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江夢茜
“點杯珍珠奶茶,不加糖。”似乎已經成為想吃怕胖年輕人的專屬菜單。不僅僅是瘦身,抗糖化風潮已經蔓延至護膚界。眾多國內外化妝品品牌推出價格不菲的口服抗糖丸、抗糖液、抗糖面膜等系列產品、明星與KOL也開始引領抗糖“風潮”。
風起
不知何時起,“抗糖化”這個詞在代購、美妝KOL、朋友圈中火了。小紅書上,可以看到關于關于“抗糖化”有超過20000篇筆記,184件商品,而這其中有美妝博主的科普、微商代購的銷售噱頭、也有渾水摸魚的商家蹭熱度。
在淘寶上搜索“抗糖”相關關鍵詞,可以看到眾多國內外相關產品,從中也發現了這樣幾個現象:
首先,抗糖護膚品品類多樣,涉及口服丸、口服飲品、面膜、精華等多個品類。從記者在淘寶上搜集的相關數據可以看到,抗糖面膜銷量領跑其他抗糖護膚品類。
其次,進口抗糖丸、抗糖口服液價格普遍較國產抗糖護膚品牌高但銷量遠低于同類國產護膚品牌。
此外,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部分抗糖化妝品在產品標題名稱搜索關鍵詞中貼上了“抗糖”的標簽,但真實產品名稱與相關宣傳文案并未涉及“抗糖”相關功效、機理,似乎有“蹭熱度”之嫌。
最后,就用戶評價來看,抗糖面膜評論區的側重點仍舊以補水保濕為主,而口服美容護膚品評論區大多數是消費者期待堅持服用后能帶來美白效果的評論。
風從何來?
抗糖化到底是“空穴來風”,還是“勢在必行”,我們需要從糖化產生的根源來了解。
四川天晟制藥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龍春艷告訴記者,糖化反應又可以稱作美拉德反應。簡單來說,糖化反應就是在沒有酶、不需要額外提供能量的條件下,糖分子和蛋白質/脂肪分子結合在了一起,生成“AGEs”復合物質的過程。
“AGEs”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生長和集聚,讓皮膚中的膠原蛋白逐漸變硬變脆,皮膚漸漸喪失彈性、開始松弛下垂。
廣州環亞化妝品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龔盛昭告訴記者,糖化是一種自然現象。糖分是維持我們身體正常功能的重要部分,糖化反應無時不刻在我們體內發生,影響糖化的因素有紫外線照射、年齡、疾病、內分泌等。
抗糖產品有功效嗎?
記者隨機抽取了淘寶上三款來自日本的抗糖丸、抗糖液、抗糖面膜查看其功效機理與主要成分。
POLA黑B·A抗糖丸采用魚腥草、銳刺山楂、羅馬洋甘菊、葡萄葉等成分,具有抗糖化功效,可預防糖化物產生。
AXXZIA抗糖飲品采用桑葉、紫菊花、銳刺山楂三種高濃度天然植萃、余甘子、小茴香兩種抗糖精華和深海魚膠原蛋白肽與山竹果提取物等達到抗糖化的效果。
AG抗糖面膜兩部曲采用洋薔薇花精粹為主的植物復合抗糖配方防止皮膚老化。
那么這些看上去具有抗糖功效的成分,是否真的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呢?
龔盛昭認為,對抗糖化就是要阻止糖與蛋白質的反應,也就需要體內酶或者其他物質阻止糖化。但他也坦言,目前就他所查閱的文獻來看,這個機理并沒有完全講清楚。
“目前抗糖化還是炒作概念的階段。”龔盛昭告訴記者,炒作概念是化妝品宣傳常用的手段,但消費者也習慣消費新的概念。
龍春艷也有同樣的看法,她認為在護膚品中加入一些產品滲透性好,能直達細胞的物質,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蛋白質糖化,但效果并不能保證,此外,產品類別、品質不同會有功效強弱的差別。
“部分化妝品功效宣傳存在過分夸大的情況。”龔盛昭認為,即使抗糖化護膚品有效果,但如何突破皮膚的屏障,進入我們的皮膚深層發揮功效,值得研究。
結語
在化妝品行業,消費者不僅需要消費新的產品,同樣需要消費新的概念已經成為共識,但受科技發展水平限制,并不是所有新的概念都能夠落地。前沿的概念能為化妝品研發、生產、宣傳等環節帶來新的能量,但如果只是假借新的概念與產品結合,或許能嘩眾取寵博一時眼球,長久來看必然會被消費者拋之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