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福利网站/麻豆三级视频/国产色在线 com/午夜影院操

首頁 / 數據

化妝品公司開始裁員,意味著什么?丨每周一話

楊敬玲|作者|2024-03-04 15:39:12
轉載
持續優化成本,化妝品行業進入深度洗牌期。

2024年剛入春,多家化妝品行業企業及品牌便先后傳出“裁員”消息。僅在近期,就有雅詩蘭黛、資生堂、梅西百貨及美國高端護膚品牌Matter of Fact陸續宣布裁員相關信息。這其中,Matter of Fact品牌的裁員力度最狠——該品牌此前已進行兩輪裁員,其上周裁掉了所有剩余員工。

640.jpg

前日(3月1日),外媒披露的消息顯示,資生堂集團為1500名日本員工提供“提前退休”計劃,旨在促進自身的增長和盈利能力。資生堂集團透露,其將在4月17日-5月8日期間,向日本約1500名符合特定年齡和任期標準的員工,提供“提前退休”激勵計劃,約占資生堂全球員工的3.7%。資生堂針對日本員工的這一“提前退休”計劃,被業內解讀為變相“裁員”。

近幾年業績承壓的雅詩蘭黛集團發布的裁員消息也備受關注。根據該公司2月初披露的信息,其為了實現2025、2026財年的利潤恢復目標做了一系列規劃,其中就包括裁員計劃,其稱預計全球裁員3%-5%,根據雅詩蘭黛集團公開的基于2023年6月30日的員工基數測算,此次裁員人數預計最多達到3100人。該計劃的啟動需耗費公司約5億至7億美元的費用,但以此實現的營業利潤將增加至11億至14億美元。

相比之下,梅西百貨閉店與裁員并舉的計劃和嚴控成本的措施則更加徹底。除了計劃關閉150家門店,梅西百貨宣布計劃裁員2350人,約占總員工數的3.5%。該公司預計,2024財年的員工解雇費將達5000萬美元。而就在2023年,梅西百貨通過簡化運營成本節省了1億美元,其在公司瘦身中已經嘗到了“甜頭”。

從品牌“瘦身”、閉店到裁員,持續優化成本,成為化妝品企業2024年的一大方向。

近幾年來,做減法是各大化妝品公司應對市場競爭的共同選擇。2023年,聯合利華、資生堂集團、花王集團等多家化妝品跨國巨頭均已實施品牌“瘦身”,紛紛出售旗下一攬子品牌,頭部大公司開啟品牌“大甩賣”模式已屢見不鮮。此外,同樣是在2023年,亦有多個國內外化妝品品牌宣布關閉線下或線上門店,化妝品品牌閉店的新聞也不絕于耳。

到了2024年,企業“瘦身”的對象和重心,則似乎從品牌、門店落到了員工身上,由此可見化妝品企業持續嚴控成本、止血止損的決心。

誠然,在商業社會,企業出于保增長保利潤的目的,作出優化成本的舉措本無可厚非。優化成本、降本增效、品牌瘦身也已經在行業內提及多年,然而,像今年這般頻繁地傳出裁員消息,在化妝品行業并不多見。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行業發展的大環境還將繼續承壓,全球經濟和化妝品行業的整體復蘇仍需要時間。化妝品企業密集裁員,給行業傳遞了怎樣的信號?

首先,行業進入收縮期,化妝品企業的擴張需要更加審慎。

在數年前的一次化妝品報年會上,有一位來自中國臺灣的化妝品行業人士在會上感嘆,“看到你們(化妝品企業負責人)為公司定下20%、30%甚至50%的增長目標時,我非常羨慕,因為臺灣的化妝品企業增長僅維持在10%甚至個位數水平。”這個細節令筆者印象深刻。

如今,大約十年過去了,無論是國際化妝品巨頭還是國內化妝品企業,能夠取得兩位數增長甚至10%,保持正增長,已經是不錯的成績了。這不僅是因為受到前幾年疫情的影響,也是內地化妝品行業已經走過了近二十年野蠻生長的高速增長期,如今正在迎來低速增長的規范發展階段。

從大開大合的擴張期,走到謹慎布局的收縮期,化妝品企業對行業和企業發展的心理預期正在發生變化,行業也進入深度洗牌期。在低增長、低預期的心理預設下,企業出于保增長、保利潤的需要,節省成本、控制開支,關停表現不佳的品牌和門店,裁撤部分人員和部門,也就不難理解了。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擴張計劃,比如上新項目、新品牌,開設新門店等新的動作,都需要更加慎重。

其次,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企業資源應該向重點領域、重點品牌傾斜。

當銀錢不寬裕時,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把錢花在刀刃上”,一分錢掰成兩瓣花。化妝品企業應當更加重視企業關乎生存發展的長期投入領域,如技術研發和產品生產,而對于以往最“燒錢”的營銷環節,或許可以稍稍降降溫。

對于擁有多品牌矩陣的大公司來說,向重點品牌和品類傾斜更多資源,精簡品牌、精簡產品線,著力發展主品牌和投入第二增長曲線,將成為更多公司的選擇。

第三,人才依然是企業最重要的核心資產和競爭力之一,未來化妝品行業的人才爭奪將進一步加劇。

人才建設非一日之功。即使化妝品企業開始裁員,核心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優秀團隊的搭建與沉淀,仍是支撐企業長遠發展,需要長期建設、維護的重要工作。

從長遠來看,眼下的化妝品公司裁員計劃,是部分企業在特定發展環境和發展階段下的動作。它不是一個常態化的現象。未來,各大化妝品公司對于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的爭奪將更加激烈。


評論列表

(0條)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