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肖紅
本周,業內熱度最高的事件無外乎美博會現場兩家參展企業引發的暴力事件。
據悉,兩家業務存在競爭關系的參展商因“客戶爭奪”產生矛盾,從而引發激烈的肢體沖突。事后,兩家公司的員工都有受傷,目前正在醫院中接受治療。而在該沖突發生的當天下午,同一博覽會的另一場館再次發生了一起小型打斗事件。
消息甫出,令人咋舌。外行看熱鬧,業內則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筆者身邊的行業人士多驚嘆:“企業怎將本應是全行業共享互惠的交流平臺,變成了‘比武現場’?”誠然,化妝品承載著人類對美好的向往與追求,化妝品行業是一個美麗的事業,身為從業者應當有崇高的理想,而一項與美相關的事業,不應沾染暴力。
在此次沖突事件中,旁觀者大多有一個體會:經濟下行、行業內卷、生意難做,行業有了戾氣。
目前,中國美妝企業總體處于承壓發展中: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化妝品零售額近來連月下跌;剛結束的財報季,報表亮眼的企業只有少數。根據化妝品報近期走訪的情況來看,過去幾年爆發式崛起的企業,今年多數銷售增長、利潤水平未達到預期。
行業越難,商業戰爭越殘酷。競爭無罪,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爭端。但美妝行業的江湖氣不應變成匪氣,行業同仁的心氣不應變成戾氣。
行業現在所處的,正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越是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越要精進自身、勉力前行,對行業未來懷有希望。
因為,中國化妝品行業正在壓力之下發生質變。
一個顯著的跡象是:中國美妝企業技術水平在大幅提升?;瘖y品報注意到,僅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化妝品企業、品牌新建或擴建研發中心。無論是原料企業,還是品牌企業,無論是護膚品牌,還是彩妝品牌,均紛紛增加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選擇先強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另一個重要的事實是:在和國際品牌的競爭中,國貨品牌的競爭優勢趨強。不僅國貨品牌代表珀萊雅在過去一年的大促中表現優異,位列行業TOP1,而且整體上看,中國美妝品牌也開始占據中國化妝品市場的主要份額,這是此前所從未看到的。
可以說,與昨天相比,中國化妝品產業每一天都在取得新的進步,這離不開全行業的努力和奮斗。也可以看到,具備了很好的基礎的中國化妝品產業,在未來也勢必有更大的發展,而今日為之付出心血的個體和企業,明日將共享確定性的未來。
回到文初的問題:化妝品行業為何有了戾氣?這個問題背后,我們看到了企業現階段面臨的普遍困難,但戾氣是偶然的,困難是暫時的,在當下,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平復戾氣,正視經濟波動周期,共同推動行業安穩前進,為下一輪增長積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