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李婧瑋 上海報道
“太極之道,美輪回”。當將太極陰陽等中國古典哲學思想,同現代時尚美學理念相結合,設計出來的佰草集太極泥面膜出現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絲芙蘭旗艦店的時候,讓見慣了“大場面”的法國消費者也眼前一亮。2008年這一售價高達49歐元(約合人民幣380元)的面膜在巴黎絲芙蘭上架的第一個月就宣布脫銷了。
佰草集太極泥面膜在巴黎的成功,不僅增強了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信心,也讓佰草集系列產品設計的主導者、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徐軍感受到了“將中國傳統文化用現代設計理念表達出來。”所蘊含的巨大能量。
“用文化的理念定位品牌,用文化的根基輔助品牌,具備這些核心思想,設計才會有根”徐軍說。
把握優勢,探索中國美學的深度與廣度
與徐軍見面時,他身著襯衣與西裝馬甲,極為紳士,舉手投足間展示著溫文儒雅的氣質與風度。然而在和他聊了幾句之后記者就發現,這番“西洋紳士”打扮之下,包裹著一顆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和美學的心。他的作品也正如其人,多以國際化風格進行視覺表達,但又內含中國傳統文化與美學思想。
2018年被公認為“國潮元年”,這陣國潮風至今仍是消費市場的熱寵,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及消費者重拾對中國文化的認同,使中國傳統文化在包裝設計上得以復興。借著國潮的東風,市面上開始出現大量中國風的化妝品包裝,但目前的設計多以繁復的紋樣、繽紛的色彩為主,多數只是某一樣或者幾樣中國傳統元素在包裝上的再現。
在徐軍看來,中國美學并不是單一的,“清朝審美偏好極繁,而宋代審美則偏好極簡,比如宋朝的汝瓷沒有任何紋樣,只是通過瓷器的質感與造型來進行視覺表達,這都能代表中國”。
除了中國美學的多樣性,更重要的是,在目前這一派繁榮的“國潮風”背后,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需要設計師們去思考:潮流總是會過去的,如何讓產品既能迎合潮流,又有機會成為經典,才是更重要的問題。
很顯然,中國文化在化妝品包裝設計中更重要的意義并不是簡簡單單地使用一些色彩和“復活”幾個過去的圖形就能實現的,應該在精神、思想層面追求更深刻的理解與表達。
在徐軍看來,書籍就是通向思想更深處的橋梁。
徐軍告訴記者:“如今信息的來源是多樣化的,無論是書籍還是網絡,或是展覽都會帶給我們很多幫助。但是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閱讀書籍,尤其喜歡李澤厚大師的著作。”現代社會,書香油墨似乎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漸行漸遠,但徐軍卻認為書籍為他提供了更為系統而全面的信息,“有幾本書我常年放在辦公室中,有空就會拿出來翻,分別是介紹金絲楠木、介紹美學以及敦煌的。而且有些書我也會反復看好多遍,每一遍感覺都不一樣!”書籍也成為他設計的主要靈感來源。
令徐軍印象深刻的是,他曾經帶領團隊設計了一款數九禮盒,就是將中國文人的閑情雅致運用到包裝設計當中,這可能是外國設計師無法理解的,但在板式上又有國際的風格,顯得時尚而美觀。“數九寒冬”來自于中國的諺語,相傳文人雅士在每年的冬至來臨時會畫素梅一枝,共有81片花瓣,從冬至這一天開始數九,每九天算一“九”,過一天就染紅一瓣花瓣,等81天過去,所有花瓣都染紅后冬去春來,九盡而桃花開,恰似這一紙梅花,詩意翩然。根據這一故事,他們設計了一款禮盒,打開后猶如一扇屏風,里面設計了9個小小的格子放置產品,讓消費者在每一“九”時使用對應的產品。
他說,“這種源于我們文化的設計靈感是中國設計師比較有優勢的地方,應該找到合適的方式去運用,形成文化共鳴,讓我們的品牌與國際品牌相比有差異也有特色,發展就沒有天花板。”
徐軍認為,本土化妝品品牌要與國際品牌同臺競技,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國際化表達也是一種發展需求,我們的作品能讓別人覺得無法復制,又非常國際化,這才是我們想要的。
從個人能力到系統搭建,放眼未來,儲備先行
在復興國貨,追求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化表達方式這樣一個宏大的愿景面前,驚才絕艷的個人才能雖然重要,但更重要則是“系統作戰”的能力以及一刻不停的研發儲備。包裝設計,不僅需要靈光一閃的創意,更需要系統推進。
從業20多年,徐軍在不斷的探索中也開始具備了“搭建系統”的思維。他所在的上海家化開始從三個不同的方面進行創意設計項目儲備。
△徐軍 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2019中國化妝品唯美包裝獎專家評委
一是夯實基礎,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從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挖掘傳統文化。徐軍介紹到:“比如“數九”這個點,我們就是從名稱開始,挖掘當時的生活形態、繪畫作品,產生的原因等等,這就是深度。廣度就比如從遠古到明清,每個歷史時期的文化有怎樣的風格?審美傾向是什么?”
如今90后、95后已成為消費的主力軍,自然也不能忽略他們的需求。因此徐軍所在的創意設計團隊會研究年輕人的審美需求,洞察時尚潮流,把握國際動態,避免設計囿于窠臼,老氣橫秋,力求時尚與傳統并進,這是第二部分的儲備。
第三部分則是將科技與設計結合。“以前都說化妝品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包裝好像跟科學沒什么關系,但現在不是了。”徐軍透露,他們著手研究如何把產品設計與科技結合,增強包裝與消費者的互動性和體驗感。家化一直是一個不給自己設限的企業,如今中國風的設計風格家化已趨于成熟,而如果一直走這種風格,也可能產生審美疲勞,因此家化選擇不懈地探索新的方向,使家化的設計師既不會因為研究傳統文化而落伍,也不會因為研究設計不懂科技。
在科技的加持下,包裝可能越來越好玩,比如可能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桌上會出現一個立體的投影展示產品,又或者包裝可以變色等等,也許有些功能現在已經實現,但徐軍堅信互動一定是未來產品設計的很大的一個發展空間,“曾經聽到一個觀點,認為化妝品的配方在功能上沒有特別明確的劃分,反而是包裝給了消費者很強的聯想,越來越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很有可能未來消費者都不在意里面的產品了,而是因為包裝符合他的審美且有趣,所以產生購買行為。”
除此之外,徐軍認為個性化定制也是包裝研發一個發展趨勢,一人一瓶,“千人千面”,每一個包裝的顏色、文字、圖示都不一樣將成為可能。
有了這些系統性的儲備,“不管遇到怎樣的項目都能尋找到合適的手段操作”徐軍說。
回歸自我,藝術本身也是生活
從業20余年,徐軍在上海家化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帶領著設計團隊負責完成除佰草集外,雙妹、六神、美加凈、高夫、玉澤、啟初等品牌的產品設計和開發工作,他們的設計師團隊的設計作品曾獲得多個國家級、世界級設計獎項,他本人也先后獲得上海市勞模、德藝雙馨優秀設計藝術家、中國設計事業先鋒人物等稱號。
作為一名設計師,在“工作”這個維度上,可以說徐軍早已經功成名就。但回歸到“生活”這個維度,他則還有更多的夢想。
學習藝術出身的徐軍一直希望能回歸藝術,延續多年以來對油畫的追求,將中國文化融入繪畫當中,創做一些作品。“我想把中國的文化或者理念通過當代藝術表達出來。”說著,徐軍向記者展示了一副他在05年完成的概念作品:“這就是用油畫的肌理去表達中國傳統的云紋。”
「圖為概念作品圖樣」
可以看出,即使是在作畫這件事情上,徐軍所欣賞的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國際化表達的思想仍然貫穿其中。也許對于他來說,生活和藝術、工作和生活、中國傳統和國際化表達方式,早就渾然一體,各自成為對方的一部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