右的提價。
雅詩蘭黛集團最近一次漲價發生在今年2月。然而,與雅詩蘭黛集團頻繁漲價形成對比的是,其業績卻越來越不理想。
根據2023財年第三季度的財務業績報告,雅詩蘭黛集團的凈銷售額同比下降了12%,凈利潤更是同比大幅下跌了73%。與此同時,從2021年到2023年,雅詩蘭黛的庫存和促銷產品所占凈銷售額的比例逐漸增加,從2021年第一季度的約50%上升至2023年第一季度的超過80%。此外,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雅詩蘭黛集團在618期間的銷售數據并不理想,線下專柜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值此業績持續下滑和庫存壓力加大的局面下,為何雅詩蘭黛仍不斷提價?
首要原因是受到了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海運成本和人工成本上升的影響。據彭博社報道,由于雅詩蘭黛在亞洲的供應鏈較為復雜,該公司的一些子品牌(如Tom Ford Beauty和Jo Malone)的大部分產品需要從亞洲以外進口,這意味著亞洲的經銷商需要提前至少6個月進行訂購。
然而,經銷商未能預測到銷售波動,導致庫存積壓。然而,雅詩蘭黛對此已采取了相應措施。在今年5月的電話會議上,雅詩蘭黛表示已在日本新設一家工廠。《化妝品報》記者也從業內人士處獲悉,雅詩蘭黛的部分產品已開始在中國蘇州的工廠進行加工。
其次,海外代購和免稅店等渠道的貨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雅詩蘭黛的全球價格體系。盡管其官方售價不斷上漲,然而免稅店渠道的折扣力度相當可觀。歐黛化妝品有限公司運營總顧問鄒斌向記者表示:“免稅渠道的產品與專柜版本的進貨渠道不同,生產的版本也不同,這些產品來自不同的工廠,那么自然折扣也有所區別。”
根據中免集團旗下的官方線上購物平臺“cdf會員購”顯示,雅詩蘭黛小棕瓶精華100ml僅售548元;而在雅詩蘭黛天貓官方旗艦店上,75ml規格的小棕瓶精華售價已達1180元。可以說,雅詩蘭黛在免稅店渠道的折扣力度相當于“天天都是618”。
“中國消費者有一個特性,買漲不買跌。”鄒斌表示,“買股票漲的時候就有人拼命搶,化妝品也一樣”。而這也是雅詩蘭黛漲價的重要原因之一。作為國際大牌,雅詩蘭黛要通過提價來保持品牌調性,維系品牌形象。但面對高端品牌之間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和新興崛起的國貨的威脅,雅詩蘭黛又需要線上線下進行促銷活動刺激消費。
今年618,李佳琦直播間75ml小棕瓶到手150ml僅需1180元,雖然價格與官方定價相同,但實際獲得的產品量卻增加一倍。除此之外,其他高端品牌也加大了折扣力度,甚至有部分品牌罕見地推出了買一瓶送一瓶正裝的活動。
雅詩蘭黛不斷漲價,同時又進行大力促銷,似乎漲價成為了給降價留空間的手段。鄒斌也向記者解釋,在節日做一些促銷,也可以達到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快速鋪墊作用。然而,雅詩蘭黛在線上頻繁進行“超級大促”,對線下渠道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雅詩蘭黛近年來加大了對亞太地區的研發投入。2022年12月15日,雅詩蘭黛中國創新研發中心在上海正式揭幕,“設立該研發中心的目的就是針對中國市場,加強與中國市場的聯系,”鄒斌向記者解釋,“中國人口多,市場潛力大,加碼中國市場是必然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