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碩
2023年國內化妝品零售總額增長(5.1%),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22年的低基數和疫情過后的消費反彈,這些有利因素在2024年將不復存在。
相反,2024年美妝消費市場還受兩個相當不利因素的影響:1. 零售商們掀起的價格戰;2. 廠商同質化的產品供給。
疫情期間,拼多多的逆勢增長,讓 “低價” 成為線上線下零售業共識。2024年,為爭奪用戶,幾乎所有零售商都在強調低價策略。
線上,京東將低價戰略列為京東零售未來三年最重要的戰略;淘寶加大了對價格優勢商品的搜索流量傾斜;抖音對標拼多多定向引入了大量低價爆款商品。
線下,沃爾瑪在春季期間推出了一系列低價策略,包括在日化家清等多品類推出9.9元一件、三件9折的選購專區;盒馬開啟折扣化策略,并繞過經銷商,向廠商要求更低供貨價。
零售商在供給側不約而同轉向“比拼全網最低價”,根源于消費者在當前宏觀環境下,變得更精明、精簡。
與此同時,過去多年中,國內化妝品市場積攢了大量以爆款、銷量為導向的同質化產品,諸如風格趨同的平價彩妝、賣點趨同的功效護膚產品等,將首先被此輪價格戰波及。
對美妝品牌而言,價格戰的后果很可能是:在持續“以價換量”下,制造成本和盈利能力進一步走低,甚至危及品牌生存以及行業的健康發展。前不久,在36氪一項對企業主和投資人的問卷調查中,當回答“2024,你的產品會降價嗎”這個問題時,大部分人沒有回避價格戰存在的現實,但共識在于:價格戰不可持續,價格力也難以成為企業真正的競爭力。
面對零售商們掀起的價格戰,已有品牌嚴陣以待,除了一如既往地重視科技創新、供應鏈管理外,還通過控價、穩定忠實客群等方式,提升盈利能力,形成良性業務循環。
雅詩蘭黛正在將戰略轉向定價。其CEO表示由于疫情期間的波動性,導致品牌折扣過多。為提高毛利,雅詩蘭黛計劃在不影響銷售情況下重新收回這些折扣,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工廠的產能利用率。
資生堂2024年計劃減少在中國市場的促銷行為以及對大促的依賴,瞄準高端市場以及3-5線城市新中產增長機會。
丸美將“控價”定為2024年的重要工作,并稱絕不允許任何平臺、以任何理由破價、內卷。
上海家化則在本周發布的年報中提到,將主動舍棄低毛利、低利潤、低品牌溢價的品類業務,盡管這一調整會在短期內造成收入壓力。
在人口結構、居民收入等因素的影響下,國內化妝品市場很難再有此前高速增長的機會,“盈利”應當成為美妝品牌最重要議題,被放置在增長速度和市場份額之前,這一轉型來得越早越好。
編輯: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