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中國殘聯就業服務指導中心中國盲人協會攜手京東共同發起“美麗無障礙”計劃。其中,在美妝領域,為了更好地滿足視障人群化妝、護膚的需求,京東聯手薇諾娜、韓束、完美日記、百雀羚、橘朵、酵色等國內知名美妝品牌,共同推出“無障礙”美妝護膚產品,為美妝產品定制專屬的盲文與二維碼,并開通無障礙讀屏功能,進一步方便視障人士購買。
美國人口普查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大約三分之一的美國家庭被認定為“擁有身體限制”的障礙成員,這其中可能包括視力障礙、聽力障礙、獨自生活障礙和學習能力障礙。中國殘聯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8500萬殘障人士,其中視障人士超過1700萬。
各類身體障礙讓這類人群在生活中遇到各類阻礙,無法實現與普通人同樣的生活體驗,化妝與護膚就是其中的一方面。根據歐萊雅集團的數據,全球大約有 5000萬人的手部和手臂無法完成精細動作,包括使用美妝產品。
從出行購物到使用產品,對普通人來說再簡單不過的行為,對于殘障人士來說卻無異“難于登天”。
在日益高舉“包容”和“多元化”的美妝領域,各個品牌看見了性別差異,推出針對性別打造的不同產品;看見了人種膚色差異,打造全色系覆蓋的粉底液……而殘障人士往往成為被忽視的“邊緣群體”。寶潔公司在2019年的一項調查中發現,目前僅有4%的美妝或個人護理品牌推出了專門針對殘障人士的產品。
全球殘疾人創新中心聯合創始人兼主任Iain McKinnon在接受《Cosmetics Business》采訪時表示,包容性的概念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有色人種、不同體型和性別認同上,而是應該更進一步去擁抱殘障人士。
殘障人士群體對美的訴求應該被看見。于是,無障礙美妝成為各個品牌角逐的賽道。
“無障礙”首先體現在產品包裝與設計中。許多品牌在產品包裝中加入盲文以幫助視障人士購買、使用產品。1997年,歐舒丹的產品包裝上已開始印上凸點首文,且大部分產品都刻有“盲文標識”。此外,2021年,寶潔旗下品牌Olay為產品推出專為殘障人士開發的無障礙包裝,通過前期對于肢體協調障礙、關節疼痛和視力障礙等群體的需求的調研,這一新包裝帶有更易于打開的帶翼瓶蓋、高對比度的產品標簽和盲文文字等,進一步完善殘障人士的使用體驗。
同時,隨著越來越多品牌認知到殘障人士的需求,逐漸出現了一批“無障礙美妝品牌”,而這類美妝品牌的創始人往往本身便是殘障人士,更能切身體會到這一群體的真實需求。美妝品牌Guide Beauty由化妝師Terri Bryant創建,面向帕金森綜合征患者。Terri Bryant在確診帕金森后認識到,普通的化妝產品無法提供穩定、精確的化妝體驗,基于此,她打造了自己的無障礙美妝品牌,推出了眼線筆、睫毛膏和眉膠等產品,其眼線筆刷頭處采用微微彎曲的形狀設計,有助于使用者畫出流暢的眼線。
此外,隨著歐萊雅、雅詩蘭黛等美妝巨頭下場,科技成為賦能無障礙美妝的重要推手。2023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歐萊雅發布了一款手持式精密智能化妝工具HAPYA,通過其內置的人工智能和可定制的附件驅動,該設備可以實現360度旋轉和180度彎曲,完成精細操作實現精準上妝。雅詩蘭黛集團則推出一款名為“語音化妝助手”的應用程序,通過人工智能和增強現實技術,識別用戶面部五官以及任意化妝品,并以語音的方式為用戶提供需要修飾或調整的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國外品牌,國內美妝品牌在無障礙美妝賽道起步較晚,大部分國內美妝品牌對殘障人士的關注仍停留在捐款公益領域,很少落地到實際的產品設計中。但通過本次京東發起的“美麗無障礙”計劃,也不難看出,各個品牌正進一步認識到這一群體的“美麗訴求”并開始采取行動。
事實上,對無障礙美妝的推動不僅僅是處于對市場潛力的考慮,更是企業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對于一個品牌而言,想走的更長遠,就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價值,社會責任便是品牌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未來,無障礙美妝能否真正實現無障礙,仍面臨著多重挑戰。
首先,便是價格問題。科技的進步為殘障人士帶來了便捷的輔助設備,但大部分人或許承擔不起其高昂的價格。其次,對于許多新銳品牌而言,無障礙美妝仍是一步險棋,仍處于觀望狀態。
但正如Olay在選擇不申請無障礙包裝專利時所表示:“作為一個全球品牌,我們有責任確保所有消費者都能獲得滿足其需求并無縫融入日常生活的產品,但這不是單個品牌、單家公司就能實現的,”無障礙美妝需要更多企業、品牌的加入,才能切實解決這類消費群體的需求,打造更加包容的美妝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