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嘉馨
2月13日,百度旗下知識增強大語言模型文心一言,宣布從4月1日0時起全面免費,原因是“文心大模型的迭代升級和成本不斷下降”,此外,官方還透露將上線深度搜索功能。此舉緣由不言而喻,DeepSeek猶如投入水中的一塊巨石,早已掀起千重浪。
從英偉達市值下跌,到文心一言宣布免費,DeepSeek的“千重浪”,也波及到了美妝行業。半個月以來,美妝從業者不斷探索DeepSeek的各種用途,從暢想2025年美業發展,到“銳評”國內外美妝品牌,DeepSeek孜孜不倦地回答著客戶的疑問,也反復驗證著人類的興奮與恐慌——人工智能究竟會發展到何種地步,會如何幫助我們,未來美妝行業的員工,將縮減幾成?
人工智能來襲,美妝行業將有哪些變與不變?這個問題已經可以做一二分析。
變的方面,比較確定的是,AI能夠切實幫助到美妝研發領域。幾年前,聯合利華即利用AI研發配方,并成功尋找到胭脂紅的純素替代配方,“如果沒有數字工具,科學家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做到這一點。”今年1月16日,歐萊雅與IBM達成合作,雙方將共同開發首個用于化妝品配方的AI基礎模型。研發+AI,不僅可以提升效率,還能促進可持續。
其次是面部分析方面。2024年進博會,資生堂運用AI技術為中國消費者量身定制“4D面部老化模擬技術”。去年12月第十三屆化妝品報年會上,美圖儀膚的智能驅動戰略總監Siying談到,相比專柜人員,消費者更愿意相信AI測膚儀,因為專柜人員有導購拉業績的嫌疑,這種時候,AI測膚儀的觀點似乎更值得相信。
也有一些不那么成功的例子,比如AI試妝。2023年,美寶蓮、NARS、Fenty Beauty都推出過虛擬試妝類工具,有的是濾鏡,有的是虛擬化妝師,不過這些產品的試妝效果均與實際產品差距較大。其實,國內美妝品牌也嘗試過這種線上試妝功能,但是比起走入實體店現場試妝,線上AI試妝比較模板化,比起實用性來說,整體更偏向娛樂。
至于不變的方面,目前來看,AI全面取代畫師和模特的預言并沒有兌現。2024年,暴雪旗下游戲《爐石傳說》曾陷入AI作畫風波,原因不是推出AI作品遭到抵制,而僅僅是有玩家懷疑其皮膚是AI創作,“在游戲插畫的任何開發階段使用生成式AI工具都是嚴格禁止的。”暴雪官方最后聲稱。在國內外電子游戲領域,包括游戲平臺、抽卡網游等,反對AI作畫已經成為一種風氣。
在服裝領域,AI模特圖在過去一年成為了小紅書等社媒平臺的眾矢之的,因為“無法判斷衣服的質感紋理”,有人將“女裝退貨率高”的現象與AI模特圖泛濫掛鉤。甚至有律師表示,AI模特圖或涉嫌虛假宣傳。
AI游戲原畫和AI淘寶模特都曾是2023年前后蜚聲一時的AI應用潛力領域,而今親自涉水,方知河之深淺。
在美學領域,有個“接受理論”的概念。該理論認為,在對美進行鑒賞的過程中,受眾是主動的,受眾才是意義的創造者。如果說傳統藝術,尚存在創作者與受眾之間的平衡的話,那么AI藝術的天平將全面傾向受眾,AI作品是“徹頭徹尾的接受美學”。
如果消費受眾將AI視作廉價、虛假與“沒有人情味”的代名詞,那么即便AI的藝術作品在各方面均勝過人類,也不會被買單。而一件商品被生產出來,“廉價”與否,自然也受供需關系影響,從這個角度看,AI越發達,AI藝術品身上的廉價標簽就越貼越緊。
意識到AI弊端的品牌似乎越來越多了。2024年,已經很少有品牌將生成式AI用于宣傳,而聯合利華旗下品牌多芬在慶祝品牌20周年之際,還發布了一則抵制AI的廣告,廣告最后總結說:“多芬永遠不會使用人工智能來創造或扭曲女性形象。”
當然,多芬的廣告是否只是革命性新技術在普及過程中的一種常見反彈,也尚未可知。從這波DeepSeek熱潮中也可看出,大眾對AI的態度已遠沒有ChatGPT時期的茫然以至恐慌。這種當做談資般的淡定,也源自過去幾年的諸多嘗試——AI在有的方面可以,有的方面則不行,目前人類仍掌握著AI的控制權。
整體來看,美妝領域始終是關于美的,生產有關美的消費品,進行有關美的宣傳。美妝產品需要功效,更需要故事,要用情感和溫度來感染消費者。從這個角度來說,除非有一天AI也成為美妝產品的用戶,否則美妝行業“人的作用”將永遠無可替代。
編輯:楊敬玲