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美妝博主Golloria George在Tiktok上爆火,一條視頻播放量2000萬,爆火的理由略“魔幻”:她抱怨自己買粉底液時,買不到合適的色號。
這并不像2020年代消費者會遇到的問題,但是在北美,這個問題正廣泛存在。
2024年,黑人女性的底妝色號困境
Golloria George來自南蘇丹,“南蘇丹人的特點是,才華橫溢,而且膚色超級深。”在一個短視頻中,她這樣介紹自己。進入Golloria George的Tiktok主頁,可以看到她關注度最高的內容是一個“測試某品牌最深色粉底液”的系列,每一集都擁有過百萬的播放量。在每一集里,她都表達了類似的主題:這些號稱“最深色號”的粉底液,不適合她的膚色不說,甚至都談不上好用。Golloria George的內容引發了有色人種社群,尤其是黑人女性的廣泛共鳴?!翱吹矫缞y博主,涂完底妝,臉變黃了,我最早很崩潰,現在則已經麻木了。這就是我們這個社群的現狀?!?/p>
一位黑人女性評價上述Tiktok視頻稱。黑人女性選底妝色號的困難出現在諸多方面,比如常被告知色號庫存不足,或者貨不對板,收到的產品和圖片差距過大等。在品牌提供的底妝顏色上,相比淺膚色從冷色調、中性色調到暖色調的“50種米色”,一個品牌提供的少量深色色號,多半都是以紅、棕為基色,并沒有考慮“冷色調深色皮膚”的存在。
“多數品牌所謂‘深色底妝’,差不多就是一個美黑的白人,能用到的所有顏色?!币晃痪W友一針見血地指出,“至于黑人的皮膚到底是什么顏色,感覺他們根本沒認真考慮過。”
在推薦合適底妝時,Fenty、Haus、Rare、NARS幾個品牌的出鏡率很高,它們的色號覆蓋范圍廣,遮瑕力強,廣受深膚色消費者好評,但這些品牌并不平價,而且為數過少。
黑人女性找不到合適的底妝色號,這不像是2024年還會出現的問題。2017年,蕾哈娜推出的美妝品牌Fenty Beauty曾在行業內掀起了一場變革。當年,該品牌推出的Pro Filt'r粉底液以40種適應不同深、中、淺膚色的色號,重新樹立了有關膚色包容性的底妝標準。自那以后,在底妝色號方面體現包容性、多元化、種族平等,成為了人們對主流品牌和新興小眾品牌的一種固有要求。
而今,這種美妝領域對深色色號的包容性變革,開始飽受質疑。
“后Fenty Beauty”時代
流于表面的深色底妝
多達40種底妝色號,放在2017年似乎很震撼,但在2024年已顯得平淡無奇。歌手Lady Gaga推出的美妝品牌Haus Labs有51種色號,“A妹”Ariana Grande推出的Rem Beauty更夸張,有60種色號。
部分品牌在色號數量方面的“軍備競賽”,早已被不少消費者質疑有炒作嫌疑。消費者需要的是適合自己膚色且產品質量高的粉底液,而非數字方面的“比大小”。除了推出色號外,品牌還需要進行足夠的測試,來確定色號適合特定深色皮膚的模特,適合她們的皮膚底色、皮膚干油程度,以呈現自然的妝容,這些都需要一個品牌真正關注深膚色群體的特點和需求。
與此同時,“底妝色號過少”成為了一些品牌在社交媒體被批評的原因。包括2023年8月才推出的Prada Beauty,旗下某粉底液擁有33種色號,僅有10種深色;曾以“蘿卜丁口紅”走紅中國的路鉑廷,推出的Teint Fétiche Le Fluid粉底液也飽受質疑?;瘖y品報在美國連鎖百貨店諾德斯特龍查詢該款單品,發現其色號僅提供18種,其中只有4種稱得上深色。
△截圖自諾德斯特龍官網
無論是部分品牌盲目追求底妝色號的數量,還是消費者抱怨另一部分品牌“底妝色號過少”,都反映了這些美妝品牌和消費者實際需求的不匹配。
根據前述觀點,深膚色人群同樣有冷暖色調的需求,僅4種深色號底妝是遠遠不夠的。路鉑廷粉底液為代表的產品被質疑“表面功夫”。社交媒體上,人們這樣評價這款粉底液:從淺色到深色的跨度變化太大,明顯是在多元化的壓力下才添加的幾種深色。
類似的例子很多,比如Make up forever的產品宣傳中共20種色號,以淺色為主,幾款深色色號放在后面,因透視的原因顯得“更小更少”?!八麄兪沁B裝樣子都不想裝了。”Reddit上,一位網友吐槽。
開發成本高,缺乏消費者
多元化底妝面臨“惡性循環”
對美妝品牌尤其是新銳品牌來說,推出更多底妝色號,跟“裝裝樣子”無關,更多時候是一個成本問題。化妝品專家Esther Olu科普道,粉底一般由“基礎配方”混合而成,這個“基礎配方”通常是純白色的,往上面添加顏料,可以創造出不同色號?!啊A配方’能夠提供產品質地和遮瑕功能,供應商會將其價格抬得很高,然后每多一個色號,再多收取進一步的費用?!彼f。
因此,色號廣泛意味著更多成本。 在經濟形勢下滑的情形下,資金短缺的新銳品牌必須尋求各種手段來減少開支,這擠占了本就不多的產品開發成本。Grieco的新銳品牌Relevant: Your Skin Seen推出了粉底液,維持色號包容性和產品成本方面的平衡,令他感到疲憊:“我親身感受到,進軍化妝品行業有多么難了,畢竟沒有人愿意在化妝品專柜前,感到自己被排除在外?!?/p>
一個在化妝品行業工作多年的匿名網友,觀察到了另一個現象。她表示,黑人女性傾向于購買具有包容性歷史的品牌,品牌忠誠度較高,如果一個品牌從沒有與有色人種群體建立起信任,貿然推出更具包容性的色號范圍,就會產生嚴重的產品積壓問題?!暗綄9褓徺I深色色號,被告知沒有,這種現象為何產生?因為如果一個品牌事先沒有與有色人種群體建立信任,他們在產品開發階段,究竟如何確保深色色號的銷量問題?”
化妝品開發專家Julian Sass總結:“當品牌不能迎合所有膚色時,它就會自我隔離?!痹谕瞥鲆潦?,一個品牌沒有黑人客戶群,只是迎合社會潮流推出幾個并不適合黑人的色號,如果品牌不嘗試改變,這種循環就會一直延續——推出少量深色色號,沒有黑人購買,推出更少的深色色號并減少庫存。
而另一邊,深膚色消費者除了購買昂貴的中高端粉底液外,如果不想讓自己看起來像一個“過度曬黑的白人”,就只能去尋找專門針對黑人群體開發的品牌。有色人種很少使用針對傳統白人群體的粉底液,白人也很少購買有色人種消費者“扎堆”的品牌,這就是歐美底妝“多元化”面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