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2日被聯合國定為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 ,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當下,ESG理念盛行于化妝品行業,企業價值創造不再只關注財務表現,而是擴充至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環境價值三大維度,眾多美妝品牌也積極參與到環保活動中來,試圖向消費者傳達他們“長期可持續”的發展理念。
然而,在可持續發展的世界里遨游也極容易“誤入歧途”。前有聯合利華集團因涉嫌“漂綠”——夸大宣傳自己的環保工作而被英國政府調查,后有歐盟委員會及美國FDA接連出臺嚴查“漂綠”行為的法案,如今,連向來被視為“環保包裝”的“替換裝”化妝品也受到了來自業內人士的“炮轟”。
海外知名化妝品財經媒體《Glossy》在其“懺悔錄”(Confession)欄目中,請到了數名曾在多家化妝品包裝供應商從事銷售工作的專業人士,她們中或有人擁有包裝采購和設計方面的經驗;或有人在大學擔任教授,為下一代美容行業專業人士講授化妝品包裝課程;或有人在過去的七年里一直從事有關化妝品包裝管理的幕后工作,經常幫助品牌制定正確的包裝方案,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業內人士齊發聲:
反對塑料“污名化”
“我最反感的是目前在美容領域非常流行的抨擊塑料的言論——因為很多從業者和媒體都試圖把塑料污名化,將它定位為天生的壞東西,很多消費者也接受了這種觀點。”在常春藤聯盟之一的高校執教的Andrea(化名)對《Glossy》說,“但是,當我們看到一些品牌為了擺脫塑料而改用玻璃和鋁等替代材料時,我們不得不指出,它們也會對環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尤其是在碳排放方面。”
“玻璃和鋁在原材料提取和制造過程中都是非常耗能的,以至于它們的碳排放量通常比標準的 PET 塑料要高數十倍!而這一點卻無人指出。”Andrea補充道,“相反,品牌和消費者只關注這些包裝材料的可回收性,而不是它們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對地球環境產生的影響。”
曾服務于多家化妝品包裝供應商的Jennie(化名)也對前者的觀點表示認同。并指出,倘若品牌不能為“可回收”包裝做好充分的基礎設施配套,那么這一切其實毫無意義。
“在我意識到玻璃并不總是可回收利用之前,我一直以為玻璃本質上是更好的,這取決于你住在哪個城市。” Jennie說,“美國的回收基礎設施實際上相當混亂,因此很難確保一個品牌的玻璃瓶和鋁罐最終都能得到回收,回到它們的工廠里。在我看來,可回收性往往是最不有效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之一。”
Jennie鼓勵品牌從減少產品的整體包裝開始。她認為,許多品牌使用的包裝材料遠遠超過了保護產品完整性所需的材料。
“美觀當然是原因之一,但還有一個原因我想很多消費者并沒有意識到,那就是‘尺寸印象'。品牌意識到,大多數消費者不會閱讀產品上的完整填充尺寸。相反,當(購物者)試圖確定一個品牌的產品與競爭產品相比的價值時,他們傾向于從視覺上進行評估。如果A品牌的包裝稍大,即使數量相同,大多數消費者也會認為它比B品牌更有價值。不幸的是,過大的包裝會給人一種‘物美價廉'的印象。”她介紹道。“即使是我,在化妝品包裝行業工作了這么久,也會陷入這種境地。當我拿起一個輕巧的塑料包裝產品,我就忍不住會想:‘嗯,這個感覺很便宜!’如果它是用玻璃瓶之類的包裝,我入手感覺很重,那感覺就截然相反了。”
遠離“看不見的浪費”
曾從事包裝采購和設計方面工作的Howard(化名)則談到了與產品相關的看不見的浪費。她指出,有許多物質浪費是不為消費者所知的。
“這就是所謂的‘三級包裝’,基本上就是在運輸過程中 ‘保護包裝的包裝’——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不見的。” Howard說,“我最近在為一個品牌工作,該品牌推出了用紙盒包裝的護發產品。從字面上看,它就像一個牛奶盒。除了減少塑料等材料的使用外,這些紙盒還可以完全平裝運輸。”
Howard指出,與玻璃瓶或鋁瓶相比,紙盒裝化妝品所需的三級包裝非常少,而玻璃瓶或鋁瓶很容易破損或凹陷,因此品牌不得不在運輸過程中加入大量泡沫塑料或其他減震材料,而這些‘三級包裝’帶來的廢棄物和碳排放量都是不可估量的。
“我認為很多品牌并未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減少三級包裝的浪費上,因為消費者并沒有真正看到這些努力,因此它們也懶得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工夫。” Howard說。但是,她也同時表示,如果品牌努力減少三級包裝的使用量,他們可能會立即看到可持續發展的好處,但他們也可能會增加包裝在運輸過程中的破損量,這也是浪費的一個來源。
“替換裝”的環保疑云
通常來說,化妝品‘替換裝’都被消費者視為環保且節約的化妝品包裝方式,但Jennie卻指出,這一包裝設計并不像大眾所認為的那樣具有可持續性。
“常見的一種化妝品替換裝是‘瓶中瓶’再填充,即在外殼包裝中插入一個可再填充的‘芯’。就可持續性而言,這些往往是最不有效的。” Jennie表示,“很多時候,它們實際上會增加浪費和排放,因為品牌實際上是在生產兩個獨立的包裝。消費者必須購買四到五次替換芯,才能達到碳排放或廢物減少的效果。我對這種補充裝策略能否起到環保作用非常懷疑。”
“我現在首選的補充裝策略是‘補充袋’。它們并不適用于每種產品,但使用填充袋可以自動減少材料的使用。根據填充袋的不同,有時與標準的一次性包裝組件相比,塑料用量最多可減少90%。”
展望未來,很多美容品牌都在探索建立“店內補充站”的想法——即由消費者自帶空瓶前往線下專柜,而店員為其灌裝產品。Andrea認為,該方案一是沒有準備好配套的基礎設施,二是存在一些非常大的衛生問題尚未解決,但她希望它們會在未來變得更加可行。然而,這種方式在一些國家很可能面臨化妝品生產許可等法規方面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