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人類歷史長河中的無數燦爛文明猶如滿天星斗,而作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中華文明始終熠熠生輝。
近年來,隨著國人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感不斷提升,中式元素、東方意蘊、民族非遺工藝正突破現代潮流文化圈層,重新定義著“時尚”概念。
同時,中國傳統文化正為中國品牌注入越來越多的創作靈感和精神內核,與現代潮流與科技碰撞出象征性的“圖騰產品”,培育成一代人獨有的文化符號,花西子是其中之一。
繼“苗族印象”系列、“傣族印象”系列之后,日前,花西子正式推出了“蒙古族印象”系列新品,包括“玉養蜜粉餅”“玉容紗粉餅”“玉養氣墊”“腮紅”“眼影盤”“唇紗”6款彩妝及限定周邊,并聯合著名彩妝師、明星造型師樸柯文打造隨心颯美的蒙古族妝容,傳遞颯爽自在東方美。
作為一次鏈接公益與商業的“中國式探索”,“蒙古族印象“系列上新的同時,花西子公益“衣脈相傳計劃”也行至第三年。今年,花西子為內蒙古科爾沁地區的10所學校、3300多名蒙古族學生,帶去了嶄新的專屬民族校服。
01
傳承蒙古族非遺匠心
傳遞多元民族文化之美
馬鞍、箭囊、皮壺、皮包……長期的游牧生活讓蒙古族養成了將皮毛作為原材料,縫制必需品的生活習慣,周而復始間,皮具已然成為蒙古族文化的縮影,在皮子上刻畫或燙出美麗圖案也是蒙古族在日常語境中對美的堅持。
據了解,每一幅蒙古族皮畫都要經過繪畫、裁皮、雕刻、染色、拋光、定形等工藝,完成一件皮畫需幾十道純手工工序。在2008年和2021年,蒙古族馬具制作技藝和蒙古族皮藝分別被批準列入第二批和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過,由于馬具制作和皮藝作業工序復雜、材料成本高昂,其傳承和保護正面臨瓶頸。
秉承傳承蒙古族非遺匠心的初衷,在“蒙古族印象”系列打造中,花西子充分融合了傳統馬鞍工藝、非遺皮雕、蒙古圖騰紋路等元素。為了讓產品真正體現蒙古族人民的藝術精髓,花西子邀請了蒙古族科爾沁皮雕畫非遺傳承人——嘎瓦老師共同探尋皮雕技藝。
彩妝是物質創造與體驗創造的集成與統一。除民族非遺工藝傳承外,花西子“蒙古族印象”系列新品創作還與蒙古族的傳統文化、服飾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
比如,腮紅的顏色靈感來自陽光照射下蒙古族女孩紅潤而熠熠生輝的臉頰;唇紗的顏色靈感來自蒙古族的日常食品——蒙古族鍋茶;彩妝盤的7個顏色則分別來自內蒙古草原自然景觀的“霞光”“沙漠”“草原”“星光”“大山”“紅日”等7種不同自然風光的顏色。
此外,為了從妝品、妝容、妝教等多角度傳遞蒙古族颯爽自在之美,花西子還攜手品牌形象代言人杜鵑、著名彩妝師/明星造型師樸柯文,結合蒙古族民族特色推出隨心颯美妝,將馬背民族的自在、靈動、颯爽與中國妝容創新結合,賦予傳統時尚之美。
從融合了苗族銀飾鍛造和鏨刻工藝、苗銀代表性圖騰紋樣的“苗族印象”系列,到以傣族經典孔雀圖騰、傣族經典花植和傣妝為靈感的“傣族印象”系列,再到近期推出的“蒙古族印象”系列,花西子正在傳統文化命題與時尚賽道的融合上探尋更多的可能,通過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逐步構建起完整多元的“印象東方”系列。
02
投身民族公益
于暗處燃燈,在陽光下播種
從民族文化中汲取營養與靈感的同時,花西子還投身民族公益事業的耕耘中,成為民族文化傳承的一員。
今年,伴隨著“蒙古族印象“系列上新,花西子公益“衣脈相傳計劃”來到了第三年。此前,該計劃已先后為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貴州黔東南州雷山縣的1800名傣族學生、1600名苗族學生定制了“專屬民族校服”。
“衣脈相傳計劃”于2021年由浙江省宜格慈善基金會在花西子品牌支持下發起,致力于為56個民族打造具有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校服,豐富校園文化、突出民族之美,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推動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今年,花西子與中國美術學院專業設計師團隊進行公益合作,為內蒙古科爾沁地區的10所學校、3300多名蒙古族學生,帶去了具有民族特色并符合現代審美的校服的專屬民族校服。這些專屬校服以極具內蒙古地域文化的天空藍、哈達白為主要配色,巧妙地運用富有濃厚蒙古族特色的哈木爾紋、石榴紋、扣袢兒、坎肩等造型元素,融入了拼接碎布的古老鑲邊工藝。與此同時,校服還結合了當代設計元素和運動休閑風格,整體設計莊重大方又舒適自由。
事實上,衣脈相傳計劃,只是花西子“宜文公益”之一。目前,品牌還落地了“民族文化進校園”的“薪火傳承計劃”,該項目第一期已經走進四川涼山州,計劃5年投入500萬,將在當地100所少數民族學校的課堂,幫助青少年接觸、學習、傳承有特色的非遺民族文化項目,預計有10萬名學生直接受益。
創立于2017年的花西子是一個年輕品牌,注定有來不及向外界展示的真實一面。不過,在民族公益事業的年復一年的耕耘中,公眾將逐步意識到:花西子所承載文化內涵與社會責任遠比想象中深厚和廣闊,這將成為品牌寶貴的隱形資產,支撐品牌走得更久、更遠。
03
構建中國時尚話語體系
讓文化和科技在山頂相遇
如今,當人們提到東方彩妝時,花西子基本會是第一時間被想起的品牌。更關鍵的是,這樣的聯想已不止發生在中國,而是全球范疇的。
過去幾年內,花西子以文化為媒介,通過搭建全球獨立站、入駐亞馬遜、打造海外官方社媒內容等方式,一步步將“東方文化”“中國妝”帶至美國等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中國品牌日”前夕,由新華社主辦的首屆中國品牌全球傳播力大會上,花西子入選中國品牌全球傳播力綜合領域優秀案例TOP10,茅臺、華為等正在其列。
從中草藥、養顏古方等東方智慧,到竹編、蘇繡、花絲鑲嵌、琉璃等傳統材料,再到雕花口紅、玉養系列、蒙古族印象系列……一個又一個創造性的美學產品背后,是花西子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創新,也是其多年深耕科研所凝結的成果。
從誕生之初,花西子便以傳承東方文化為己任,以百年品牌的標準不斷提升產品研發力、品牌文化與美學價值,不斷深挖傳統美學與工藝,將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碰撞結合,賦傳統予時尚。
為了更好地在色彩、工藝、材料等領域挖掘中國特色,成立以來,花西子多次闖入彩妝領域“無人區”。在國內,花西子不但是第一個明確提出打造“東方美妝研發體系”的品牌,還擁有中國美妝品牌第一個CMF實驗室、國內首個全息化的AI感官行為研究系統。
去年,花西子首次對外宣布其構建東?美妝研發體系的5年規劃,計劃投入超過10億元,在多個產品創新、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展開布局,打造一個門類完善、技術先進的東方美妝研發體系。
具體而言,東方美妝研發體系不僅僅是在配方或原料上結合東方特色的點狀探索,更包括了東方肌膚膚質膚色研究、中醫藥理論研究、東方原料研究、東方配方研究、東方技術體系研究、東方色彩體系研究、東方材質、東方工藝與現代應用等一整個體系。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品牌的文化自信亦然。長期以來,中國的彩妝行業標準、文化和體系,有很深的西方烙印,對國貨彩妝而言,東方美妝研發體系的搭建需要長期主義的堅守。
從皮膚學研究、原料研究、配方創新,到嚴苛的質控標準,再到全面的評價體系……科技與文化之根越扎越深、越扎越穩的花西子,正逐步構建獨屬于自己的時尚話語體系,并代表中國品牌“走出去”,讓中國品牌、中國文化的力量被世界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