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丁加林
2024的腳步漸行漸遠,前三季度的中國城市GDP成績單也陸續出爐。而就在昨日(10月26日),廣州公布了前三季度的GDP增長速度,為2%。
2%,是截至目前已公布GDP數字的大城市里,增長速度最慢的。
廣州經濟數據一出,引發了網上不小的討論。有不少網友想知道,廣州怎么了?
廣州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解讀里,第一句話就點明了廣州面臨的挑戰:新舊動能轉換陣痛持續顯現、有效需求仍顯不足……
在工業數據方面,廣州前三季度,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2%。其中,廣州的重點產業——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7.4%。
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廣州暫時掉隊了。
不過,一個好消息是,廣州的化妝品制造業,前三季度增加值增長為46.6%。
“中國化妝品看廣州”,曾幾何時,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化妝品報采訪過的哈爾濱化妝品商人說,在上世紀90年代,她會花幾十個小時坐綠皮火車到廣州,采購最流行、最時尚的化妝品,然后再帶回東北,賣給消費者。廣州,是她們心目中的時尚之都。
過去幾十年間,成功的淘金故事在這里不斷上演,逐漸匯集成一個龐大的化妝品產業集群,其中尤其以白云區為代表。截至目前,整個白云區擁有1288家持證化妝品生產企業,占全國的1/4、廣東省的一半,從設計、研發、原料、包材到生產、銷售、展貿一應俱全。
這個產業集群的全產業鏈狀態是整個廣州產業生態的縮影,也是廣東,乃至整個中國的縮影。
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廣州的化妝品企業,離開了舞臺的聚光燈。以珀萊雅、上美、自然堂、歐詩漫、宜格(花西子)、時垠等為代表的華東化妝品企業大放光彩,來自云南的貝泰妮、山東的華熙生物和福瑞達、陜西的巨子生物,異軍突起,成為行業關注的中心和焦點。上海的東方美谷、浙江的美妝小鎮……各地的化妝品集群式發展如火如荼,而廣州化妝品,整體上卻沉寂了。
這有產業發展和消費環境變化的原因,但更多,是廣州化妝品產業自身的原因,低端制造,已經無法滿足產業轉型升級需求。
以廣州白云區為例,在業內,白云區有著“化妝品代工之都”的別稱。但“代工”這一限定詞,道出了其產業痛點。品牌弱勢、研發能力不足,白云區內一千多家化妝品生產企業,絕大部分集中在微笑曲線的中間部位。
根基深厚的美妝產業,是廣州獨具特色的賽道。廣州不應該在這個賽道掉隊。
對廣州而言,化妝品和服飾箱包等產業一起,繼承了“千年商都”的衣缽,又肩負著傳統制造轉型升級、逐漸向萬億級時尚產業迭代升級的期望。但在成功轉型之前,廣州化妝品產業先要突破一些短板,撕去初級代工的標簽,向品牌發力,加碼創新研發,進行數字化改造升級,邁向產業鏈更高端,打造屬于化妝品產業的新質生產力。
廣州也正在著力突破自己在化妝品產業的短板。以白云區為例,2018年,廣州白云區就成立了化妝品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以專班化運作統籌化妝品產業發展,“美灣九條”及兩個化妝品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也先后出爐。
政策介入使白云區化妝品產業結束了自然生長的狀態,“白云美灣”品牌概念成型。2019年,白云區化妝品中小企業產業集群成立,并于去年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加碼研發和品牌培育、推動化妝品制造企業數智化轉型,廣州白云區正用一系列政策,推動化妝品制造轉型升級。
突破,在今年已見成效。根據統計局官方數據,廣州的化妝品制造業,前三季度增加值增長46.6%,這一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了廣州市統計局重點提及的,包括航空航天、生物藥品制造、服務機器人等在內的8個新興產業,成為廣州經濟數據中最亮眼的產業門類。
強勁增長,逐步躍變,廣州市統計局給過去9個月里化妝品制造業的增長這樣定性。
而如果繼續保持今年這樣強勁的增長勢頭,廣州的美妝產業,可能在不久的未來,重回中國化妝品產業的聚光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