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楊敬玲
本周,名創優品以62.7億元交易總額買下永輝超市29.4%股份,一躍登上后者第一大股東的寶座,堪稱整個零售行業的大新聞。
9月23日晚間,永輝超市發布公告,公司股東牛奶公司、京東世貿、宿遷涵邦(京東一致行動人),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廣東俊才國際商貿有限公司(名創優品100%控股),分別轉讓所持永輝股份的21.08%、4.05%、4.27%。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第一大股東將變更為駿才國際,合計持有公司股份29.40%。駿才國際及其實控方名創優品將與永輝超市攜手向品質零售模式轉型。
消息一出,很多人表示“看不懂”這筆投資收購案。
當晚,名創優品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葉國富在股份收購公告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表示:“過去十幾年,我走遍了全球,看過各種各樣的零售業態和模式之后,我發現比Costco、山姆和Trader Joe's更優秀的零售模式原來是在中國,那就是胖東來模式。事實上,我認為胖東來模式是中國超市的唯一出路。”
也就是說,名創優品決定收購永輝股份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看好胖東來模式的前景,并愿意為永輝向胖東來模式的轉型“買單”。
今年5月以來,永輝完成調改的數家門店,在銷售業績和人流量、賣場風貌等方面都獲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績和評價。
客觀上講,永輝和名創優品兩家零售企業的體量和規模均有較大差異。
先來看看兩家公司的財報:2024年1-6月,永輝超市總營收377.79億元,同比下滑10.11%;歸母凈利潤2.75億元,同比下降26.34%;今年上半年,名創優品實現營收77.59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經調凈利潤12.42億元,同比增長17.8%。
對比以上兩組財報數據,可以發現兩個很有意思的細節:名創優品上半年的營收,恰好是永輝上半年營收的零頭;而永輝超市上半年的凈利潤,又是名創優品上半年凈利潤的零頭。永輝的營收是名創優品的4.8倍之多;但名創優品的凈利潤是永輝的4.5倍。不過,從2024年上半年營收/凈利潤的增速來看,永輝延續過去三年的下滑態勢繼續下跌,名創優品則仍然保持一派蒸蒸日上的勢頭。
因此,對于此次名創優品以62.7億元入主一度市值超1000億元、營收規模曾超900億元的永輝超市,不少零售行業人士認為,這筆買賣,堪稱一場“蛇吞象”的操作。
一個是主打日用小商品的潮流零售店,一個是擅長生鮮的大賣場,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的兩者,未來將產生怎樣的火花?
眾所周知,生鮮是永輝的強項,而名創優品的優勢則主要集中在IP打造、自有品牌及強大的供應鏈方面。雙方在產品及供應鏈方面的資源與渠道整合將成為未來的一大方向。一方面,名創優品可幫助永輝開發優質的自有品牌產品,增強產品差異化和競爭力;另一方面,借助永輝的門店優勢+名創優品的供應鏈優勢進一步提升規模經濟,將有助于雙方優化成本和分散風險。
名創優品方面在收購后的解讀也印證了這一點。
名創優品首席財務官張靖京表示,此次收購永輝超市的價值在于:一是從零售角度看,名創優品看好永輝超市接受胖東來調改后的前景;二是永輝超市目前的估值具有吸引力,名創優品進入后,能幫助永輝超市優化現在的股東結構和治理結構,支持它現有的業務方向,發揮雙方在渠道升級供應鏈上的整合優勢。
“雙方在供應鏈和產品開發等方面具有想象空間。目前的永輝超市,生活家居用品類目差異化不強、毛利率較低,而名創優品擅長做這方面的事。名創優品與永輝超市在渠道方面有協同機會,永輝當下超855家門店只有一半左右的門店,在兩公里范圍內有名創優品。”張靖京還強調,雖然此次收購后,名創優品將成為永輝超市第一大股東,但名創優品預計不會控制董事會的多數席位,不會作為永輝超市的控股股東與實控人,也不會合并財務報表。
不難看出,名創優品進行這筆收購,一方面是因為連連虧損的永輝當前處于估值低洼區,適合“抄底”;另一方面則是出于名創優品對完善線下零售大布局的野望。
葉國富在電話會議上稱:“永輝超市作為線下頭部生鮮零售超市,為名創優品補上必需品賽道的拼圖,讓名創優品集團在線下零售的布局版圖更加完善。
他隨后在朋友圈進一步闡述,當前消費市場有可選消費和必選消費兩個維度,如果說名創優品代表了可選消費,那永輝代表的模式則是必選消費——無論消費低迷或升級,食品、日化等生活必需品都不可或缺。“以生鮮零售為特色的永輝超市立足國內市場,打造胖東來模式的中國山姆,為全民提供維持日常生活需要的‘必選品’,也讓名創優品(集團)的線下布局更加完善。”
換言之,名創優品的期待是創造一種新的零售模式,布局一種全新的零售物種——一家零售集團同時覆蓋可選消費和必選消費。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胖東來董事長于東來在一則網傳視頻中表示:“最晚10月底,最快到9月底,我們就收兵,再調改企業,一個也不調。方法都告訴你們了,你們自己去學,包括我們的技術,你們想學都可以告訴我們,但是不要再讓我們去你們的企業了,因為太多了……”9月26日,“胖東來于東來”賬號回應稱,幫扶行動還將持續兩年時間,只是不再派團隊去新的企業進行幫扶。
永輝“賣身”給名創優品的三天后,胖東來宣布不再派人幫扶、調改新的企業。不得不說,這一表態的時間節點頗為微妙,部分業內人士將此解讀為胖東來被永輝“背刺”后的結果——胖東來出于永輝的長期發展幫助其調改,結果在初見成效后永輝轉頭就把自己“賣了個好價”。
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在胖東來近半年的調改下,永輝學到了胖東來模式的幾成功力和幾分精髓?目前這個問題還很難下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胖東來今年對永輝的爆改和幫扶,為后者帶來了巨大的流量效應、曝光度和好感度。
作為旁觀者,我們希望,當前市值及投資價值已不復往日輝煌的永輝,能夠迎來成功的轉型,未來中國也許真的會出現一種新的零售模式或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