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的最后一個工作日。
時間的門檻不容停留,疫情平息后,打開家門、走向復蘇的第一年即將劃上句號。
回望過去的日子,對化妝品人來說,這一年,是安不忘虞的一年。
身邊的朋友紛紛提前還貸,美妝公司開始轉賣品牌,無論個體還是企業,都正用長痛不如短痛的方式,盡可能降低未富先老的不安。
王國安拍賣了廣州珠江邊的豪宅,不過,在韓后荒廢了五年后,他仍相信只要不下牌桌就有機會。
這一年,是成敗利鈍的一年。
沖破歷史極值的不是生意增長率,而是伴隨全球氣候惡化的高溫和嚴寒,A股反復保衛著3000點,美妝行業終究沒等來預期的報復性增長。
呂義雄艱難走出了沼澤地,重兵抖音的上美今年單平臺GMV近33億元,但整體銷售額也僅超過了2017年的數字。
這一年,是后發先至的一年。
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京東,茅臺拿鐵、淄博燒烤熱火朝天,跳出國門的“科目三”土不土不重要,群眾喜歡就足夠了。
比亞迪追上了特斯拉,在全球最受歡迎TOP5電動汽車中占據了三款;珀萊雅追上了巴黎歐萊雅,國貨美妝時隔五年再次登頂雙11銷冠。
這一年,是跨山壓海的一年。
中國告別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地位,電商和人口紅利成為逐漸被淡忘的術語,反而是Temu、Shein依靠跨境電商在海外消費市場拔地而起。
薇諾娜把研發中心建到了法國,花西子進駐日本高端百貨,把門店開到香奈兒對面,盡管海外產品定價已是國內市場的兩倍,但“79元眉筆”依然難逃口誅筆伐的命運。
這一年,是改弦易轍的一年。
小米開始造車,小紅書押注直播,泰勒·斯威夫巡回演唱會的門票收入達到破紀錄的10億美元。
歐萊雅的斯鉑涵去了LVMH,科蒂的承靜加盟逸仙電商,聯合利華迎來了新一任CEO,POLA終于把子公司開進了中國。
這一年,是敦本務實的一年。
國內考研報名人數九年來首降 ,學歷貶值和就業壓力疊加之下,比起卷學歷,“找個班上”成為更多應屆畢業生的務實選擇。
當融資金額消耗殆盡,新銳品牌大批退潮,高舉高打不再是美妝品牌的集體選擇,它們紛紛計劃降低廣告預算,把錢花在刀刃上,向內挖掘研發護城河。
這一年,是變幻莫測的一年。
ChatGPT魔盒開啟,AI第一次作為生產工具走入你我身邊,也如同“魔法藥水”一般灑在美妝行業之間。
驟變的還有化妝品世界的商業模式,鄭春穎時隔三年再度與經銷商面對面,喊出要重新建立零售渠道認知,自然堂不再簡單追求全國一盤棋,轉而通過業態間差異化定價改寫局面。
這一年,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年。
核污水風波下,國產品牌紛紛公開宣布更換日本進口原料,元氣大傷的日系品牌恢復市場信心還要等上幾年。
從玻尿酸、喜默因到重組膠原蛋白,本土品牌對國際品牌的王牌成分不再亦步亦趨,轉而通過自主開發掌握原料話語權。
這一年,是不幸的一年,也是幸運的一年。
不幸的是,口紅效應已不再靈驗,化妝品行業注定不能毫發無損地穿越經濟周期。
化妝品產能過剩的現實難以扭轉,三兔、澤平、美蘭……我們熟知的一些品牌、企業正被市場淘汰,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的同時,基于生存為目的的同質化競爭難以避免。
幸運的是,中國化妝品產業今天經歷的一切,是中國整體轉型升級的一部分,它與國家的政治制度、思想傳統、社會規范緊密相聯。
如今,國家正著力擴大內需,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未來,全球化妝品市場最激烈、最精彩的競爭將持續在這片土地上演。
最后,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里,請再次接受我們的祝福:祝每一位化妝品人在2024年如愿以償,四季平安。借用《漫長的季節》中出租車司機王響在真相大白之后呼喊的那句話:向前看,別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