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福利网站/麻豆三级视频/国产色在线 com/午夜影院操

首頁 / 數據

卷瘋!歐萊雅、雅詩蘭黛們為何爭搶這塊“香餑餑”

孫曉燕|作者|2024-12-18 16:36:32
轉載
“械字號”風潮來了?

文 | 孫曉燕

近年來,功效護膚概念逐漸興起,隨之,消費者對于化妝品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社交媒體上掀起一股“械字號面膜”的追捧熱潮。許多消費者認為,這類醫美類產品是醫用級別的標準,安全性與功效性較普通化妝品更高。

而在2020年,國家藥監局便發布了一則關于面膜的科普文章,明確指出并不存在“械字號面膜”,醫療器械產品也不能以“面膜”作為其名稱,醫用敷料產品屬于醫療器械,不含美容等功效。同時,國家藥監局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對“第一類醫用冷敷貼”等醫療器械展開整頓工作。2021年年末,國家藥監局發布《第一類醫療器械產品目錄》的公告,并明確在品名列舉中刪除“醫用冷敷貼、冷敷凝膠”等說法。去年8月,中檢院發布《醫用敷料類產品分類界定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對醫用敷料范圍、管理屬性界定、醫療器械管理類別界定等作了詳細規定,進一步劃清械字號、妝字號界限,并明確醫用敷料類產品不得低于第二類。也就是說,“械字號”市場逐漸趨于系統化、規范化。

圖一1.png

但這些并未“澆滅”市場的熱情。

上個月,雅詩蘭黛集團旗下品牌倩碧在CDA年會上,發布了二類醫療器械新品——倩碧CX專研膠原子母瓶、倩碧CX專研微米膠原貼等產品。無獨有偶,今年9月,國貨品牌夸迪首次推出三個醫療器械新品系列……

從國內外巨頭的種種動作中不難看出,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于醫美,尤其是輕醫美的需求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化妝品企業開始布局“械字號”產品,以期尋求新的增長點。

01

國內外美妝企業爭相布局“械字號”賽道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醫療器械注冊證分為三類,風險性依次遞增。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二章第十三條,第一類醫療器械實行產品備案管理,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實行產品注冊管理,其中“械字號”產品以二類和三類為主,三類醫療器械對生產、注冊、檢驗、經營及使用的監管最嚴格。

同時,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數據,2023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達到2678億元,到2024年有望達到3185億元,醫美、輕醫美市場方興未艾。因此,除了前述推出“械字號”的品牌外,還有修麗可、敷爾佳、曼秀雷敦、玉澤等更多國內外知名美妝品牌也紛紛推出了“械字號”系列產品。其中,大部分品牌仍以醫用敷料類產品等二類醫療器械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修麗可推出了品牌首個三類醫療器械產品——“鉑研”膠原針。據了解,該產品為注射用重組III型人源化膠原蛋白溶液。另據公開資料,修麗可該產品的注冊人是山西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用途為“用于面部真皮組織填充以糾正額部動力性皺紋(包括眉間紋、額頭紋和魚尾紋)”。

圖二2.jpg

目前,化妝品企業布局“械字號”賽道的主要方式仍以醫用敷料產品為主。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到2026年,中國皮膚護理產品行業市場規模將達5185億元,其中,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53.8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高達30%。而在眾多巨頭下場前,華熙生物、敷爾佳、貝泰妮等企業已早早布局了這一賽道,其中,敷爾佳更是憑借“醫用敷料”產品的心智優勢占據市場先發優勢。對此,中國整合醫學美容學會(香港)CIAM 常務理事、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醫療美容繼續教育分會副秘書長鮑峰認為,“這本質上是消費者的需求促進了化妝品業務、醫美業務的融合發展。”

除了醫美市場本身的潛力外,美妝市場的“蛋糕不夠分了”也是眾多美妝企業進軍“械字號”賽道的重要原因。當線上流量趨于見頂,市場需求趨向理性化,美妝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高潛力、高增長,并且與化妝品消費者畫像一定程度上重合的“械字號”賽道,自然成為各大化妝品企業謀求增量的重要選擇。

02

誰能成功“跨行”?

化妝品企業布局“械字號”有一定“先天優勢”。最核心的就是——消費者的心智認知。同時,如華熙生物、敷爾佳這類本身就有醫美線的美妝公司,不僅在C端擁有忠實客群,在B端也有一定認知度。“但在醫美院線,這些美妝‘大廠’不一定能贏過專注做醫療器械、在B端擁有深厚沉淀的廠家。”鮑峰指出。

事實上,美妝企業做“械字號”產品并沒有想象中容易。“化妝品公司做醫療器械一定程度上是‘跨行’,”鮑峰向化妝品報表示,“核心原因是兩種業務模式的區別,化妝品是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的業務,但醫療器械的銷售要先賣給醫美機構,再賣給消費者,兩種模式完全不同。”在此背景下,化妝品公司的銷售、營銷話術也和直接面向C端銷售不同。

此外,對于化妝品公司而言,進入醫療器械賽道也意味著更嚴的管理標準,更高的準入門檻。“一張二類的醫療器械證可能需要兩三百萬,三類(醫療器械證)可能需要幾千萬,成本也是各公司需要考慮的問題。”鮑峰表示。

基于此,在鮑峰看來,“化妝品公司進入‘械字號’賽道,更多的是‘揚長避短’,發揮其在消費者端的品牌知名度,醫療器械業務主要是對現有業務的補充,進一步鞏固市場競爭力”。

總的來看,隨著市場競爭進入下一個階段,化妝品公司布局“械字號”是基于市場和自身發展的優中之選。但隨著越來越多玩家入局,消費者逐漸對“械字號”產品祛魅,化妝品公司要想在醫美院線端贏得更多市場,還需要進一步打造在B端的品牌認知度。而在未來,誰能以“械字號”產品彎道超車,建立第二增長曲線,誰就能奪得未來三五年更大的市場主動權。


評論列表

(0條)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